作者 | 茅于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儿童心理学家)
微信编辑器" data-url="http://wxedit.yead.net" style="margin: 5px auto; padding-left: 0px; max-width: 100%; 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border-color: initial; color: rgb(62, 62, 62);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微信编辑器" data-url="http://wxedit.yead.net" style="margin: 5px auto; padding-left: 0px; max-width: 100%; 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border-color: initial; color: rgb(62, 62, 62); white-space: normal; font-size: 14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区别对待
罚要当过,也就是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区别情况,不要过分,而且要结合年龄。一个3岁的孩子打开爷爷的眼镜盒,把眼镜掉在地上摔坏了,跟一个5岁的孩子做了同样的事,处理起来就要有区别。孩子不小心把水杯碰翻了,跟有意将不爱吃的鸡蛋扔在地上,教育起来也应有所区别。
掌握情绪
家长在情绪激动之下不要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这时,家长做的一切都过分,事后又会后悔,孩子也会不理解。
说理明确。说理要简单、具体,使孩子真正能懂,抽象地说教,次数越多越无用。
不动手
家长开打,就做出了一个暴力行为的范例,而被打了的孩子很容易就用暴力对待其他孩子,以后还会打自己的孩子。
培养孩子自控力
平常家长要认真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孩子一旦有了自控能力,一般不会犯大错,当然,有些过失行为不在此列。所谓大错,主要是强词夺理(“ 我没错”)、屡教不改( 磨磨蹭蹭不听指挥)、依赖成性( 不努力、懒散)等,在这些情况下,培养自控能力很困难,但尽早给孩子播下自控能力的种子,最终也会发芽、开花、结果的。
表扬孩子的好行为
孩子做事是喜欢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表扬的,孩子得到夸奖能增强自信心,能使孩子强化他的自我价值,会有更好的表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让孩子体验行为的后果
比如,孩子把早餐饼干给小狗吃了,自己就没有了;孩子把毛绒玩具熊扔到脏的地方,家长去洗,自己就没有玩的东西了;孩子把书撕了,家长就无法给自己讲故事了等等。对待类似事情,家长不要心疼孩子所受到的应有的“ 惩罚”,这些被“ 惩罚”的经验,会给孩子一种提示,不能做不恰当的事。当然,也就避免了家长用人为的惩罚方法。
不抓住孩子的错不放
当孩子受到批评、教育之后,生活就要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中去,不要无休止地说教。孩子有了哪怕小小的改变,家长就要欢迎、接纳,这种宽容心态能够使孩子养成自控能力,而一味地抓住不放,则适得其反。
孩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个体,他不是家长高兴时的一块宝,也不是家长生气时的一棵草。家长对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好的行为要表扬、鼓励,对不当的行为要教育和宽容,有时忍耐与克制也是一种教育。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而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就不能给孩子带来健康的成长。
来源 | 《启蒙》
谢谢您的关注
请将此文分享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优师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