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人文幼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MxNDkzMA==&mid=2247520432&idx=1&sn=c51df81e93e1a180eacb1f385497381d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立法,从前期调研到进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再到今年经历三次审议,十年磨一剑。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积极主动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指引。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副主任罗爽认为,法律名称确定为“家庭教育促进法”是由家庭教育自身规律决定的,尊重了家庭教育私人性和自主性的本质特点,凸显家庭教育立法的赋能本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核心是为家长赋能,通过明确国家、社会等相关主体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帮助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
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部分“家庭责任”出发,探寻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在沟通、管教、父母离异、亲子陪伴等方面问题,找寻适切的方法,以供参考。
PART 1
第十四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协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沟通是交流的第一步,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利用适宜的沟通方式,才能与幼儿进行平等交流,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这一概念主要是源自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的专著《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可以被广泛使用的沟通理论与操作办法,依据谈话和聆听使人们情义相通、和谐相处。卢森堡博士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和谐语言的原则和方法,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不仅可以解决很多争端与冲突,重要的是也通过此方法完成自我沟通、理解他人,感受彼此之间的关爱和尊重。近些年来,国内引进了和谐语言的沟通方式。
PART 2
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控制你自己的行为
错误
启发性的问题
PART 3
第二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阻碍另一方实施家庭教育。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护未成年人的,应当与被委托人、未成年人保持联系,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培养出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提出合理的价值期待。
不要把气“撒”在孩子身上,避免把生活中的不顺心迁就到孩子身上。
不要把孩子“绑”在自己身上,与未取得抚养权的一方家长维持和谐的关系。
不要把孩子“扔”在别人身上,尽量做到亲自养育、共同参与。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对于幼儿的期待,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可取的。
PART 4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沙发蹦床
打中爸爸
比赛投篮
PART 5
第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PART 6
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在立法过程中,也有声音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缺乏对家长的强制性惩罚措施,立法价值有限。现代社会法律不只具有强制作用,还有告示、指引、教育的作用。这部法律不是用承担法律责任的威慑机制来调整家长的行为,而是用宣告国家价值取向和告知正确行为模式的方式来引导家长的行为,较好地处理了国家和家庭的关系。
此外,家庭教育促进法虽然未对家长的教育行为作过多干预,但是规定了负有家庭教育工作职责的政府部门和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等为家长提供支持服务过程中如果没有履行相应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人文幼学 公众号;欢迎转发朋友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