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临近国庆节,南京鹤琴幼儿园的大班孩子们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介绍了自己假期在国内旅行时去过的城市及其著名景点、建筑、土特产等。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每个孩子调动已有的设计棋类游戏的经验,将自己去过的城市及其标志性元素画成一幅画,组合成了一套“中国旅行棋”。随着游戏的开展,孩子们不仅感受到祖国的地域之大、物产之丰,而且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中国旅行棋”游戏每天都在进行,孩子的学习也每天都在发生……
一开学,在谈话活动中,我们和大班孩子聊起了他们的暑假生活,很多孩子都说爸爸妈妈带他们去旅行了。有的说去了西安,参观了兵马俑;有的说去了杭州,游览了西湖;有的说去了上海,登上了东方明珠塔;还有的说去了新疆、内蒙古等地。谈起旅行,孩子们都很兴奋,想和同伴们分享旅行故事。我们觉得,趁孩子们对自己的旅行还记忆犹新,可以由此切入,开展“我是中国娃”的主题活动,这正好也契合即将到来的庆祝“十一”的活动主题。
于是,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电子相册带到幼儿园,鼓励孩子大胆地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旅行故事。孩子们都积极地准备,很多孩子还带来了旅行地的特产介绍给大家。孩子们每介绍一个地方,我们就在墙上挂着的中国地图上将它标记出来。我们发现,孩子们有的介绍说自己去了某某省,比如浙江,而有的介绍说自己去了某个城市,比如杭州。“省”和“市”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们说归说,但都没搞清楚。
能不能通过什么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呢?我们想到,在地图上做标记时,通过点子的颜色、大小来体现其中的关系:大点子代表省,小点子代表城市,且某一个省及其下辖的城市用一种颜色的点子。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的方式,孩子们初步建立了“省”和“市”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交流、分享中,孩子们知道了中国的许多地方及其著名景点、标志性建筑、特产等。有的地方不止一个孩子去过,大家由此有了共同的话题,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此时我们想到,是不是可以设计一种棋类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孩子巩固对同伴们介绍过的这些旅行地的认识呢?我们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他们给这种棋取名叫“中国旅行棋”。
▌一、中国旅行棋的初始设计
中班时,孩子们就有自己设计棋类游戏的经验。和孩子一起讨论后,我们找来一张大纸作为棋盘,在棋盘中央描绘了中国地图的轮廓,用它代表中国大地。棋格由孩子们自己来制作。我们将纸裁成合适的大小,投放到美工区,孩子们可以画一画他们的旅行地,画出那里的著名景点、标志性建筑或特产来代表那个地方。在绘制过程中,有的孩子想把地名写上去,我们也很支持;有的孩子表示不会写,就没有写,我们也不强求。
为了将孩子们刚刚获得的对省、市概念的初步认识整合进去,我们向孩子们提议,如果要画的地点是一个省,就画在大一点的纸上,如果要画的地点是一个城市,就画在小一点的纸上。孩子们分头画好棋格后,我们和他们一起将这些棋格排列好,贴在棋盘的外围,绕了一个圈。
然后,我们开始设计棋子。我们觉得既然是旅行棋,每个孩子可以设计一个专属的棋子,贴上自己的照片,下棋时就好像真的在旅行一样。我们找来一种带底座、可立在桌面上的便签夹当作棋子,还制作了半成品的纸片人投放在美工区。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照片上的头像剪下来贴在纸片人的头部位置,并把纸片人身上的衣服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完成后,把纸片人夹在便签夹上,这样,他们就有自己的专属棋子了。
游戏规则也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他们借鉴飞行棋的规则,在棋盘上以“南京”为起点,往指定的方向出发,轮流掷骰子来决定向前走几步,棋子停在哪一格,就要根据棋格上所画的信息说出这是哪个地方,若说不出来就要被罚停玩一次,最后谁先回到“南京”,谁就是赢家。
这一游戏材料投放到了区域中,孩子们都很喜欢。大约玩了两周之后,孩子们对棋格中所画的各个地点及其代表性的景点、建筑或特产都已十分熟悉,很多人都觉得游戏太简单了。我们就考虑调整游戏材料和规则,以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我们组织集体讨论,希望孩子们自己来出出主意。
很多孩子介绍了自己玩过的棋类游戏,在思维碰撞中,游戏的优化方案产生了:随机选几个棋格,在旁边写上不同的数字,再另做一套与这些数字对应的卡片,在卡片背面写上不同的指令,如“前进3步”“后退1步”,等等;棋子走到带数字的棋格时,要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按卡片背面的指令操作。新的玩法果然又激起了孩子们的游戏兴趣。
▌二、中国旅行棋的全新升级
中国旅行棋被投放到区域中,孩子们每天都去玩,很快,有的孩子又觉得游戏太简单了。确实,掷骰子走完一圈回到起点,这和他们在中班时自己设计的棋类游戏并无太大区别,对他们来说已无挑战性可言。如果只是在原有规则的基础上稍增加一些内容,似乎难有大的突破。
那么,能不能对玩法做全面升级呢?这时,我们想到了经典的棋类游戏“大富翁”。可不可以借鉴“大富翁”游戏的玩法,改造现有的材料,沿用目前的棋盘,但在游戏中融入数学元素,增加买地、卖地、收过路费等内容?
不过“大富翁”游戏的规则有点复杂,对大班孩子来说会不会太难?我们试着向孩子们介绍了基本的玩法,孩子们听完后都很感兴趣,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决定先带着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在游戏中慢慢理解游戏规则。我们把“大富翁”版的玩法叫作“旅行棋2.0版”,而之前“飞行棋”版的玩法则被称为“旅行棋1.0版”。1.0版仍然保留,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版本来玩。
1.新游戏的初始设计及规则
既然是“大富翁”游戏,肯定要有“启动资金”,根据大班孩子的计算经验和游戏开展的具体需要,我们将“启动资金”定在了20元,每次可以有4~5人一起玩游戏。我们提供了1元、2元、3元、5元、10元五种面额的游戏币。在游戏开始时,每个玩家可以自己搭配不同面额的游戏币,保证“启动资金”总额为20元。这样,我们就在游戏中自然而然融入了10以内的加减运算。有的孩子图方便,一上来就拿两张10元凑成20元;有的孩子喜欢备一点零钱,便会选小面额的游戏币,加在一起等于20元。我们允许孩子们自己思考和选择。玩家拿到“启动资金”后,其余游戏币全放在“银行”里,由一个孩子担任银行家的角色,负责在游戏中与玩家交易。
这天的区域活动一开始,小宝就在班里召集小炎、小贝、小泽、小翔和他一起下棋。“我们玩最难的大富翁版吧!”小宝兴奋地提议,在得到大家的响应后,他就开始分配角色,做起了组织者:“小翔,今天你就当银行家吧。小炎、小贝、小泽,我们四个人来下棋,现在我们来‘黑白配’,看谁先下。”在小宝的组织下,几个孩子玩了起来。小泽先下,他掷了一个“5”,走了五步,棋子走到了画着兵马俑的棋格上。“江西!”小泽脱口而出。可话音刚落,小翔、小炎就纠正他:“不对不对,明明是西安!”
杨老师之前在小班时带过这个班,这一天她抽空回来看这些孩子,恰好看到几个男孩正在下旅行棋。看了一会儿,杨老师发现他们在玩的是“大富翁”,棋盘上每个棋格代表一个地方,上面都标了不同的土地价格。杨老师好奇地问:“小翔,你们这个土地价格是怎么定的,是随便定的吗?”小翔一本正经地看着杨老师,说:“当然不是,我们是和老师一起商量出来的。”“那为什么画着东方明珠塔的这块地卖8元,黄山就卖1元?”杨老师问。小翔耐心地解释道:“因为东方明珠塔表示上海,我妈妈说上海房子很贵,所以我们就定得贵一点,卖8元;黄山那里地方不大,所以定得便宜。”“那新疆为什么定7元呢?”杨老师又问。小翔说:“因为我们在地图上看到新疆特别大,所以也要贵一点。”杨老师听了不由赞叹,看来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对这些省、市有了大致的了解,还能积极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自主设计一些游戏元素。
又一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小翔召集了小涵、小元等几个同伴一起下棋。游戏开始前,每个人去领“启动资金”,小涵拿了两张10元,小元先拿了两张5元,想了一想,又拿了两张5元,一共四张5元,凑成了20元……最后轮到小翔,他看到10元的只剩一张了,正在犹豫,这时,我问:“如果10元的没有了,也没有5元的了,那怎么再凑一个10元呢?”小翔想了想,从那一堆游戏币里找了三张3元的和一张1元的,摆在了我面前。
我们定的游戏规则是,如果一个玩家买下了某一块地,其他玩家的棋子走到该棋格时就要付过路费,地价是多少钱,过路费就是多少钱。这天的游戏中,小元先“占领”了“新疆”,过了一会儿,小翔也走到了这块地上,要付给小元过路费。他一看,要付7元。由于他之前花1元买了“黄山”,手头还剩下一张10元和三张3元,一共四张游戏币。他对着这些游戏币想了很久,最后拿了一张10元递给小元。小元接过钱,迟迟没有找零。我问:“小元,你应该找几元给小翔?”小元不说话,看来10以内的减法对他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于是我给予支援:“小元你看,伸出两只手,我们一起数一数,小翔给了你10元,而他其实只要付7元,那么,1,2,3……”我和他一起一边数一边把手指一根根地合在手心,最后只剩3根手指。我问:“那小翔多给了你几元呢?”“3元。”
从领取“启动资金”到下棋过程中的付钱、找钱,孩子们不断地进行着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这种在游戏中针对所遇到的问题而开展的数学学习,比机械的练习更有意义,数学不就是一种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吗?孩子们每天都在游戏中积极地开展这种对他们来说尚有一定难度的运算,遇到困难互相启发和帮助,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对数概念的理解。
2.在游戏中自主解决问题
●增设土地卡
一天,提示区域游戏时间结束的音乐已响起,棋友们却仍聚在一起,争论不休,而小宝眼泪汪汪的。原来,大家在“谁是大富翁”即谁赢谁输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在游戏分享交流环节,我组织全班孩子一起讨论,找找问题出在哪里。
我问:“你们刚刚为什么说小宝输了?”“因为他手里没有钱了。”小宝说:“才不是,我刚才买了地,我还有一些地的。”我问:“那你们路过小宝买的地时付钱了吗?”有的孩子点头,有的孩子摇头。没有参与这次游戏的小涵听了提出疑问:“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是小宝的吗?”棋友们答不上来。我问:“小宝,那你知道你都买过哪些地吗?”小宝也努力回想:“我买过‘上海’,还有……我也有点想不起来了。”问题一下子就浮现出来。我启发大家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买了哪些地呢?”小涵想了想,说:“买了地就画下来,记在纸上,就知道自己有哪些地了。”
小涵一语中的。的确,地是买了,但如果连自己都不清楚拥有哪些地,又怎么去收过路费呢?小宝立刻响应:“对,这样就不会搞错了!”其他孩子也觉得这样做很有必要。于是,大家讨论了具体方法,决定制作一套土地卡,放在“银行家”那里,谁买了地就发给他一张相应地点的土地卡作为凭证。有了土地卡以后,游戏更有序了,孩子们也玩得更带劲了。
●关于如何决出“大富翁”
新游戏进行了没多久,有一天几个棋友抱怨说:“老师,每次我们还没分出输赢就到收拾玩具的时间了。”我问:“你们是怎么分输赢的?”小泽回答:“就是其他人手里的钱和地都没了,都输光了,只剩下一个人了,游戏就结束了。可是这几次音乐响了要收拾玩具时,不是所有人都输光了,所以我们一次都没有分出谁是大富翁。”我对他们说:“其实老师在玩大富翁游戏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久都决不出输赢,有时大家运气都特别好,没有路过别人买下的地,就不用付过路费,这样一来游戏就会进行很长时间。但是我们安排的区域活动时间是一个小时,不可能无限延长,那怎么办呢?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评出谁是大富翁呢?”孩子们想了想说:“要不看最后谁的钱和地加起来最多,谁就是大富翁。”“好主意!问题解决了。”
●设计大富翁排行榜
很多孩子热衷于玩这个游戏,小泽就是其中一个,他很会玩,常常成为赢家。孩子获得了成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小泽提出:“我觉得需要记录一下。”我问:“记录什么呢?”小泽说:“就是记录每次游戏的大富翁是谁。可以有一张表,我来设计吧!”我问:“你觉得要怎么设计,里面要有哪些内容?”小泽说:“要有大富翁的名字,还要有大富翁最后到底有多少钱。”
看到他热情满满,我便和他一起找来纸和笔。很快,他画了一张简单的表格。大家一看,提出了疑问:“还应该有日期啊!”小泽说:“不,我觉得最前面应该写星期几,就像值日生公告板一样,然后我们可以一个星期公布一次排行榜。”其他孩子听了一致同意。于是,大家一起把那张“大富翁排行榜”贴在了墙上。过了几天,有孩子提出:“每个星期都有星期一到星期五,这样写我们还是看不出是哪一天。”于是,大家决定像平时写签到表一样,在空白位置写上日期。
周五,大家一起根据排行榜,计算和比较每天决出的大富翁的总资产,最后评选出本周“最富的大富翁”。评选结束后,小泽跑来问我:“老师,这张‘大富翁排行榜’下周该怎么办?不是又要换新的了吗?”我说:“对啊!”小泽想了想,提议道:“那就不要撕下来了,直接把新的贴上去,以后的表格都这样叠在一起,变成一个本子,还可以翻翻。”他一边说一边指着图书区以前装订成册的调查表。
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他们积极调动已有经验,解决了当前遇到的新问题。
●骰子不见了
一天,几个孩子商量着玩中国旅行棋,小暄跑过来说:“老师,骰子呢?好像不见了。”我说:“骰子不是你们自己收好的吗?你们自己想办法找找。”于是他们又去找,可翻了半天,还是没找到。这时,我看到那颗骰子在墙角里。我不动声色地把骰子捡起来藏在口袋里,想趁这个机会给他们点教训,知道如果平时不好好收拾整理,下次想玩都玩不了了。可是没想到,在发现找不到骰子后,他们马上有了替代方案。一个孩子跑到美工区找来一沓白纸和黑色记号笔。他把6张纸叠在一起对齐,在最上面那张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方框,紧接着,他拿起剪刀,沿着方框线咔嚓几下,一次性剪裁好6张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并在每张纸上画了不同数量的点子,从1个到6个。他一边画一边忙不迭地喊:“小宝、小翔快点来,有骰子了!”然后,几个孩子就用抽签的方式代替掷骰子。看着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我感到欣慰,孩子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后续,我又在厚一点的纸上画了正方体六个面的展开图,投放在美工区,让孩子自己去剪一剪、折一折,做一个立体的纸骰子。再往后,说不定孩子自己也能画一画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空间想象能力就会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逐步获得发展。
●游戏再次升级
中国旅行棋的游戏从9月初一直玩到11月底,对孩子们来说,游戏的不断升级成了他们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我和孩子一起讨论,决定在2.0版的基础上,借鉴1.0版的最初升级,随机选择一些棋格贴上红点,然后做一套运势卡(分幸运卡和倒霉卡),棋子走到带有红点的棋格时需要抽取运势卡,抽到幸运卡的能前进几步,抽到倒霉卡的要后退几步。我问:“幸运卡和倒霉卡的内容如何设计呢?”孩子们都默不作声。于是,我说:“我先来设计一张倒霉卡吧——‘被狗追,真倒霉,退三步’。”随后,孩子们的思路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现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然后,孩子们去美工区制作这些卡片,他们用绘画的方式表示“遭遇龙卷风”“在沙漠中找到仙人掌”等幸运或倒霉的事,并注明前进或后退的步数。随着新材料的投放,孩子们的游戏热情再一次高涨起来。我相信,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他们能自己将游戏不断升级,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之成为自己真正喜欢的游戏。
▌三、思考与总结
1.孩子获得了什么
●与主题相关的经验的发展
我们设计这种中国旅行棋的初衷在于帮助孩子巩固对祖国不同地方及其特色的认知。中国地大物博,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很难一一去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这种中国旅行棋的优点在于棋盘上出现的每个地方及其特色都是孩子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自己概括与表达的。他们把自己旅行中的所见所闻通过照片的形式介绍给同伴,然后绘制在棋格上。在下棋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巩固了对这些地方及其特色的认识。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初步感受到祖国的地域之大、物产之丰。
●不同领域经验和能力的发展
在“中国旅行棋”游戏中,孩子们获得了多领域的发展机会。在亲手绘制棋格、设计运势卡、制作骰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艺术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掷骰子、买地卖地、付过路费等游戏环节,孩子们获得了数学领域的关键经验;在玩游戏以及设计、优化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发展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发展了与同伴沟通、交往、合作的能力;在游戏的分享、讨论环节,我们也惊喜地看到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他们总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品质的发展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大班孩子面对问题时的积极与主动,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遇到问题时,孩子们会主动表达,然后自己积极地想办法或通过集体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去解决问题;他们还会主动创造新的游戏玩法,给自己设置各种各样的挑战,他们甚至常常在“通知”教师之后,自己去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并且能够做得很好。
2.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目标的制定者
棋类游戏是一种典型的规则游戏。在设计游戏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希望孩子通过这个活动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随着游戏的开展,教师也要基于对孩子游戏行为的观察及时调整目标,挖掘游戏的价值。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到可以通过中国旅行棋巩固孩子对于祖国各地及其特色的认知,但在与孩子一起设计和优化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发展机会,对游戏目标的设定自然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游戏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师始终走在儿童后面,追随着他们的脚步,但教师的思考要在前。
●孩子学习的支持者
整套游戏材料是由教师和孩子共同制作的。教师为孩子提供了材料上的支持,让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游戏中,教师扮演的是这样一个角色:在孩子们有需要时“挺身而出”,成为和他们一起商量对策的伙伴;在孩子们不需要时又默默退后,成为一名观察者,相信他们有能力去面对挑战,面对自己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3.活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只有相信儿童的潜能才能很好地培养儿童的自主性
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中指出:“儿童具有一种特殊的学习周围知识的敏感性。他的观察和吸收能力使他可以逐步适应周围环境。如果我们真的想革新这个世界,教育就必须将发展儿童的潜能作为目标。”在实践中,我们确实发现了儿童的这种力量,也时刻提醒自己要相信儿童,鼓励和支持儿童提出他们的想法并付诸实践,结果我们就看到了儿童自主性的发展。而当他们一次又一次发挥主动性,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游戏与生活的主人时,他们的能力自然就获得了发展。
●积极投入的游戏就是有益的学习
观察孩子们的游戏,不难发现,他们在投入新游戏时往往遵循着这样的规律:首先是对新游戏感到好奇,有了探索的欲望,也许刚开始连规则都还不完全了解,但他们会一边玩一边思考,收集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游戏的规则;继续游戏,他们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因为他们觉得游戏很有意思,想继续玩,就会开动脑筋,积极地解决问题;他们还喜欢迎接新的挑战,所以他们才不断地提升难度,从中获得满足感。当然,这样的学习发生的前提是,孩子是游戏的主人,所有的内容不是预设好就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我成长。
“中国旅行棋”游戏每天都在进行,孩子的学习也每天都在发生。孩子们在不断优化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加完整的经验。我想,这就是课程游戏化的真实意义。
图文编辑/周珊
⊙作者:陈姗;单位:江苏南京市鹤琴幼儿园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