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导读: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常常通过课程审议,解决教师在观念和知识上的问题、技术和策略层面的困难以及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等。通过以下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课程审议都是针对问题展开的,正是因为不断审议,才推动了主题活动的开展。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一般要经历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形成、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整理和分享这几个阶段。课程审议伴随着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班级——年级组——核心组(由园长室、教科室、课题组试点班的教师组成)三级联动,解决教师在观念和知识上的问题、技术和策略层面的困难以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等,进而推动博物馆主题活动的开展。


▌一、借助思维导图,预设主题活动内容


班级博物馆的主题一般提前一个月确定,由班级提出、年级组共同商议决定。确定主题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有没有相关的课程资源,二是幼儿是否有经验。


主题确定后,班级教师进行“事先考察”,预设主题活动内容。教师通过现场观察、探寻以及文本资料的学习,让自己“博”起来,尤其是对博物馆主题本身的发展历史、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价值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考察过程中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上,以便预设主题活动内容。


例如,在纸博物馆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纸的大概种类、常用的纸有哪些、纸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等,同时实地考察美术工作室中的纸仓库,亲身感受纸的丰富多样性。教师将这些信息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思维导图上,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这种“事先考察”可以帮助教师在头脑中形成纸的知识网,更好地预测孩子对纸的兴趣点,进而预设主题活动内容。班级教师的审议是课程审议的基础阶段,这种“事先考察”就是班级教师对博物馆主题活动内容的初步审议,为后续的年级组和核心组审议提供了内容和可能。


接着,不同群体开展头脑风暴,丰富主题活动内容。班级教师通过年级组的力量,在全园教师、家长和孩子这三个群体中开展头脑风暴,借助思维导图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丰富主题活动内容。例如,在纸博物馆主题活动中,大班教师以“关于纸,你想到了什么”“关于纸,你有什么问题”为主题向全园教师征集问题,邀请家长、孩子一起参与,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将大家想到的相关信息归类整理,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上。教师发现孩子的问题丰富而有趣。例如,纸能吃吗?为什么纸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为什么有些纸硬,有些纸软?纸张有多大,最大的纸张会比我们的活动室还要大吗?除了我们班上的这些纸,还有哪些不同的纸呢?而教师和家长提出的问题相对理性,范围更广。例如,纸从哪里来?世界上有多少种纸?我们自己能造纸吗?怎样节约用纸、爱护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获得了更多的主题活动内容,还发现了有趣的价值点,也更准确地捕捉到了本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点,为博物馆主题活动内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在主题活动内容预设阶段运用思维导图,目的在于调动大家的发散性思维。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大家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无需在意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打破自身的思维定势,拓宽思路,更好地预设主题活动内容。另外,思维导图只是帮助教师思考的工具,不一定出示给孩子看,但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跟随孩子的经验随时作出调整。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纸博物馆


▌二、聚焦活动内容,梳理主题活动线索


头脑风暴后形成的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内容很丰富,但这些内容是零散的,主题活动的线索还不清晰。这时,需要核心组进行审议,将主题活动的主要线索梳理清楚,找到不断扩展的课程内容及相关资源。


确定博物馆主题活动线索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主题本身的发展线索,二是孩子经验的发展线索。我们先根据博物馆主题活动的核心价值,初步厘清主题本身的发展线索,再从孩子的经验入手初步梳理主题活动线索,最后依据新的线索再次进行头脑风暴,扩展每条线索中的活动内容,寻找相关课程资源。


例如,纸博物馆主题活动的核心价值是让孩子了解纸的种类繁多、纸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通过操作探索各种纸的特性、作用等;尝试造纸并知道节约用纸。我们从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确定了四条线索:纸有多少种(讨论、收集,创设纸博物角)——纸有什么用(探索纸的作用以及纸的相关特征)——纸从哪里来(了解纸的历史及其文化)——怎么保护纸(延伸到环保、图书修复、再生纸等)。


核心组围绕这四条线索审议思维导图中的主题活动内容,发现纸的发展历史这条线索上的活动内容比较少,而且不易操作,需要寻找相关的课程资源给予支持,比如参观纸张研究所。核心组对每条线索进行审议,不断扩充主题活动内容,拓展课程资源,为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每条线索都是开放的,教师根据孩子经验发展的需要以及课程资源的调整将各条线索中的活动自由延伸。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是根据知识逻辑来确定主题活动线索,而是跟随孩子的兴趣和经验来推进。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统计关于纸的问题


▌三、听取幼儿想法,确定活动脉络


教师集体审议后主题活动线索清晰了,但每个班级具体如何开展活动,孩子的经验到底发展到了哪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接下来的重要一步是和孩子共同审议,教师把要做的事讲给孩子听,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兴趣点在哪里,进而确定主题活动的脉络。由于孩子的经验不同,即使主题相同,各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的脉络也不尽相同。


由于孩子参与了前期的讨论,对即将开展的博物馆主题活动已有所了解,所以和孩子一起审议更多的是要确定博物馆主题活动的切入点、孩子的兴趣点和活动开展的先后顺序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以提问的方式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你们想先玩什么游戏”“你喜欢玩哪个游戏”等。例如,纸博物馆主题活动中,两个班级孩子的兴趣点不同,主题活动的脉络就不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前期有收集纸、分享收集纸的故事的经验,所以对纸的各种特性很感兴趣,比如,有的纸可以发出声音,有的纸可以吃,尤其对宣纸吸水性强等特征很感兴趣。


于是,教师将主题活动的切入点定在感受纸的特性及作用上,并把孩子收集来的各种纸投放在班级区域里,开展了一系列和纸玩游戏的探究活动,让孩子自由探索,充分感受不同纸张的特性。在充分操作与感知的基础上,孩子对纸的种类、特性、作用以及纸背后的文化故事等信息已有所了解了。当孩子提到这么多不一样的纸都是怎么做出来的时,教师便引导孩子开始造纸活动。在尝试造纸的过程中,孩子发现自己造的纸很容易破,最后引发了如何保护纸、修复图书等相关活动。另一个班级的孩子则对造纸本身感到好奇,尝试自己做一张纸,并在实验中了解各种造纸材料、工具、纸的发展史等相关内容。尽管两个班级的主题活动脉络不同,但都是围绕主题活动线索展开的,实现了主题活动的核心价值。


教师与孩子一起审议的意义在于了解孩子的现有经验,顺应孩子经验的发展趋向,进而推动其经验的增长,避免按照成人的知识逻辑开展活动。而且,博物馆主题活动脉络是不固定的,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孩子的经验、兴趣、课程资源等各种因素,关注主题活动中各活动之间经验的衔接与联系,让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提供经验基础,后一个活动又是对前一个活动提升经验,切忌照搬他人设计的活动脉络开展活动。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在自由玩纸中感知纸的特性


▌四、结合活动现场,进行价值判断


课程审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随着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的实施,教师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不断通过审议来推动活动的开展。教师无法对实践作出判断或无法确认活动的价值时,就需要借助他人智慧。这时,年级组和核心组结合活动现场进行集体审议。参与审议的教师需要对活动价值以及成效作出判断,提出意见和建议。


例如,在纸博物馆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但问题随之而来:这些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其实,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始之前就联系了南京博物院的纸张研究所,准备带领孩子们参观那里的造纸活动。教师对什么时候参观、是先参观后实验还是先实验后参观产生了疑问。在审议时,核心组首先帮助教师明确参观的目的和价值。主张先参观后实验的教师认为,先参观可以引发孩子对造纸的兴趣,为接下来的造纸活动提供前期经验。而提出先实验后参观的教师则认为,应该鼓励孩子先调动原有经验大胆猜测,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造纸实验,后续参观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发再一次实验,因为经过自主探究后再去参观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审议有助于教师明确活动的价值,不盲目组织孩子参观。最终,教师决定先让孩子做实验再商定何时进行参观。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观察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抄纸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在班级里尝试抄纸


孩子们首先围绕用什么造纸、怎么造纸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有的认为把树叶涂成白色就是纸,有的认为把树枝粘贴在一起便是纸,有过纸浆作画经验的孩子提出将蛋托泡成纸糊铺平造纸。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猜测寻找材料、收集工具并动手尝试制作一张纸。实验中,孩子们相互质疑并调整。实验后,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把树叶涂成白色做成的‘纸’一段一段的,没有绘画纸好用。”“树枝粘贴在一起一点都不平整,不好用也不卫生。”“画出来的线是断的。”“蛋托做的‘纸’一碰就会破。”这时,孩子们急切地想知道纸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教师抓住时机带领孩子们去纸张研究所观看纸张的制作过程,了解古代造纸工艺。其实,这是孩子为自己造纸查证的过程。


接着,他们运用自己在纸张研究所获取的经验,利用教师提供的工具再次尝试造纸,并将成品展示在班级走廊上与全园孩子分享。在为期两周的造纸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不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使孩子的经验得以增长。


课程审议的过程也是教师观念转变的过程。即便是年级组和核心组审议过的问题,教师也要根据主题活动的实施情况以及孩子的经验水平再次作出判断,这也体现了教师日常的班级审议很重要,能直接推动孩子经验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主题活动由“一种物品的研究”带给孩子“多种经验的获得”和“多样性的发展”。结合现场的审议是较为复杂的,不是简单判定,而是需要对实践过程和实践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区分不同背景,作出多种判断,有时需要进行多次才能判定。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制作花瓣纸


▌五、整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资源


尽管在博物馆主题活动过程中伴随着教师的不断反思,但依然无法穷尽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所以,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审议与其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目标、线索、活动脉络、一系列探究活动以及相关的课程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课程资源包,为今后开展该主题活动的教师提供参考。


这一阶段的审议主要由开展活动的教师和核心组来完成。首先,教师以表格形式梳理相关内容,包括主题活动的历程、主要活动、指导要点以及心得或反思等项目。开展相同主题活动的班级共同审议该主题活动中的每个活动,内容包括活动材料和经验的准备、孩子现场活动状态、活动效果以及今后开展该活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若不同班级开展的是同一活动,则需要整合不同班级的经验。例如,纸博物馆主题活动中,两个班级都开展了收集纸的活动,其中一个班级把收集来的各种纸放在博物区展示,让孩子自由探索,观察孩子的兴趣点,以便开展相应的活动。另一个班级除此之外还开展了讲述活动,让孩子介绍自己带来的纸以及收集纸的故事。其中一个孩子带来了红纸,她说这是过年爷爷写对联用的,可以贴在门上,上面有她爷爷写的“福”字。其他孩子因此对原本普通的红纸产生了兴趣,想在红纸上写字。经过审议,大家觉得这一简单的分享引发了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孩子不仅认识了纸的名称、颜色等显性特征,还了解了纸背后的故事,而这正是博物馆主题活动的价值所在。


在此基础上,核心组就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审议,或由核心组提出问题与教师共同审议。比如,纸博物馆主题活动的价值之一就是让孩子知道节约用纸。两个班级的教师都认为节约用纸是一种观念,他们将这种观念渗透在平时的活动中,采用讨论、制定用纸公约等方法让孩子慢慢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但核心组的一位教师提出,讨论规则这种“纸上谈兵”的方法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孩子遵守规则,而无法让孩子切实感受到需要节约用纸。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每个活动都要让孩子亲身体验,所以应该安排适当的体验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平时用纸太多,要节约用纸。经过思维的碰撞,大家提出可以开展类似“今天你用纸了吗”的活动,可以是亲子参与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的调查统计。在进行第二轮纸博物馆主题活动时,一个班级采用家园合作调查的方法,记录了孩子一天在家和在幼儿园用了什么纸、用了几张。从大家分享的记录中,孩子们发现用得最多的是擦鼻涕、擦眼泪和上厕所所需的纸,画画也用了很多纸。在集体统计时,孩子们知道了全班小朋友一天所用的餐巾纸就有48张。这样的调查统计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每天的用纸量,进而意识到要节约用纸。这种让孩子直接操作、亲身体验的活动,才能逐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记录每天用纸的种类和数量


这个阶段的审议旨在回顾博物馆主题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对主题活动中的每个活动如何体现博物教育的理念提出优化方案。比如,纸博物馆主题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很多有关纸的游戏,想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纸的特性,孩子们对其中的“流沙纸”这一游戏非常感兴趣。孩子们运用教师提供的白纸、颜料等材料,自己总结出了简单的制作方法,即只要在水里滴入自己喜欢的颜料,用笔随意拨动几下,再把白纸放进去,数3下拿起来,纸上就会出现五彩斑斓的花纹。孩子们觉得很神奇,不停地变换颜料制作流沙纸。在审议这部分游戏时,核心组的教师觉得虽然孩子对这样的游戏很感兴趣,在游戏中也获得了相关的经验,但是还可以考虑通过这样的游戏进一步推动孩子经验的生长,整合其他方面的经验。如果孩子在操作前能先设计一个想做的图案,然后选择需要的颜料,有目的地拨水尝试形成自己想要的图案,就有可能获得多样化的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其他教师在借鉴使用经过反复梳理与审议形成的完整的主题课程资源包时切勿照搬,必须进行二次审议,结合班级情况和孩子的经验进行筛选、判断或增加新的内容,拟出适合本班孩子的博物馆主题活动方案,再经过以上四个步骤的课程审议开展主题活动研究。


在不断审议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不论是哪一级的课程审议都是针对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问题展开的,只有不断地进行研究,才会有审议的需要,才会有审议的议题。同时,也正是因为不断审议,才进一步推动了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的开展。


图片/作者提供

编辑排版/周珊

作者:肖建霞;单位:江苏南京市第一幼儿园;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班级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课程审议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