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走进一个户外场地极为宽敞的幼儿园,只见幼儿分组在挖沙、制泥砖、运水、除草、“做饭”,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幼儿活动时并不完全投入,追逐打闹的不少,面无表情地操作的也有很多。
通过与教师交谈得知,幼儿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活动”,教师在区域设置和材料投放时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些资源可以发展幼儿的哪些经验,只是因为其他幼儿园也有这些区域和材料。
更有甚者,有的幼儿园虽然拥有几千平方米的种植园,却只种了一种经济作物,园长美其名曰“为教职工谋福利,为食堂提供放心食材”。把本该是促进幼儿经验获得的“百草园”变成了幼儿园的“福利场”,这样的种植园还能算是“课程资源”吗?
幼儿园课程资源是指用于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的一切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总和。也可以说,能够用于幼儿做事、发展幼儿有益经验的资源才是课程资源。
张雪门先生就曾指出“各种教材和儿童的活动连合起来,成功了课程”。任何资源如果不能与幼儿的活动相结合,不能成为幼儿感知、操作、体验的对象,未能发展幼儿的经验,就不能称之为课程资源。
经常听到园长反映:我们已经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区域空间和丰富的材料,为什么幼儿还是不愿去玩或者玩得不投入呢?我们有那么大的户外活动空间,幼儿也在从事各种活动,为什么却看不到幼儿的发展呢?当下,“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理念已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资源异常匮乏、空间与操作材料严重不足的情况已大为改善。之所以出现以上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基于幼儿有益经验的获得规划课程资源。
首先,基于幼儿有益经验的获得规划课程资源有两个基本思路:
一是从经验到资源,即从幼儿发展的目标出发,从幼儿经验发展的需要出发,顾及幼儿的兴趣,预设幼儿可以做的事情,再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去规划相应的空间、时间,投放相应的材料与工具。以种植园地为例,为了让幼儿体验种植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就要让幼儿有机会既种植土生植物又种植水生植物,既种植木本植物又种植草本植物,既种植多年生的果树又种植短期内成熟的蔬菜,既种植蔬菜又种植粮食,为此,幼儿园需要科学规划种植园地的空间,提供多样化的种植苗木以及各种适宜幼儿种植、观察、测量等的工具。
二是从资源到经验,即考虑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用专业的眼光审议其特性及其内含的教育价值,以此来设计可以开展的活动以及需要准备的空间、时间、辅助材料、工具等其他相关资源,并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典型表现,去探寻可以发展幼儿的哪些经验。以沙池为例,根据沙子具有流动性、可塑性、松软性等特点,可以让幼儿开展挖掘、埋藏、装运、塑型等多种活动,并提供水、绳子、木板、纸筒、各种“宝物”、纸笔等辅助材料以及筛子、推车、铲子、模具等工具,帮助幼儿获得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经验。
其次,需要基于幼儿经验获得的两个原则来规划课程资源:
一是交互性原则,即幼儿经验源于与周围环境(人、事、物、时间、空间)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以行动的思路去规划课程资源,从幼儿喜欢做、能够做、应该做的事情出发,让资源成为幼儿行动的对象。
二是连续性原则,即幼儿经验的发展需要从旧经验中产生新经验,也需要用新经验改造旧经验。课程资源的规划需要考虑幼儿活动的持续性与深入性。杜威认为,如果幼儿急急忙忙漫不经心地从一事改做另一事,事事都是昙花一现,就丝毫没有生长的积累;同时,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和幼儿过去的活动联系起来,幼儿就无法深刻理解获得的经验,也无法建立起前后经验的联系。据此,幼儿园需要从整体上规划课程资源,使室内外、园内外资源相互补充,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机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最后,基于幼儿有益经验的获得规划课程资源,需要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建设能力。教师具有课程资源意识,才会站在幼儿经验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事物,才能用专业的眼光去发现周围一切事物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才会“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如果具有课程资源的建设能力,才能基于幼儿经验获得的视域去有效规划空间,使不同区域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才能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与工具,提高幼儿活动的趣味性、挑战性与持续性;才能把大自然与大社会变成幼儿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总之,课程资源是影响幼儿园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幼儿有益经验获得规划幼儿园课程资源永远在路上。
图片/Piaxbaby
编辑排版/周珊
⊙作者:张晗;单位: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点击“”,在线订阅杂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