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他们的世界里,时间往往和具体的事件结合在一起,譬如天亮了、天黑了、吃饭了、该睡觉了……他们对时间的认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遵守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
1.培养孩子遵守时间约定
镜头聚焦
“言言,睡觉时间到了!”言言目不转睛地看着动画片说:“还早呢,我再看一会儿。”可过了好久,言言还是没有关电视的意思,妈妈只好强行关了电视,言言拽着妈妈又哭又闹……
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时常常会忘记了吃饭、睡觉等该做的事情。这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当他们面对那些新奇、好玩的东西往往时会变得没有节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还没有时间概念,他们感受不到时间的约束
年幼的宝宝对时间的感悟基本上是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时间词汇与孩子的具体活动结合起来,比如问宝宝:“你什么时候起床?”利用图书里有时间意义的画面,让孩子说说画面上的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根据昼夜的变化、花草的特征让孩子掌握日夜、四季等时间概念,让他们意识到时间的存在,感受时间就在他们身边。
家长有意识地与孩子约定活动的时间,比如吃饭前约定:按时吃完饭,可以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连续三天早晨都能及时起床的话,周末可以去动物园等。家长要保证每次都能说话算数,让孩子体会到守时带来的好处,他们做事情就会逐渐守时守约了。
闹钟帮忙
越小的孩子,自制力越差。闹钟能代替父母的权威,提醒孩子遵守时间约定,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在做事情之前(尤其是那些能引起孩子兴趣的事,如看动画片、玩玩具等),先跟孩子协商好时间,并用闹钟定时,时间一到,闹钟就会提醒该停止了,耍赖也没有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能体会到做事需要一定的时间控制,从而养成自觉遵守时间的习惯。
建议:如果孩子会数数,可以鼓励孩子用数数来体会一分钟的长短。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尽量将模糊的时间词语换成具体的时间词语,如把“看一会儿电视”换成“看15分钟电视”,把“快点吃饭”换成“20分钟内把饭吃完”。
2.培养孩子有效利用时间
镜头聚焦
早上,妈妈好不容易把萌萌从被窝里拉起来,让她赶紧起床,萌萌却不知道赶紧穿衣服,她发了一会儿呆,玩了一会儿布娃娃,面对妈妈的催促,丝毫不知道抓紧时间。
一日常规中,像起床、吃饭、睡觉这些每天必须做而又如此简单的事,为什么宝宝总是拖拖拉拉,没有效率?那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时间是有限的,体会不到时间的珍贵。
此外,他们只是根据爸爸妈妈的要求做事情,只要按大人们说的去做就好,才不关心现在磨磨蹭蹭对以后有什么影响。反正该吃饭了有奶奶喂,该睡觉了有妈妈哄,家长的呵护备至使宝宝对时间始终懵懵懂懂,自然不会有效地利用时间。
认识时间
研究表明,宝宝一出生就有时间知觉,但一直到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估算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四五岁的孩子对数字已经有所认识,父母可以利用现有的钟表或自制有趣的钟面模型,和孩子听一听钟表的滴答声,利用数数的方法感受一分钟的长度;让孩子认一认高矮胖瘦不同的指针三兄弟;拨一拨钟表,告诉孩子当指针指到某一数字时,是几点钟,该做什么事了。
利用故事
生动的故事胜于枯燥的说教。古今中外珍惜时间的名言故事不胜枚举,如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利用走路的时间学习外语。也可以搜集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比如《迟到的孩子》、《再见了,拖拉》等,利用“惜时”的故事向孩子传达“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竞赛游戏
竞赛类游戏不仅能让孩子改变磨蹭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效率。比如家长和孩子比赛,看谁出门时穿鞋子快,玩完玩具后谁能把玩具迅速地收拾好。家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计时,完成后告诉孩子用了多长时间,如果孩子比以前有进步,要适当地表扬,做完游戏后孩子和家长还可以一起反思:在游戏过程中是什么原因影响了速度,如何改善。
建议: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可以让幼儿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放手让孩子自主支配时间有利于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父母观察孩子平时在哪些活动中喜欢拖拉磨蹭不讲效率,利用好游戏规则,在游戏的过程中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3.培养孩子有计划地安排时间
镜头聚焦
欣欣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是个让妈妈头疼的孩子,因为她在该练琴的时候要看书,画画的时候要看电视,做事情漫不经心,经常虎头蛇尾。
很多孩子做事没有计划性,这让家长们不知所措,特别是对于那些即将入学的孩子们,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去适应将来紧张有序的小学生活呢?时间具有顺序性,比如太阳的晨升夕落,四季的交替变化,这就要求人们按照时间的顺序有秩序地生活,但孩子很多时候没有秩序感,他们不会主动去想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做事没有计划,临时抱佛脚往往是孩子们的通病。
巧用日程表
日程表可以让抽象的时间具体化,有利于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事用多长时间,增强孩子时间的计划性,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张简单的日程表,什么时间起床,洗漱要多久时间,吃早餐要多少时间,放学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几点睡觉等,都可以和孩子商量后作出合理的安排。试行一段时间后可以略微调整,逐渐把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每天都有具体的行动目标和规划。
支配权移交给孩子
要想让孩子真正学会安排时间,就要放手让他自己规划时间。家长可以列出一天活动让孩子来排序,比如今天的活动是写作业、练琴和去公园玩。如果孩子排序合理则可以按他的想法进行活动,如果不合理则要讲清楚排序的原因。等孩子能熟练安排家长给出的任务,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来支配一段时间,锻炼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建议:家长不要以为将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就是不浪费时间,那样做,其实孩子还是没有学会利用时间。家长应该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成为时间的主人。
生活离不开时间,在这个惜时如金的时代,培养宝宝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爸爸妈妈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图片/网络
图文编辑/周珊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父母孩子》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