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少开口说话,也很少开口回答问题,即使交流也习惯于用一些身体动作来表达。孩子这是怎么了?是不会说,不愿说,不敢说,还是……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孩子学会了好多话。但是,确实还有一些复杂的话是孩子不会说,或者说不好的,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是三缄其口了。而且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身体动作发展都非常好,但就是不说话,直到2岁多了,才刚开始喊“爸爸”,这都是正常的,不妨碍孩子以后的发展。
怎么办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小嘴不停地说,您可能非常着急,但是请保持冷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您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口语能力。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帮助幼儿发展语言。
●平常的一日生活在大人看来很简单,但是这些对孩子来说却都是全新的,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不厌其烦地使用简单的语言谈论你做的事情,丰富孩子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知识。如:妈妈在读书,爸爸在洗东西,爸爸吃了一块豆腐,等等。过不了多久,您就会发现孩子开始学着您说话了。
●对幼儿努力想说话时发出的任何声音都作出反馈。不要轻视孩子任何简单的想说话的信号,即便他只是用手指着一块饼干说“嗯”,您也要积极给予回馈,问孩子想干什么?并尝试引导孩子说出“吃”这个字。对孩子的表达信号作出积极回馈,不仅能及时教他学习语言技能,更让幼儿明白他是一个重要的可以交流的人,无形中激发了孩子说话的信心。
●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幼儿学习认识事物,主动地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不要被动地等幼儿来问。比如,逛超市的时候告诉孩子各种物品都是什么,到了小区,也可以边走边告诉孩子,这是大树、这是花园、这是高楼等,丰富孩子的知识,为说话积累认知经验。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让幼儿重复说。重复易带给幼儿压力,也易使他对说话产生反感与厌倦情绪。
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没了,但性格内向、胆怯、喜欢安静的孩子却往往少言寡语,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怎么办
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内向的孩子更喜欢思考,对这样的孩子您要在给予他思考时间的同时积极为其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让他慢慢变得开朗,变得喜欢交流。比如,您可以经常带孩子与同龄幼儿接触,带孩子去孩子们玩的游乐场,去玩蹦床、玩滑滑梯,慢慢地孩子就变得大胆了,而且在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自然发展起来,变得喜欢说了。
此外,您还可以养成与孩子经常阅读图书的习惯。等孩子熟悉故事内容后,您可向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孩子,能完整回答就给予表扬。在此基础上,您还可尝试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改变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营造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在家庭中,孩子没有顾虑,没有过多的限制,可以尽情倾诉,随意表达。有时孩子可能是在“瞎说”,比如:“太阳一闪一闪的”,“我要让蚂蚁飞起来”,等等。即便如此您也不要多加干涉,只要孩子愿意说、喜欢说就可以。
家庭气氛过于沉重和压抑,对孩子过于严厉,经常指责和限制孩子,都容易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在有压力的紧张气氛中,孩子“不敢高声语”,只好选择“沉默”,并养成不开口的习惯。
怎么办
改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多用嘴来表达需求,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为孩子创造“说”的需要。
●不满足需要。故意不把一切都给幼儿安排好,以激发孩子通过语言提出要求。比如,孩子走累了,伸出胳膊让您抱,您故意当作不知道,反问孩子:怎么了?激发孩子说出“妈妈抱”。超市里,孩子拿了一包饼干给您,您故意把饼干放回去,孩子肯定会不高兴,这时您可追问孩子:怎么了?想要妈妈干什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
●给予选择。根据具体的事情尽可能地给予幼儿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家长为孩子作选择,这样能激发孩子努力告诉您他想要什么。比如,穿衣服的时候,给孩子准备两件,然后问孩子:你觉得哪件好看?想穿哪件?外出的时候,让孩子选择:想去公园,还是去动物园?晚上做饭的时候,也可以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想吃面条还是饺子?
●打破常规。即家长故意不按正常、已经习惯的做法去做,以激发幼儿谈论和询问的愿望。如孩子只会用勺子吃饭,结果这次您却故意给他放了一双筷子,孩子很奇怪,他就会努力告诉您他需要勺子,他不会用筷子吃饭;又如每天睡觉前您都会督促孩子洗漱,为了激发孩子说话,您故意打破常规让孩子直接去睡觉,习惯了常规的孩子会很诧异地询问您,为什么今天不先洗漱。
图文编辑/周珊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父母孩子》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点击“”,在线订阅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