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阅读的前提就是选择合适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北美,爸爸妈妈们如何为学龄前的孩子选择书籍。
北美的阅读专家认为,4~8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
尤其在学龄前阶段,孩子还不识字,父母的积极参与非常关键,有助于建立孩子对图书的热爱,认为读书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从而爱上阅读,逐步发展阅读能力,最终学会独立阅读,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在北美,父母在为学龄前孩子选书时经常会参考以下12条原则。
原则1:人物数量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
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故事人物数量控制在3~6个为佳。这样一来,孩子可以快速抓住人物角色,不致发生混淆,对故事的兴趣也会更高。
原则2:情节是否足够简单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故事情节应非常简单,整个故事中只涉及一个主要事件或者中心思想最佳。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难以理解复杂的故事情节,所以,当他们一旦失去兴趣,就几乎不可能重获他们的注意力。
原则3:话题是否为孩子所熟悉
当孩子与故事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时,他们将更感兴趣。当然,也没有必要让孩子与故事涉及的所有事物都发生联系,但至少故事中包含的某种东西对于孩子有特殊意义。
比如,当故事内容是关于种植超级大萝卜的一位农夫时,父母应在阅读前,确保孩子理解萝卜是什么,长什么样子,最好提供机会让孩子观察并触摸萝卜,了解一些关于萝卜生长和用途的知识。当孩子熟悉故事中提到的物品时,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原则4:语言是否合辙押韵
押韵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孩子。押韵的故事有助于发展孩子们重要的语言和学前阅读技能,比如倾听、集中精力、识别押韵的单词并预期每句话的韵脚。父母应利用押韵故事的这些特殊的“副作用”,多收集此类书籍,并在故事时间给孩子阅读。
原则5:故事的可预测性和意外结尾
学龄前孩子喜欢自己可以预测的故事。当孩子知道或者可以容易地猜测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时,他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某种程度的力量。
另一方面,不要排除令人意外的结局。假如故事的大部分都具备可预测性,故事结尾小小的意外则是学龄前儿童喜欢的地方。当你重新阅读时,他们甚至更加喜欢,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这个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局。
原则6:故事是否具有重复性
孩子更容易被重复性的故事吸引,原因在于这会让故事具有可预测性,让孩子更容易记住。因此,孩子的藏书中一定要包含那些短语和词汇重复的故事。
父母可以尝试自己来增加某种可预测性。例如,每次在讲述《三只小猪》的故事时,重复大坏狼在小猪门口的huffing and puffing(气喘吁吁的样子)。
原则7:插图是否清晰简单
清晰简单的插图最受学龄前孩子的喜爱。无论对一大群还是少数几个孩子阅读,清晰的插图有助于澄清故事。而那些插图既小且较紧密,难以从远处辨认的绘本更适用一对一的阅读,因为父母可以花时间给孩子解释每一张图片。
原则8:故事长度和叙述节奏
为学龄前孩子选择故事时,须记住越短越好的原则,因为孩子对于长故事容易失去兴趣。叙述节奏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拖沓冗长的故事会让孩子失去兴趣。
故事的叙述应该保持可以预测的节奏,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因为不少儿童绘本是给更高级的一二年级孩子写的,难以吸引幼儿读者。这也是为什么篇幅不长的寓言、民间故事和绘本更受学龄前孩子欢迎的原因。
原则9:故事的可改编性
在选择故事时,寻找那些容易改编,比如可以利用简单的木偶,或者改编成戏剧的故事书。当孩子有机会表演一个短故事时,他们将容易记住这个故事,从中学到更多并体会到更多乐趣。
原则10:故事的多样性
在选书过程中,多样性是一个需要牢记的重要因素。比如,故事背景环境应多种多样,包含城市、郊区和农村;不同的家庭境遇,角色年龄以及身体状况。
鉴于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为了满足他们对安全性的需要和好奇性,家长应注意让他们接触各种类型的地点和人物。同时,要注意保持熟悉和生疏内容之间的平衡,从而让孩子感到安全并满足其好奇心。
原则11:故事应与年龄相适合
为了让孩子拥有最成功的故事体验,应注意故事与孩子的年龄和理解水平匹配。记住提前检查词汇量。
考虑一下,故事词汇对于孩子是否太难或者太简单,因为父母最了解孩子的水平。挑选满足孩子需求和词汇水平的图书。另一件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孩子是否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概念。最后,故事的段落是否太长或者太复杂。
原则12:个人最爱的故事分享
挑选父母个人最喜欢的故事相当重要。父母对故事的热爱会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情表现出来。孩子将更容易被其热情感染,从而才可能像父母一样喜欢故事。
-END-
配图/网络
排版/周珊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父母孩子》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