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专业信息…
?
生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因此问题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问题普遍存在于人们的世界里。人类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在于能够随时解决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解决问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加涅(Gagne)认为,“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数学问题、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适应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见,幼儿园教育很注重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之一。区域活动强调的是幼儿的主体活动价值,重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因此,也为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丰富的问题情境可为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目的,区域活动的魅力正在于其中充满丰富的问题情境,这为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例如,在建构区,如何在垒高的同时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在表演区,如何处理实际参与人数多于有限角色的问题;在科学区,如何顺利完成“让小灯泡亮起来”的科学小实验;在娃娃家,如何与同伴协商游戏规则、如何分配角色,等等。这些问题情境可能都是需要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加以有效处理的,且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
直接经验的获得可为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解决问题需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前的问题情境,筛选出关键信息、迁移已有经验,进而成功地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相对于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性,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并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和实际操作来满足其探究欲,获得直接经验,进而自主建构有关周围世界的认识。
直接经验是人生的基本经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随着有关各种问题解决直接经验的不断积累,幼儿开始自主寻找某一类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这就为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促使其在解决问题时从盲目试误阶段逐步过渡到运用策略阶段,进而逐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个性化的活动有利于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及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进行个性化活动。个性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区域活动又是一种个性化活动,幼儿可在其中通过与各种材料的互动,扩充经验,避免思维的刻板性,增强思维的创新性,进而为幼儿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可促进幼儿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教育空间的开放设计最早是出于对儿童情感和人格的强烈关注。区域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空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幼儿对小型空间的喜爱,早已引起了教育家们的注意。
如20世纪初,纽约普拉特小姐(Miss Pratt)建立的游戏学校就在活动室里使用了屏风,以使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小小的工作空间。有研究者发现,“小型的、细致区分的、隐蔽的区域能使儿童更快地投入游戏,使游戏维持更长的时间,还能产生更复杂的游戏”。
小型的分隔空间可为幼儿提供一定的亲密感和安全感,建立起一个个由相同兴趣和情感联结而成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助于幼儿在共同体的支持下,围绕当前的问题情境展开讨论、合作互助,从而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智慧起源于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决定其主要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学习,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不仅能充分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更能成为幼儿直接经验的来源和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依附于区域内的操作材料,因此教师应重视材料对幼儿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价值,为幼儿提供开放性、多层次、多样化的材料,以促进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 通过调整或生成材料,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区域活动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区域内丰富的材料是幼儿无形的教师,也是幼儿探索的起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及时调整或生成新材料。材料的变换可以持续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幼儿可在与不断变化的材料的互动中产生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
为此,教师可鼓励幼儿对不同性质、不同区域的材料进行组合,既提高幼儿自主开发材料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准备区域材料时,教师可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幼儿通过参与收集材料工作形成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按照材料的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判断材料的利用性,探索让同一种材料发挥出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等等。
同时,还可让幼儿通过寻找、收集材料逐渐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习惯。教师还可有意创设材料缺失情景来萌发幼儿的问题解决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 提供开放性材料,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区域活动材料是体现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其特性以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儿童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开放性材料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建构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物质基础。低结构且具有多种组合和变化可能性的材料更能吸引幼儿,并促使其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供多层次的材料,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往往存在差异,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在理解每个幼儿发展状况和兴趣需要的基础上,提供多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探索的需要,促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此外,多层次的材料可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从而可吸引更多幼儿主动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进而获得更多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
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际交往能够促进个体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同伴之间有意义的社会协商能够极大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区域活动可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小组活动,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交往和自主协商的机会,进而增进同伴间的相互了解,最终促使幼儿在与同伴的协商合作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引导幼儿在互动中彼此协商,促进经验的分享
区域活动不仅具有空间和物质材料上的开放性特点,还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开放性”特点。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需要寻求同伴的帮助和支持,共同商定活动主题、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等等。幼儿认知能力和经验还很有限,遇到困难和阻碍时,需要寻求支持,这其中,向同伴学习是重要的策略。
例如,通过观察同伴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会意识到自身问题之所在,从而改进方法,直到成功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可引导幼儿善于借助同伴力量,共同协商、相互协作,以促使彼此经验的交流和分享。教师可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讲评环节,为幼儿的经验交流和分享提供支持,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探究活动大胆讲述其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还可让幼儿尝试对同伴解决问题的方式做初步的分析与评价。
教师也可就同一类问题组织幼儿共同探讨,以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幼儿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 创设自由探究的氛围,鼓励幼儿主动质疑
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更加开放、自由,更能较好地满足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心理需求。区域活动多为小组活动,活动成员是具有相同兴趣和情感联结的学习共同体,这更利于营造自由探究的氛围,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当幼儿与他人共同活动时,他们不仅是在对物体进行操作,而且是在与他人共同建构。
幼儿会不断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与他人的进行比较,而与他人的观点所作的比较会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幼儿必须在自己的认知图式和外界的冲突之间进行协调,从而引起自己认知结构的改变”。
“幼儿最好的学习状况是当他们与人、材料、事件和想法做直接互动的时候。”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幼儿学习共同体的积极作用,尽量少干预和限制幼儿的活动,以为其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鼓励他们的主动质疑、大胆表达,让其在学习共同体的支持下从被动解决问题逐步过渡到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区域活动虽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但绝不意味着教师可放任自流。区域活动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教师应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角色,通过对幼儿问题解决过程的观察,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 善于放手,把区域活动自主权还给幼儿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幼儿自主发起、自己控制的活动最有利于其身心发展。儿童的世界应由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不可否认,在很多幼儿园,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以管理者、约束者、规则制定者等身份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对自己作正确的角色定位,尽可能不干涉和打扰幼儿的活动,即使发现幼儿所用的方法达不到活动效果,也不宜强迫幼儿停止,而应采用建议、协商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指导。
例如,当某一区域人员过多时,教师不宜马上介入干预,而宜尽可能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幼儿间的相互协商不但有利于幼儿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增强,还有利于幼儿学会遵守活动规则,学会等待、分享和谦让。
如果教师过度干预,就可能打破幼儿的自主活动状态,使幼儿感受到压抑和被限制,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动机水平,同时也违背区域活动的宗旨。
? 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帮助其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成功解决问题需要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合适的技能支持。受身心发展水平所限,幼儿看待问题时往往简单片面,因此需要成人给予一定的支持。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幼儿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并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搭建分析解决问题的“脚手架”。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运用身边的工具来表征问题,如帮助幼儿通过画草图、制作观察表等方式整理思路,从而为成功解决问题提供支持。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如在科学区,教师可鼓励幼儿在实验前讲讲自己的猜想、假设、实验步骤,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不断丰富知识经验,促使其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 鼓励幼儿坚持,提高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幼儿是“三分钟热度”,对新奇材料摆弄一番后便会很快失去兴趣;遇到困难时,会表现出不知所措,依赖于教师或同伴的帮助,甚至直接放弃。成功的问题解决不仅需要热情和动力,更需要坚持和毅力。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当幼儿出现不能掌握材料的操作要领,或想要降低任务难度,或不愿意为完成任务作出努力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如可采用平行指导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学习,使其体会到坚持并迎难而上最终有可能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幼儿坚持的学习品质,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
? 用包容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相信幼儿,不要急于干预,可在一旁耐心观察,为幼儿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机会。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与成人的不同,有时甚至可能是不符合逻辑的,教师应以包容、欣赏、接纳的心态看待幼儿的行为,注意给幼儿以正面的支持,以激励他们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被重视并由此建立自信心。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的“玩伴”,多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欣赏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并给予正面评价,以让幼儿充分体验问题解决的喜悦。??
配图/网络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点击“”,在线订阅杂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