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幼儿园换老师了,但是孩子就是喜欢原来的老师,不喜欢新老师,他向你述说新老师的种种不公平,甚至因此不想上幼儿园了……如果你是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是拉着孩子跟新老师理论,告诉新老师孩子有多喜欢原来的老师,甚至带着孩子转园吗?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让我们看看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好家园沟通,陪着孩子走过换老师风波的。
新学期一开始,季老师因为生宝宝请假了,秋秋班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林老师。一开始,我并没有觉得这件事对秋秋有什么影响。直到有一天,秋秋坚决而肯定地对我说:“妈妈,明天我不想去上幼儿园了!”我觉得很意外,因为秋秋一直都很喜欢上幼儿园的。问她为什么,她说她不喜欢新来的林老师,新来的林老师也不喜欢她。
和秋秋的沟通
仔细追究发现,那天发生在建筑区的一件事情是起因:糖糖在搭房子,她想要一块半圆形的积木,秋秋就递给了她,但由于递的时候不小心,秋秋把糖糖的房子给碰倒了,糖糖马上大哭起来。林老师听到哭声过来之后,就批评秋秋不该推倒别人的房子。
我说:“你跟林老师解释了吗?”
秋秋嘟着嘴巴说:“没有。”
我问她为什么不解释。秋秋说:“林老师不喜欢我,我不想解释。”
我说:“你怎么知道林老师不喜欢你。”
“林老师不像季老师那样爱和我说悄悄话,她也没有季老师长长的漂亮的头发,她还不喊我做小助手,我举手她也总是看不见……”
这下好了,女儿一样样地罗列着林老师不喜欢她的大小事情。我这才明白,女儿不想上幼儿园原来是有原因的,她没有很好地从“换新老师”这个事件中适应过来。我当即觉得,我有义务和老师沟通,帮助孩子走过这场风波。
相信老师的素质
家长的思考:孩子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才能在幼儿园中快乐游戏、学习,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指出老师的缺点,认定老师的失误,甚至指责老师,那等于给了孩子一个消极暗示——“你的老师不好”,她以后就不会再喜欢这位老师。林老师作为一名新老师,她有可能更多的是对孩子有爱心,但可能缺乏教育的经验和策略。面对突发的事件可能脑子就“嗡”的一下,急着会做的是去处理事情,而没有细想事情背后的原因。作为家长,应理解新老师有时处理事情的粗疏,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老师,老师是爱孩子的,只是方法可能欠妥。
家长的行动:秋秋认定是林老师不喜欢自己,我不能肯定她的想法,而是要站在老师的这一边,相信老师,支持老师,才能让女儿也相信、喜爱林老师。“糖糖哭了,林老师有些着急了,就像有时你摔疼了哭,我也特别着急,人一着急就会忘记一些事情,所以她忘了问你们原因了。我们秋秋是最懂事的孩子,你明天主动去告诉林老师,行吗?她一定会表扬你很勇敢也很能干!”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秋秋还是点头同意了。另一方面我也给林老师留了条短信,“林老师,您好,秋秋明天想和你说些悄悄话,希望能和你分享心中的秘密。”第二天,秋秋勇敢地去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糖糖也澄清了事实,林老师向秋秋认了错,还表扬了她。我庆幸没有去质问老师,没有去惯纵孩子的态度和想法,而是用说悄悄话的方法,消解了她们之间小小的矛盾。
转达老师的赞扬
家长的思考:表扬使人心情愉悦,鼓励可以使人更加进步。这两者都会使孩子心情明媚、阳光、开心和灿烂。当孩子知道表扬来自于老师,那孩子肯定认为在老师的眼中自己是出色的,老师是喜欢自己的,那种被重视的感觉会让孩子自信而快乐,这种作用力会让孩子喜欢上表扬她的老师。老师眼中的孩子都是天使,都有他独特的闪光点,但是可能因为林老师年轻,还不具有那么敏锐的“慧眼”及时地去发现,也可能新老师还没有掌握“表扬”这个法宝,我是否可以在其中起到推动的作用呢?
家长的行动:“推积木”事件算和平处理过去了,秋秋一定程度上认同了林老师,但是她对林老师的印象还不是很好。因为她认为在林老师身上没有得到原来季老师给予她的“宠爱”和“认可”。那怎样才能让秋秋觉得林老师也很喜欢她关心她呢?我想到可以站在林老师的立场来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我做了回“间谍”,经常去浏览秋秋她们的班级网站,了解她们班级的动态。在接秋秋放学回家的路上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今天我们秋秋画了一幅《荡秋千》的画,画得很不错,小脚荡得高高的,旁边还添画了好看的背景!”“你做医院的小医生好棒哦,好多病人都来找你,看来你的医术很高明!”“你们今天的户外活动玩滑滑梯时听说你还扶起了摔倒的小朋友。”她听我说这说那,就奇怪了:“咦?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夸张地说:“是你们林老师告诉我的呀,说我们的秋秋表现真不错呢!”“是吗?”虽然故作淡定,但从秋秋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她心里是喜滋滋的。我还利用接孩子的时间和林老师沟通:我们秋秋说你经常表扬她,很喜欢她,她可开心了!小小的谎言在她们之间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秋秋的心里对林老师产生了更多的好感,林老师也更多地关注秋秋。慢慢地秋秋也像对以前的季老师一样,主动地去和林老师交谈,她们之间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我之前那些“猜测”的赞扬也慢慢变成了现实。
发现老师的优点
家长的思考:任何人都不是完人,老师也是普通人,更何况是一名刚刚参加幼儿园工作的年轻老师,而且在秋秋的心里,还有个强大的先入为主的“参照物”——季老师。林老师不是天生的教育家和名师,她需要不断成长,我们家长应该更多地帮助自己的孩子去发现老师身上的亮点。当孩子学会从别人身上寻找出优点,就会发现原来新老师也有那么多的“好”,就能逐渐从心里喜欢新老师,愿意和新老师亲近了。
家长的行动:过了一段时间,我故意问:“秋秋,你觉得林老师好还是季老师好呀?”小家伙正儿八经地思考了一会儿,还是回答我:“我觉得还是季老师好!”看来季老师就像女神一样,在她眼中有数不完的优点呀。“优点”,对,就是优点,于是我又想出了一个“小侦探”的游戏,让秋秋在林老师身上找找优点。这个游戏还真有成效,她每天都和我分享她的发现,“妈妈,林老师挺逗的,今天她和我们一起玩颜料,颜料弄到自己额头上了也不知道!”“林老师今天穿的裙子好漂亮,像个仙女!”“我们林老师弹琴真好听,我也要像她一样!”没几天她自个主动和我说:“妈妈,我觉得林老师也挺好的,和季老师一样好,我都喜欢!”当然,另一方面,我也偶尔在林老师面前爆爆料,说说秋秋眼中她的优点。“小侦探”的游戏真神奇,给秋秋一个很好的自我暗示,让她发现林老师很多的“好”,端正了林老师在她心中的地位。令我得意的是,“小侦探”游戏也让林老师发现秋秋的好多可爱之处。
到此为止,看来我是比较成功地让秋秋走出了“换新老师”这一风波,让她完完全全地从心里接受并喜欢上了这个一开始不受她欢迎的林老师。作为家长,当孩子在幼儿园遇到“委屈”时,先不要激动,不妨多一双眼睛,去发现事情背后的真相;也不要着急,试着多一些宽容,理解孩子和新老师共同成长;更不要焦虑,可以花一些心思,用小细节去化解小矛盾。瞧,家园之间沟通也能轻松简单,你也可以试一试!
(原载于《幼儿教育(父母孩子)》2014年第5期)
转载请注明:转自《幼儿教育》杂志微信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