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环境蕴含教育功能,让高质量的环境支持儿童更好的学习和探究。10月10日,总园聚焦“教育的隐喻VS环境的设计”开展环境创设评赛及研讨活动。活动分环境创设观摩和研讨两部分。本次活动由总园教养主任周静主持,全体教师参与活动。
观摩环境 发现环境背后的意义
在总园教养主任周静的带领下,大家依次观摩各班环境创设,各班班长老师介绍主题墙、区角环境创设、门厅互动栏等内容。每个班都各有特色,老师们从对儿童的生活方式、儿童兴趣和发展需要出发,把对儿童发展期待融入到了环境当中。
小一班:
探秘管道区
这是由透明管道和PVC管的组成的墙面游戏。透明管道、PVC管结构简单,灵活多变!孩子们可以自由拼接、设计管道路线。他们可以将各种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球放进自己设计的管道里。来自材料的邀请,孩子们不自觉地就会开始探究如何让小球下落,管道的倾斜度与小球下落的关系等,在游戏中展现出专注、思考、探究等学习品质。
小二班:
感官世界区
这个区域提供了触摸墙、感官袋、感官瓶、神秘口袋、不同材质小动物、粘贴墙、触摸亮片等材料,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区域观察、触摸、揉搓、捏、粘贴、拉、撕,充分感知物体的材质、软硬、粗糙色彩、声音等,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释放好奇心和探索欲,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的习得。
小三班:
忙碌墙
这是一面神奇的互动墙面!按一按会发光,有声音。墙面由开关、计时器、电话、计算器、灯泡、门铃、门锁、拉链、牛角扣、螺丝等组成。这些生活小机关常见但幼儿平时不一定接触得到,它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孩子们被充分吸引,在游戏中减少了分离焦虑,建立起对幼儿园的喜爱。此外,孩子们还得到了手部精细动作的锻炼、体验操作发现的乐趣。后续班级还会增加有挑战、有难度的生活物品,让孩子们在玩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小四班:
恐龙(感官)世界
这是超级受幼儿喜爱的一个游戏区。区角里有凹槽桌一张。投放了自然材料:决明子、山楂籽若干,榉木块,大、小不一、光滑度不同的石头,不同大小、形状的松果、橡子,干玉米棒,海螺贝壳等;角色玩具:可张嘴的恐龙,恐龙骨架,仿真动物模型。其他材料:放大镜,塑料瓶,不同容积的勺子,木夹子,各种小铲子,漏斗,不同大小孔洞的漏勺,漏沙玩具,桌面扫帚等。
在恐龙感官世界区域里游戏的孩子们可以围在一起通过感官游戏来体验和学习,可以轻松地在感官桌周围走动,大胆探索,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器官等在感官桌里感受不同纹理、重量、颗粒的材料与工具、容器之间的关系,如:根据塑料瓶口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勺子进行分装,发现不同孔洞的漏勺可以漏出不同大小颗粒的材料等。
中一班:
线线区
中一班创设了线线区,期待着幼儿能够运用线这种低结构、易操作、可变化的材料,通过缠、绕、穿、编等方式迸发出新的创造力、想象力、锻炼手部惊喜动作。刚开始,孩子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团很兴奋,他们拉着线团就开始围绕教室,边走边说“我们的教室变成了蜘蛛网”!小朋友们化身蜘蛛在蜘蛛网上睡觉、跳跃、像真的蜘蛛一样寻找猎物。
可是,经过几天的游戏,小朋友们发现这些蜘蛛网真的很不方便:“我今天差点摔倒!”“那个蜘蛛网要缠我的脚!”“我收好的玩具一下子就被蜘蛛网弄倒了。”于是大家商量把蜘蛛网缩小。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教室里面的蜘蛛网收起来,很快班级恢复原样。班级老师也制作了一面网,提供幼儿自己编织蜘蛛网~
中一班:
每日一词
中二班创设“每日一词”门厅互动栏。一天在班级区域游戏中,某小朋友说了“力大无穷”这个成语,引发了班级其它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说这些词语,教师抓住此契机,开展“每日一词”活动,即每天有意识的给孩子一个新词汇的刺激。
这个活动从小班延续到中班。老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小班的教师记录转化为幼儿记录,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新词汇的理解,展现自己对新词汇的情境运用。将幼儿的记录呈现在门厅互动栏,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也能够随时看见、随时互动、随时运用。例如:小朋友在一起用剪刀拆快递时,遇到了困难,邀请另一位小朋友和她一起拆,两个小朋友在合作完成同一件事情时就用到了喜欢的词汇“齐心协力”,并且小朋友还将这个场景用画笔记录了下来。
中三班:
“纸”想和你玩
这个区域源于幼儿在美工区用卡纸做手工作品时,对各种各样不同的纸产生了兴趣,不断追问教师“这是什么纸?”纸作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材料,不仅仅可以用来做出好看的美术作品,纸的用途也非常广泛。于是教师决定抓住幼儿的兴趣,创设一个有“纸的世界”,促进幼儿与纸发生更多有趣的互动,能够通过亲身操作了解纸张的不同种类和用途,多种感官感受纸的不同形状和材质,产生节约用纸的环保意识。
大一班:
建构区
建构区里的积木如何成为孩子们表达的方式呢?必要的建构技能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大一班巧用建构区墙面,为孩子们搭建支架。老师们在游戏墙上展示了上一个大班哥哥姐姐期末时期的作品,让孩子对建构有新的认识,有期待。此外,老师们以图片配文字、时间来记录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一点一点成长的力量,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欣喜,更愿意持续努力变得更棒。接下来,班级还会聚焦建构中的同伴合作,推动活动不断有挑战地深入进行。
大二班:
游戏计划墙
如何推动进入大班的幼儿深入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从简单的摆弄材料到在自己喜欢的区域探索与创造。在本学期根据小朋友的游戏情况老师创设游戏计划墙。在游戏前,引导小朋友创想游戏计划,自己想在哪个区域游戏,和谁玩、玩什么,怎么玩。并将自己的计划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小朋友将观察的环境及自己的设想表达清楚。随后开始游戏,因为心中游戏计划,小朋友在游戏中出现根据游戏进行思考,有想法的在游戏中创造。小朋友们将会在游戏中根据游戏的兴趣及需求自主创造游戏环境,收集、准备游戏材料。
大三班:
主题墙《我们的姓氏》
在国庆节主题活动中,大三班的小朋友们了解了中国文化——百家姓。活动中老师提了一个关于你姓什么,为什么这样姓的问题。一个小朋友回答:“我姓朱,因为我们家是动物园,我妈妈姓马,我姥姥姓骆,所以我姓朱。一说出来小朋友们一下对于姓氏有了很大的兴趣。”
于是班级开展了百家姓主题活动,并且用主题墙的方式呈现孩子们的想法和经验。此外,班级还创设了一个关于姓氏的区域。区角里投放了很多低结构的材料,小朋友们在区角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拼自己的姓氏,也可以拼不同的人的造型、符号等等。一个区角满足幼儿的不同兴趣,给孩子们多元表达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萌生前书写的兴趣。
环境教研 从实践理性到理性实践的审视
参观完区角以后,在周主任的主持下,大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分年级组展开研讨,并制作海报做分享。
问题一:你认为环境中教育的隐喻是什么?可包含什么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将教育的隐喻融入环境的设计?
问题二:结合各班班级环境,分析梳理各班区角环境设计亮点在哪里? 亟待调整的区域及可提升策略?
经过各年级组激烈的讨论,大家通过小报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成果。
教育的隐喻,应该是会说话的环境,是对教育期待的生动“比喻”,是环境中隐含的学习。教育的隐喻可包含对儿童学什么(儿童的发展目标、教师对幼儿的期待、知识、技能、学习品质等)的预设,还包括对儿童怎么学、在哪儿学的生动理解。
如何在环境中融入教学的隐喻?老师们认为一是要抓住幼儿的兴趣,提供多样化有层次的材料;二是要观察幼儿游戏,追随兴趣而调整;三是环境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复杂性;四是儿童能够发现问题并且寻求解决办法。此外,老师们也就班级环境的亮点区域背后的教育隐喻进行剖析,也就可调整的区域提出建议。
周主任就大家的发言进行梳理总结,并强调了教师要持续对“幼儿可能产生的学习?材料如何支持幼儿学习?”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环境创设不仅仅是规划和材料投放,而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到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通过持续有效的师幼互动拓展幼儿的学习,建立互惠成长的师幼关系。
最后,总园执行园长赵三苏肯定了教师们有深度的思考,为每一个不断追求专业,精进向上的石榴老师们点赞!赵园长也强调,要落实环境是教学的隐喻这一理念,我们要看到儿童的发展,要在环境中去隐喻“趣味、对儿童的理解以及发展目标”,设计环境就是设计教育,这样的环境要能够唤起幼儿与之互动,能够持续随着幼儿的游戏弹性变化,能够向幼儿发出适度挑战,让幼儿的思维动起来,成长也就随之而来。
本次教研搭建教师群体交流的平台,在彼此观摩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环境是教学的隐喻,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实到环境创设中。我园将继续研究环境,树立动态的环境观,支持幼儿在人人互动、人物互动的交互式关系中,获得更加持续深入的学习。
图文素材:各班教师
图文编辑:杨勤
版权声明
本文系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原创稿件,版权归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否则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生命绽放
的童年院子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