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你一颗小果果
“果”然不一样
走进春之美,倾听班本课程的声音……
1 第一篇章
松果收缩——引发猜测
松果
怎么了?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
清晨的空气伴随着泥土的芬芳,
第二天一早,
孩子们发现班级户外窗台上的松果,
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大家快来看,松果怎么都闭住了”
“是呀,怎么都合在一起了”
“怎么变成一个球球了”
“松果都是湿湿的,颜色亮了很多”
了
吗
几个孩子的发现和交流吸引了班级所有的孩子去围观,大家都纷纷开始讨论这一神奇的变化。
通过倾听孩子们的对话,发现松果缩起来这一现象,孩子们都产生了兴趣,老师及时引导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猜测。
孩子们的猜测多种多样,
有的认为是下雨后因为雨水缩起来了,
有的认为住在松果洞洞里的蚂蚁把门关起来躲雨,
有的认为松果是怕冷所以缩起来了,
还有的猜测是松果在睡觉或者在保护自己的宝宝。
部分孩子用班级的放大镜,在松果上仔细观察后并没有找到蚂蚁,所以否定了蚂蚁藏在松果里躲雨的猜测,通过猜测没有找到很确定的答案后,便开始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告诉孩子们:“还有好多小朋友认为松果是遇水收缩的,你们可以找个干松果试试哦,老师也很期待。”
2 第二篇章
实验准备——精准测量
不一样的
测量
孩子们在班级找到多个黄色干松果和盛有水的杯子后,迫不及待地要将松果放水里验证,这时老师提醒孩子们:“你们可以先来观察松果,再想办法测量一下松果遇水前大小,这样就可以准确判断松果遇水会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有测量玉米的经验,这次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很快在班级找到了他们认为可以测量松果的工具,便开始了分工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介绍测量方式及结果。
孩子们有测量玉米高度的经验,
知道生活中的物品可以用来测量,
同时老师们惊喜地发现,
孩子们在测量松果时,
不仅测量了高度,
还用绳子和手尝试去测量松果的周长,
从高度的测量到周长的测量,
这是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过程。
3 第三篇章
猜测验证——遇水实验
实验
开始了
测量后,他们把松果放在了有水的杯子内,教室里突然安静了,一双双小眼睛都直直地盯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老师,怎么没有变化呢?实验失败了吧?”
“老师,我们的也没有变化呀,只是颜色变亮很多”
从孩子们的语言和表情上看到了他们的失落 ,
“我们可以再等一些时间,也许松果还需要一些时间吧”
户外游戏时间过去大概半小时,回班上厕所的张沐夏,突然跑到操场上大声叫:“大家快来呀,大家快来呀,松果变了,松果变了!”听到张沐夏的声音,瞬间所有正在游戏的孩子们都朝班级的方向飞奔而去。
“太神奇啦,松果真的缩起来了”
“松果也太神奇了吧”
“松果果然是遇水才缩起来的”
观察后,孩子们很自主地再次用之前的方法开始测量松果,这次有欢呼声,有尖叫声,争先恐后地分享着测量结果……
第一组:“我们组的松果遇水后,围松果的绳子短了好多,但是高度没变”
第二组:“我们把松果的水用纸巾擦干后沿着边边画,发现松果高度没有变,但变瘦了很多。”
第三组:“我们用尺子测量遇水后的松果,竖着测时数字依然是4,横着测松果最下面时数字变成了2,它变小了。”
第四组:“我们用手测量遇水后的松果发现,松果还是和我的大拇指一样高,但是这次我们的一只手都可以把松果底部横着围起来了,松果变瘦了哦。”
我们的实验过程
经过实验,
肯定了松果是遇水才会收缩的,
通过两次的测量记录结果对比也总结出:
遇水后的松果高度没有变化,但是宽度(周长)变窄了。
一个小小的松果遇水实验,可以看到,
从猜测到记录再到实验,
最后到再次记录实验结果,
孩子们的探究欲、专注力很强,
从满心期待到失望再到惊讶,
孩子们的情绪被小小的实验牵动着。
在此过程中,
教师并没有过多地组织孩子如何实验如何记录,
当我们把自主探索权利还给孩子时,
当我们深深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时,
孩子的自主学习也在自然地发生着……
4 第四篇章
实验分析——深度总结
难道只有水会让松果收缩吗?
遇水实验后,隔天发现缩起的松果又再次打开了,孩子们认为肯定是水干了所以又打开了,他们把打开后的松果拿到户外的窗台上,说:“这样可以测下雨哦。”这个春季,孩子们发现了松果遇水的秘密后,对于雨天格外期待和向往,在他们的对话中总是可以听到:“怎么还不下雨呢,快点来一场大雨吧。”
在春雨比较密集的3月份里,孩子们很快迎来了雨天,此时是3月19日上午时间9:30,孩子们看到这场小雨时在教室里欢呼大叫,有了之前小组遇水实验的经验,孩子们在观察雨里的松果时,说:“不着急,不着急,它需要很长时间才会缩起来哦。”孩子们隔一会时间就会跑去看松果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发现了问题:
午餐时间到了,安静进餐时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我们的宁静:“天呀,快看,下雪了,雨怎么变成雪了?”孩子们都看向了窗外,接着开始担心起来,很多孩子小声地和同伴开始讨论:
由于小雨转成小雪,孩子都有点失落,饭后孩子们去观察了小雪中的松果,依旧只是缩了一点,再没变化,飘落在松果上的雪花也瞬间融化。到了午休时间,孩子们也只能有些失落地进入了梦乡。
其实老师一直确信,雪也是可以让松果继续缩起来的,但是并没有直接去告诉孩子们,这个过程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孩子们内心的变化应该是顺其自然的。
下
雪
啦
下午起床后个别孩子快速去窗台观察松果
太神奇了,怎么可能呢?
到 底 是 怎 么 回 事 呀?
是不是老师给松果倒水了?
我赶快否认没有给松果倒水,孩子们开始讨论…..
我知道怎么回事了,雪融化后就是水,也可以让松果缩起来的。
对呀对呀,我怎么忘记了,雪不就是水吗?
噢,原来只要是湿湿的东西都可以让松果缩起来!
这真的是太神奇了!
我也发现了一个秘密哦,遇水少的时候松果缩得少,遇水多的时候就缩的更多,等松果干了它就又打开了。
一下午都是有关松果、水、雨、雪、收缩的话题…….
孩子们从经历松果遇水实验到雨再到雪,
像个小科学家发现了松果神奇的秘密,
同伴之间也总结出只要有湿度都可以让松果收缩,
遇水的多少影响松果收缩的大小,
松果遇水就缩,水干就开。
一个松果探秘不仅激发孩子们喜欢探索大自然的植物,
也让孩子们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5 第五篇章
遇水特点——回归生活
知道我们的用途吗?
看到孩子们依旧对松果遇水感兴趣,老师再次抛出了问题,引导孩子们继续思考:“松果有这么神奇的变化,那在生活中可以有什么作用呢” ?
隔天早晨入园后,崔哲瑜说:“老师,我想到一个办法,可以用松果做一个像体温计一样的测雨器,来测雨的大小,”通过班级团讨我们一起思考,讨论如何制作松果测雨器。
开
班
会
啦
孩子们的想法和办法在交流中更加具体,对于这个松果测雨器也是更加完善。我跟着孩子的思路继续引导孩子,如何具体准确地去记录松果缩起来的位置变化呢?孩子有了测量时的经验后说…….
孩子们用自己的办法将松果固定后,我们就开始了松果测雨器的制作。制作完成后,孩子们提议给松果测雨器起个好听的名字,比如“雨果果”“测雨小帮手”“测湿计”……
这时郝俊翔说:“松果遇水会收缩,但是水干了就又展开了,不如叫它测雨神果!”孩子们都拍手叫好,大家一致决定就叫它测雨神果。
松果
测雨
投放了测雨神果后,老师和孩子一起标记了投放的日期,接下来的每天入园后,孩子们都会第一时间去户外看测雨神果红点的位置。好在春雨比较多,没有让孩子们失望。3月26日早晨,孩子入园后惊喜地发现,测雨神果红点从纸上标记横线的位置向上移动了一些 ,孩子们通过观察,一致认为昨天晚上下了小雨,教师根据孩子设计的测雨神果,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测雨神果来统计本月下雨次数,其中大雨、中雨、小雨各几次。
一日生活皆教育,好的教育要到幼儿真实的一日生活经验中去寻找答案,无论此时我们是做班本课程还是自然教育,我想最好的结果是,它能够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这次测雨神果的设计一样。
6 第六篇章
春游寻果——情感升华
猜猜我手里是什么?
持续了几天的松果遇水实验,班级本就不多的松果都被孩子们拿到户外实验去了,孩子们提议再去寻找一些松果,于是一次春游寻松果就开始了。
找
松
果
去
啦
出发前,孩子们有计划地提着小桶,背着小篓子,满心期待地去基地园区寻找松果,因为我们在四季课程上常带孩子们去大自然探索,所以他们都知道松果长在松树上,很明确地前往园区的松树林位置。徒步路程大概10分钟,就到了离幼儿园最近的松树林,孩子们一拥而上,开始在地上寻找掉落的松果并放到自己的小桶里。老师说:“你们仔细观察这里的松果,可以摸一摸、闻一闻。”这次没有任何实验,孩子们都在仔细地观察着手里的松果。
“松果看起来好像个玫瑰花呀,闻起来有点像药的味道”
“松果有好多洞洞,小蚂蚁肯定会在这里躲雨吧”
“松果摸起来扎扎的”
“树上的松果是黄色的,地上的都是黑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孩们彼此分享着自己的发现,这时有孩子发现地上有很多碎了的黑色松果,几个小女孩用手捧起黑色松果碎…..
“碎了的松果可怜”
“碎了就不漂亮,有点心疼它”
“它碎了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吧”
“它一定是老了才碎了,好可怜”
听到孩子有爱心的对话,感觉很惊讶,小小孩子有这么丰富的情感,我想这就是大自然激发孩子们真实与善良的人格发展过程。看到为松果碎伤心的孩子,我及时上网查资料,找到了松果碎的利用价值。但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我想她们此时的对碎松果的惋惜、伤心也是孩子情感的体验,在准备回去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把松果碎带回班级。
7 第七篇章
自然循环——发酵松果
碎松果有什么作用呢?
孩子们对于带回去的松果碎很疑惑,总是问我:“老师这碎碎的松果带回去能干嘛呢。”通过团讨活动帮助孩子解决了困惑,松果碎通过发酵可以变成松果肥来滋养我们的植物,让植物生长得更好。孩子们知道松果碎的利用价值后,特别开心,迫不及待地想制作松果肥。
孩子们不仅制作了颗粒肥还制作了液体肥
孩子们用颗粒肥和液体肥分别种植了小麦,想通过实验看看哪一种肥效果好一些。
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用颗粒肥种植的小麦已经发芽了,用液体肥的小麦还没有变化,孩子们说:“以后咱们就用松果颗粒肥来种植吧”!
从看到孩子们为地上的松果碎伤心难过,再到了解可以利用松果碎让它有价值,孩子们露出的开心笑容让我思考着大自然的不可逆性和循环重复性,当孩子亲自去经历了这样的一情感体验的过程时,作为老师我告诉孩子们,无论是时间还是大自然的一切事物,过去就是过去,但不代表结束,就像我们的春、夏、秋、冬是不断重复延续的,我们的松果虽然碎了,但会继续滋养大地,给与植物养分,也像我们的松果遇水则合,水干则开,同样有自己的规律,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太难过,它一定也会有好的一面等我们去发现。
我们的收获
孩子收获——均衡发展
通过从五大领域分析后可以看出,活动中孩子们在不同领域均有发展,课程来源于一个遇水的松果,开始了有关松果收缩的一系列实验,通过实验提升总结了松果收缩这一现象产生的条件,整个过程中,全班孩子们都在积极主动参与,这种探索欲和学习品质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孩子们从开始关注实验到后来的情感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令老师很惊讶,是一次很好的生命教育契机。
教师收获——专业内化
1
已经不是第一次梳理班本课程了,但是每一次的梳理给我的收获和思考截然不同,在这次的班本课程梳理中,很直观地说就是感觉我有写不完的内容,现在大家看到的也是我通过多次筛选后呈现的一部分。只是一颗松果为什么有写不完的内容,分析原因是因为我在班本课程开展中,即使知道课程大概的发展方向,但还需要留有一个空间,认真让孩子感兴趣的每个环节有价值的落地,教师也必须对孩子的想法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整个过程中要近距离地去仔细观察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只有这样才会让教师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回应,某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才可能会发生。
教师收获——情感触发
关于松果的内容一直持续了整个春季,在这段时间里,不是只有孩子在探索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也收获了很多专业和情感的东西,在我们幼儿园的四季课程里,如果没有春天的离去就不可能来到夏天,没有秋天也就没有冬天,所以我们应该的做的是顺应自然、敬畏规律、珍爱生命。教育也是一样,回归儿童、回归本真,就如我们的课程愿景:让孩子的生命在自然教育中成长,对这里的“自然”,我此时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教育的道路上,宁做慢走的蜗牛也不做催熟的果实。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