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深度观察丨李季湄:在学前立法背景下看幼教“高原期”现象和突破藩篱的可能性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转自公众号:人文幼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MxNDkzMA==&mid=2247488317&idx=1&sn=1195267fae04e0cb97a8239680441ab0


9月7日,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学前教育法的制定,是为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从1996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到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2年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2016年颁布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再到近日,学前教育法草案的问世,中国幼教近二三十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国幼教的教育观念上、幼教形态上、整体面貌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话语系统也变了。这是幼教在走向高处。
但走向高处后,有没有停滞?在一次讲话中,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李季湄教授提到“高原期”现象,她说,我所理解的“高原期”,是发展到一个高的平台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再有什么进展,处在停滞状态,甚至有的地方还下滑。
如今的幼儿园,大多硬件都十分优良;园长、老师们对于全球教育趋势、教育理念都耳熟能详,无论是国际会议、国内研讨报告,大家的材料、话语水平,几乎无懈可击。
也就是说,在理论、观念上,大家的世界观、教育观说得头头是道,但在实践上的变化却不大。幼教改革要深化,往哪里走?如何突破固有的藩篱?今天,我们主要从材料配置这个角度来看。
深度观察丨李季湄:在学前立法背景下看幼教“高原期”现象和突破藩篱的可能性-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李季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





01/ 

空间时间和材料配置的僵化

是儿童地位的被遗忘 

走进很多幼儿园,会发现大家已经做得很不错,不可谓材料不丰富,不可谓条件不好,很多幼儿园专门有所谓建构室。
那就需要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儿童用积木来搭建,为什么一定要在这里玩呢?为什么一定要玩建构?有的老师会说,我们在这个活动空间就是玩建构,其它活动是在其它空间。幼儿园给孩子提供较大活动空间,提供丰富玩具,孩子们在这里自由地玩,自主选择,自己创造,乍看儿童的脸开始也是生龙活虎。但慢慢地,在这样的活动中就麻木了。
有些玩具,比如多变、多功能的管子,放在某个区域,这个区域就成了专门玩这个管子的地方。孩子在这些空间和材料相对固定的环境中进行活动,这在全国各地非常普遍。而一些室外活动,小卖部、烧烤、商店、服装啊……儿童在这些地方玩这样的游戏,可以买东西、烤烧烤、玩娃娃家。大家会看到儿童的活动状态与我们的时间和空间和材料的配置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的活动状态都不是完全投入的样子,玩就玩吧。
还有废旧利用。比如纸盒,在幼儿园很多很常见。孩子们能用纸盒自由地搭建,当然是好的。可是我们总会看到,孩子们把纸盒堆在一起,堆了一个又一个,然后就不搞了。这个游戏有没有深入地发展下去?是不是处在停滞状态?是不是应该思考,有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活动潜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班玩树枝,他们班玩布头…… 用树枝搭房子,拿到室外玩娃娃家,创作树枝画,这些看上去都挺不错。可是,全教室都是树枝,全教室都是布块,就有问题了!为什么就不能把其它材料和树枝一起配置呢?有的老师说,玩布就是我们班主题和特点。我们班的特点,是老师定,还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的现象呢?在丰富材料的情况下孩子们会只挑选树枝吗?
空间时间和材料的配置上,逐步出现一种僵化的状态。这种僵化已经带来幼教的一些问题。我们逐步对儿童的地位麻木了,不去追问了,不去看到和反思。
虽然“以儿童为中心”,这简直是滚瓜烂熟的字眼了,可是落在实践呢?
逐渐的,我们面对现象时,本质的思考少了;对教育本质中,最简单最常说的儿童观、儿童在游戏中的地位、在时间空间和材料配置中的地位的思考少了。 
 
 

02/ 

把游戏还给儿童

花四年时间逐步拆除大型玩具 

落实到实践,不自觉地成人中心,教师中心,这是作为人的通病。
为了对抗这种“成人中心”,浙江安吉花了数十年时间来纠偏。2011年,安吉游戏的创造者程学琴抓住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争取政府支持,发动全县幼儿园,充分利用安吉地方资源创设幼儿游戏环境,大力开展“把游戏还给孩子”的主题活动。“老师要管住手,管住口,管住脚”,成为安吉游戏的一句名言。

深度观察丨李季湄:在学前立法背景下看幼教“高原期”现象和突破藩篱的可能性-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安吉游戏环境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变封闭单一的环境为野趣可玩的环境

2008年,时任县教育局学前科科长的程学琴老师带领全县园长反思“为什么孩子们的游戏玩不长,即使规定流程、制定规则,场面仍然难以控制”,并提出改革势在必行,“把游戏权利还给儿童,把儿童从室内解放出来”。
以安吉县机关幼儿园为例,我们来看安吉是如何进行环境和材料的改造。
作为第一所“安吉游戏”试点园,安吉县机关幼儿园基于“安吉游戏”理念进行幼儿园环境改革,至今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变封闭单一环境为野趣可玩的环境。观赏性的,利用度不高的,全部改造,为孩子提供自主管理环境。第二阶段,变固定环境为多样可变的环境。随着空间环境的开放,幼儿园发现了儿童在游戏中的大量学习,也开始逐渐思考“自然环境与幼儿园环境间的深层次意义”“有准备的环境应该是怎样的”等问题。为此,进行环境改造的第二个阶段目标是:体现环境、材料是儿童游戏的“教材”,进一步开发环境的学习价值。

深度观察丨李季湄:在学前立法背景下看幼教“高原期”现象和突破藩篱的可能性-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安吉的集装箱小屋,高度相当于二层楼房,悬空架设于游戏场上,方便孩子们到这里开展游戏,又可以俯瞰游戏场各个角落,丰富感受与体验

实践中,进一步理解环境与儿童发展间的关系,以自然、开放、可变、多元的标准,不断重审改造环境,凸显与“安吉游戏”适宜的幼儿园环境特征。
变固定为开放,于是拆除了大型玩具!从保留多数大型户外玩具,发展到逐一拆除,最后全部拆除,整个历时4年多的时间。同时,大家发现,游戏场上新提供的各种规格的木板、梯子、滚筒、箱子等可移动材料,不仅可以替代户外大型玩具的功能,而且更能支持孩子搭建复杂变化的游戏场景。
 
 

03/ 

室内是缩小的户外

户外是放大的室内 

第三阶段,改造室内环境,实现室内外联通。这是安吉从2016年至今的工作。“室内是缩小的户外,户外是放大的室内”这一理念,安吉县机关幼儿园再次进入新一轮改革,开始以“调研排查、诊断问题、调整改变、反思梳理”为循环的室内环境改造,将室内外联通。 

深度观察丨李季湄:在学前立法背景下看幼教“高原期”现象和突破藩篱的可能性-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任何材料可在任何场地、玩任何游戏

1、创设留白开放的空间环境。

从2016年开始,逐步建立起“分类呈放,开放使用”的室内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原则,一切以儿童能掌控为出发点,对局限活动的空间进行一一整改,空间设置做到开放通透、进出方便;同时,建立了“任何材料可在任何场地、玩任何游戏”的指导思想。

打破游戏区域按游戏类型划分的惯常做法,改变为游戏材料分类摆放,区域功能由孩子设定;如按积木、图书、材料、工具等分类呈放,撕去建构区、益智区、表演区、角色区等按功能命名的游戏区域,改变传统的游戏区域布局方式,以此帮助教师打破以命名、功能去束缚孩子游戏的固化思维,放手让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开展游戏,不限制孩子游戏的地点和玩法。 
2、创设多元表达的空间环境 

游戏故事墙。每天游戏中的经历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个生动故事。老师提供机会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记录故事,更通过教师一对一地聆听支持孩子的个性表达,营造安全对话空间;还提供大小不一的纸张,满足孩子多样表达的方式;最后,提供每个孩子展示的墙面空间,支持他们自主选择展示什么故事、展示多久等。 

游戏主题墙。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复杂而深刻,仅仅依托游戏故事墙并不能充分体现。游戏主题墙更多体现了师幼共建课程的历程。在班级中,可以看到多个小组的游戏主题同时呈现在墙面上,每个孩子记录下自己和小组同伴在这段时间内最感兴趣的话题、游戏中的发现与思考。通过主题墙,可以看到孩子们从个体经验到个体认知、进而形成集体智慧的思维过程。 

深度观察丨李季湄:在学前立法背景下看幼教“高原期”现象和突破藩篱的可能性-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游戏墙

观察记录墙。除了游戏,一日生活中,孩子们还有大量的观察和发现。留出一定的墙面、柜面做展示空间,方便每一个孩子随时展示、分享自己的发现。比如,创作了艺术、建构等作品后,记录下自己的制作过程、意图、感想等;每一个孩子通过每天观察记录天气、温度与植物等,逐步理解时间日期的变化、理解了一年四季季节变化以及植物生长变化等等。建立自己与周围环境、生活之间的关系。 

 

04/ 

质疑过反思过吗

在自我否定中改进过教育途径吗 

安吉游戏如今享誉海内外,成为很多幼儿园学习榜样,当然也有不同声音。全中国要百花齐放,根本没必要全中国都像安吉。安吉用那些材料是根据他们当地的特色来的,是因地制宜的,但是本质的东西是一样的! 
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儿童观,虽然大家说够了听够了,但是我们做得很不够!如果今天的中国幼教改革要深化,还是要抓住这些最基本的,最关键的东西。安吉就是抓住了这些关键,所以他们完全是从儿童观教育观出发,不断地反思自己,否定自己,那种自我否定在全国幼教界是极其少见的,那种程度基本上在全国幼教是没有的。 
所以,最核心的仍然是抓住儿童观,真正不断反思自己,每天都要反思,不管我们做了什么,只要不符合儿童观,我们就要改。华爱华老师曾在会上说,与其说我感慨安吉孩子的发展,我更惊叹老师们这几年的变化。他们原来的师资水平并不见得比大家高。抓住关键,抓住核心的东西,才可能颠覆已有做法。大家都觉得我们的材料很丰富,我们的孩子很开心。但是,儿童在当中是什么地位,这样的时间空间材料配置合理吗?
应该每天都这样去反思。反思的前提是天天观察。每天仔细地看孩子活动,看了以后就想,为什么孩子这样玩?我们当初投入这些材料是怎么想的?孩子没有那样玩,我们错在哪?该怎样去引导?每天都是这样。儿童的活动状态,引起过我们去质疑自己吗?引起过我们反思吗?引起过我们去否定自己然后改进我们的教育途径吗? 
儿童的权利、主体性、地位,这些元素我们是否照顾到?这里是建构区、这里是娃娃区、我们是否跟孩子商量过,有什么合理性。《儿童权利宣言》有一条,凡是与儿童关系密切的事,在儿童能够理解的水平,都要与他们商量参与。我们做到了吗?
幼教的金科玉律,就是儿童儿童儿童!
今天我们做得比较好了,做到高原了,老师们也觉得不错了,我们也真正把儿童慢慢忘记了。

深度观察丨李季湄:在学前立法背景下看幼教“高原期”现象和突破藩篱的可能性-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幼教的金科玉律,就是儿童儿童儿童

 
  

05/ 

没有高结构低结构

只有儿童游戏来产生结构    

在2019年的安吉国际会议上,安吉幼教的创始人程学琴老师满怀激情地谈,他们20年来就抓住“把游戏权利还给孩子”这一个命题,怎样艰苦地奋斗,要条件没条件,砖头瓦块什么都没有,坚持把游戏还给孩子。一开始在农村,也是小学化,没有游戏,到了后来觉得要搞游戏,他们同样也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弄了很多室内的室外的,有的还没那么好,很功利,很形式,他们后来总结出那是假游戏。
然后不断改革,不断深化,去追求真游戏,真正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时间空间材料的配置等等,儿童都有参与。他们拿出十几年前的照片,各方面条件不比现在差,但是,儿童是被动的,呆滞的。他们认为是假游戏。而现在,他们的材料怎样从高结构走向低结构到无结构的这种结合?他们提出,不设定结构,由儿童的游戏产生结构!什么叫由儿童的游戏产生结构?材料结构不是成人单方面决定的,我规定这里只能玩什么,我规定这个班玩什么。这种敏感性,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深度观察丨李季湄:在学前立法背景下看幼教“高原期”现象和突破藩篱的可能性-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真游戏中的真儿童、真快乐

材料配置,完全开放式。当然,也会分区,不可能完全不分,但是在一个大的空间完全开放配置。儿童自由选择,没有材料暗示这个地方只能玩这个,材料不做对区域划分的任何暗示,没有对区域划分的任何规定。你想把材料拿到哪去就拿到哪去,你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跟区域划分没有任何关系。材料什么时候更换或交换,占多大比例,这些都是要去研究的。
这种儿童活动的主动性,我们一天挂在嘴上,老师天天看着却没有什么敏感。
要学,不是学表面,学样子。看到那个核心价值。幼教进一步深化,一定要从观念着手,深化儿童观,不要以为做得已经很够了。 
 

本文参考: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李季湄在第十四届四川省幼儿园园长论坛上的讲话

《学前教育》幼教版2019年第4期刊载的“基于安吉游戏理念的幼儿园环境变迁” 作者/盛奕



编辑/张小满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深度观察丨李季湄:在学前立法背景下看幼教“高原期”现象和突破藩篱的可能性-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深度观察丨李季湄:在学前立法背景下看幼教“高原期”现象和突破藩篱的可能性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