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观的角度设计和实施推进垃圾分类课程,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不同年龄幼儿生活和学习经验水平不一,对间接经验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关注并顺应幼儿的学习水平,设置和推进适宜的活动内容,是课程设置的原则。
通过综合课程开展垃圾分类专题活动。在集中活动、区域游戏中以游戏的形式学习相关知识,如美劳室、美工区的变废为宝巧手制作、主题画等,益智区的垃圾分类小卡片等,阅读区的环保绘本等。
▲通过绘画等方式展示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原文作者供图)
将大型活动中的垃圾分类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比如春游活动中开展“我是文明小天使,垃圾分类在行动”。春游前,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相关知识,制订春游计划,设计口号。春游中教师和幼儿阅读垃圾分类读本,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将野餐产生的垃圾分类投放。春游后,进行谈话梳理,进一步巩固。
▲阅读优秀的环保主题绘本
在垃圾分类课程实施中,家园共育是落实课程的重要途径。通过园部宣传,班级多形式家园互动,如家教园地、家长会、家长志愿者、暑假一封信、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课程中,并利用暑期践行垃圾分类,共同培养幼儿与家长垃圾分类的习惯。
围绕知识经验宣传,丰富垃圾分类知识。家长和幼儿上网查阅资料,将垃圾分类知识变成幼儿能听懂的语言,用能看懂、能操作的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如垃圾分类音频和视频的录制。
制作垃圾分类视频,并利用幼儿园专属公众号进行文章分享,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家长带着孩子扫码即可观看、学习。
借助游戏、亲子制作等方式拓展经验。有的家长鼓励幼儿自编垃圾分类儿歌,绘制垃圾分类主题画,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有的家长引导幼儿一起变废为宝,用废旧物品制作时装、玩具、生活用品等。有的家长变身“孩子王”,与幼儿一起玩垃圾分类游戏。这种在游戏中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垃圾分类的理念与做法牢牢印在了幼儿脑海中。
▲亲子一起学习、动手(原文作者供图)
在践行过程中,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审视自身的资源,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改变了以往教师布置任务、家长照做的传统,提升了家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丰富了垃圾分类课程的内涵。
(本文图片除注明来源的外,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众号方。)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