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何打破时空限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期刊的传播价值?
如何推动幼儿园更有中国特色、更适应时代变迁地梳理、总结、提升课程经验?
如何更专业地分析和更有个性地表达幼儿园课程改革、文化构建、课题研究的成果?
从2019年1期开始,我们在《学前教育》(幼教版)杂志新辟了 “看见幼儿园”栏目,图文并茂,讲好中国幼儿园的课程故事;并与“课程”“管理”等栏目联动,全面展现一所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文化创建的经验与成果,让更多同行“看得见”“看得懂”“看得透”。
我们希望,
看见儿童、看见幼儿园里每一个人的平凡与伟大,
看见课程、看见幼儿园里每一时每一处的美好与感动,
看见文化、看见幼儿园里悄然涌动的无声的精神力量。
云·看见幼儿园
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2009年诞生于风景优美的大兴区顺驰领海小区,以“建设研究型幼儿园,构建儿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儿童自创性人格奠基”为办园宗旨。经过十一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努力做到基于儿童发展,重视发挥教师的支持、引领作用,促成“发现-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幼儿园生根发芽,逐步培养出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形成了践行研究性学习的园所文化。
十一年来,我们尝试创设有利于儿童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以文化为线索,以生活为载体,以绘本为中介,以玩具为引发,形成了儿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多样化图景。
以文化为线索
我们筛选出既能表征中华传统文化,又适合幼儿观察、体验和操作的自然物、工艺、节气、节日等元素,将其转化为适宜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美好。
秋菊有佳色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独特的风骨和品格。我们不仅带孩子们参观菊花展,学习品鉴菊花,还把菊花搬进班级,近距离地持续观察。
欣赏了咏菊诗后,孩子们模仿古诗自主创编,还绘制了水墨画,个性化地表达对菊花的喜爱。
听了中国古代的“君子”故事,孩子们还共同制定了班级“君子公约”。
木之缘
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古老的工艺智慧。孩子们从寻找生活中的榫卯结构开始,到参观古代建筑博物馆,最后在“木工房”亲手制作榫卯结构小凳子,体会了榫卯的精妙和中国古人的聪慧。
博物馆里的这些斗拱真精妙呀!
山楂红了
山楂带有老北京的印记,是幼儿熟悉的水果,也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孩子们不仅探索了山楂的自然属性,还学习了“炒山楂健脾胃,焦山楂积食通”的药理常识和辨认积食的方法。参观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后,孩子们回班亲手炮制山楂,又搜集常见的“食药同源”食物,建立班级小药房,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以生活为载体
我们从生活中浅显易见的现象和情景切入,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促进幼儿的经验从个体向他人、向自然、向社会扩展与延续。
秋收冬藏
秋天,为了贮存在幼儿园收获的各种果实,孩子们调查、研究并探索了晒、腌、窖藏等多种储存方式,在参观首都粮食博物馆、了解古代粮仓后,还亲自搭建了一座粮仓,体验了蕴藏于中国传统农事中的科学与智慧。
秋收了
在幼儿园收获的果实该如何储藏
晾晒的葡萄生虫了,孩子们赶紧给簸箩制作了防虫网
古代的粮仓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啊
受古代粮仓的启发,孩子们自己搭建了 “丰满仓”
珍惜粮食,开展光盘行动
拜访小学
利用与建华实验小学的天然密切关系,我们带孩子们完整体验了一天的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和习惯准备。
跟哥哥姐姐互送礼物
体验小学课堂,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和小学校长一起算一算“小学生一学期应该读多少本书”
回幼儿园后举办主题展,向弟弟妹妹介绍小学
以绘本为中心
我们鼓励幼儿在阅读绘本之外,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与世界的连接。比如,引导孩子们发现多人共演、增加角色、音乐信号等方法,解决了角色少、不理解剧本和记不住上下场顺序等问题,最终成功表演了绘本剧。
螳螂弟弟、飞蛾姐姐、七星瓢虫幽灵,也是孩子们创编出来的新角色
多人合作演一只大蜘蛛
有了共同约定好的音乐信号,我们顺利演出了绘本剧
以玩具为引发
我们利用玩具,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相关科学现象,迁移探究经验,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思维发展。比如,玩具“小小机械师”引发了孩子们的一系列发现,包括“升旗太累”的真问题。真希望疫情早点儿结束,后勤叔叔就能帮我们做成真的升旗杆,以后升旗就会省力气多喽。
试一试幼儿园的水车,比自己取水省力气多喽
孩子们设计了三种升旗装置,这是其中的一种
儿童研究性学习课程不断丰富着幼儿的真实体验,引导他们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真实的生活世界,同时借助好童书、好玩具,让思考和创造成为幼儿的习惯,让创造性人格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策 划| 学前教育编辑部
文字编辑| 陈 蕾
微信制作| 郭映雪
本期系列文章
以儿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创造性人格奠基|云·看见幼儿园
“柿”事如意—— 以文化为线索的研究性学习|云·看见幼儿园
飞机就要起飞—— 角色游戏引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云·看见幼儿园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