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何打破时空限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期刊的传播价值?
如何推动幼儿园更有中国特色、更适应时代变迁地梳理、总结、提升课程经验?
如何更专业地分析和更有个性地表达幼儿园课程改革、文化构建、课题研究的成果?
从2019年1期开始,我们在《学前教育》(幼教版)杂志新辟了 “看见幼儿园”栏目,图文并茂,讲好中国幼儿园的课程故事;并与“课程”“管理”等栏目联动,全面展现一所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文化创建的经验与成果,让更多同行“看得见”“看得懂”“看得透”。
我们希望,
看见儿童、看见幼儿园里每一个人的平凡与伟大,
看见课程、看见幼儿园里每一时每一处的美好与感动,
看见文化、看见幼儿园里悄然涌动的无声的精神力量。
学前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每期精选一组文章,带你“换个方式”观摩一所有智慧有特色的幼儿园,让我们一起“云”吧。
云·看见幼儿园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丰台一幼结合一直践行的张雪门行为课程理念,围绕行为课程的核心关键词:生活、经验、行为开展了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幼儿发展路径的“个人订制”、家园合作的“牵手牵心”、园所文化建设的“人和园美”,其中,对环境的改造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幼儿是天生的行动者和探索家,需要通过全身感官与环境互动而获得发展。于是,我们鼓励孩子对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提出建议并进行改造,最终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真实的经验中、多样的探究中成为环境的主人。
自然的生活环境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强调,对幼儿的教育要基于生活,幼儿园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与发展机会。我们遵从幼儿的生长节奏,努力创设贴近自然的生活与游戏环境。
幼儿园有多少棵树?
我们的幼儿园有很多树,但到底有多少棵、多少种、能开多少种花、都叫什么名字呢?一天,在户外赏花的孩子们突然冒出了一连串新疑问,老师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幼儿在户外尝试各种计数方法,制作树木标识牌,查询科普知识,设计树木二维码信息标牌……
小石子旅行记
树下有很多小石子,孩子们玩累了、散步途中会坐在大树旁休息,还会把小石子摆一摆。来看看他们的大作吧。
寻找生活中的画布
生活是艺术的土壤,大自然是天然的画布,在这里,幼儿提笔作画,挥洒自如。
真实的经验环境
除了身边的“物”,幼儿身边的“人”是他们最密切的环境资源。我们关注幼儿所关注的人,以及由人引发的事件,努力为幼儿创造真实的经验环境。
我是小导游
客人老师来幼儿园参观了,幼儿是真正的主人,接待客人怎能少了他们呢?于是大家自主承担起接待任务, 接待组和后勤组两个小分队诞生了,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接待组
后勤组
邀请弟弟妹妹到幼儿园
随着“二孩”家庭不断出现,许多被夺走父母之爱的“老大”闹起了情绪。一天,教室门口来了个小弟弟,原来是妞妞妈接孩子时把小弟弟也带来了,吸引大家来围观。“老师,我能把我妹妹带到幼儿园来吗?”一个孩子的请求轰动了全班,也启发了教师。于是,全班的弟弟妹妹们都来到了幼儿园,一场充满亲情关爱的活动开始了……
多样的探究环境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强调以行为为中心,通过“做学教合一”使幼儿获得经验,突出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努力为幼儿创造多样的探究环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支持和拓展幼儿的行为。
上树屋、钻地洞
痒痒墙,蹭呀蹭
孩子们贴在墙上玩什么呢?原来是在“蹭痒痒”。这面墙花花绿绿,摸起来还凹凸不平,原来是用废弃的建材边角料根据不同纹理、不同花色和凹凸程度而砌成的。瞧,孩子们背贴上去,“痒痒”蹭没了,蹭出了一片欢笑。
玩转自行车
让居委会阿姨发愁的废旧自行车来到幼儿园,幼儿同保安叔叔一起不但把它们修好了,还有了新玩法,发现了新秘密。
六十年办园历程中,我们体会到幼儿园课程应基于幼儿生活,好的幼儿园环境不仅能在物质层面上真正服务于幼儿,还能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的精神氛围,成为幼儿的精神家园,促进幼儿心灵的成长。
本文发表在《学前教育》2019年第6期
策 划| 学前教育编辑部
文字编辑| 张亚利
微信制作| 郭映雪
本期系列文章
从环境的改变到课程的改变|云·看见幼儿园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