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沈心燕
本期案例中的《来喝水吧》和《长大这件事》这两本绘本,通过充满想象的细腻画面、富有魅力的语言表达、具有独特视角的情节、充满了趣味和神秘感的发展线索,吸引幼儿在阅读中领略其中的意境与奥妙,感悟生命、自然以及自身成长的秘密。而教师对绘本的意义、价值、特点、内涵的深入把握,是精准对接幼儿的想法与需要、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生成教学案例的关键。通过案例,我们充分体会到绘本所特有的魅力与价值,也看到两条不同的阅读线索和四个共有的阅读过程。
?阅读理解,让每一次阅读都带给幼儿新的发现
在师幼共读的过程中,教师借助画面不断扩展幼儿的视角与认知,帮助其建立画面之间、事物之间以及画面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通过“画面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等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理解画面,促使幼儿从细节观察“有什么”“是什么”,逐步深入到运用画面中的多种信息发现、想像与判断“为什么”“怎么样”。
比如,幼儿发现动物与水洼之间的情感关系,讲道:“没水了,袋鼠非常难过,眼睛里都是悲伤,袋鼠心里想,这可怎么办?看起来我们要搬家了!”显然,幼儿依据画面提供的多种信息,建立了小水洼与动物行为之间的联系,并在观察、理解、想像的基础上,由表及里地解读出动物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进而结合“谁来了”“谁走了”“谁又回来了”“谁永远回不来了”等问题,感受生命与自然之间等深层关系。幼儿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使故事变得更完整、更生动。同时,幼儿感受画面,理解画面、解释画面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探索发现,让幼儿成为积极的探索者
绘本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奇妙故事,由此引发了幼儿极大的探索欲望,教师依据幼儿阅读中提出的问题,确立研究小组,引导幼儿带着“犀牛是牛吗”“画面中的动物生活在哪里”“为什么有些动物永远回不来了”等问题,在活动中经历了收集相关信息、实地考察、合作探究、表达表现等的学习过程,使幼儿丰富了相关的知识经验和阅读经验,对故事加深了理解。
?表达呈现,让幼儿经历整理经验、再现经验和构建新经验的过程
通过对绘本的深层次阅读,幼儿产生了爱护动物、保护地球的浓浓情感。“怎么让别人知道你们的想法”这个问题的提出,又引发了孩子们创编故事、表演故事、制作沙盘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多样化的表达表现促使幼儿将阅读中获取的相关经验进行整理、梳理、提炼,概括并通过经验的再现和新经验的获取,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在教师的支持引导下,绘本成为幼儿阅读、探索和认识世界的窗口,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学习课本”。
绘本是利用色彩、画面来表达思想、讲述故事的。阅读既是幼儿感知、读懂画面的过程,又是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具有丰富想象的心灵世界,与画面进行对话、互动和解释的过程。
两个案例都体现出幼儿阅读是一个不断感受阅读乐趣、经历阅读发现、表达阅读理解、丰富阅读经验的过程。
阅读的过程是引导幼儿经历观察、欣赏,发现概括,表达表现的学习过程。
幼儿阅读就是在与画面中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的过程。
在阅读中丰富自主阅读的经验:通过幼儿的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中丰富其他经验、促进更多方面的发展:阅读可以让幼儿全情投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满足,知识上的积累、心理上的变化,绘本可以潜移默化地滋润和丰富孩子们的心灵。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绘本作为幼儿学习的一个载体,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绘本阅读绝非是简单的“文字阅读”过程,也不是“翻翻、看看、听听、讲讲”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蕴含了幼儿主动“观察、想象、判断、推理、理解、探究、表达、表现”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复杂过程。幼儿在阅读中要通过对画面的阅读,捕捉故事信息,进而理解画面、读懂故事。
同时,教师对绘本内涵与潜在价值的深刻把握,影响着幼儿阅读之旅的进程与发展;围绕生动的阅读内容、有趣的阅读方式与开放多元的互动过程,可以支持幼儿在快乐、深入、有效的阅读中获得无限发展的可能。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第2期
—— END ——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