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阅读故事】阅读是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受访专家/孙慧阳  采写/陈淑琴


【阅读故事】阅读是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孙慧阳

北京“社区亲子绘本馆”项目荣誉专家,2015年度“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长期深耕于阅读一线的阅读推广人,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图书馆引领共读,并分享阅读理念。同时,作为译者翻译及导读童书作品七十余部。


曾经梦想着当一名幼儿教师的孙慧阳,选择离开职场成为独立的阅读推广人至今走过了将近十年的漫漫探索路。十年的实践坚持,使她在儿童阅读领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故事妈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作为“阅读深耕实践者”的她讲述一路走来的收获与思考。相信,对你的亲子阅读也会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真诚是打动童心的力量


《学前教育》:孩子们都称你为‘故事妈妈’,那么,刚开始做阅读推广时,你是怎样让孩子喜欢听你讲故事的呢?

 

孙慧阳:我想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孩子们吧。幼儿的感受力非常强,你的友善是做做样子,还是用心诚恳地对待他们,他们一定可以感知得到。我们做阅读推广,一定要了解儿童,陪伴他们成长、共同去体验、去经历,才能实现跟孩子们有温度的有效沟通。

刚开始做阅读实践时,主要是出版社、民间或官方的图书馆邀请我去做儿童故事会。活动现场感非常强,事先没有排练,要求领读者对现场不同年龄儿童有很好的Hold场能力、对故事的驾驭能力。为持续观察阅读中的儿童,后来,我在儿子幼儿园定期做班级故事会。再后来,共读延续到了小学阶段。现在,他们已上五年级。

在小学,有些孩子不可避免地会被贴上“标签”。一年级刚开始上阅读课的时候,我发现教室前排有个孩子脸一直朝向窗户外。我能感觉到我刚进教室时他眼神中的紧张与戒备,这样的孩子往往都“有故事”。我按自己的节奏讲,但暗地里一直观察他。有意思的是,当我在故事的关键部分故意停下来,让同学们猜测故事后续的发展时,他忽然把朝向窗户的脸扭向了我。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在期待故事的进展,他的耳朵在听,他在故事里。后来阅读课,这个孩子的身体开始朝着讲台坐,渐渐开始参与课堂互动。一开始,他不举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后来,他会举手示意我他有话要说。最终,他学会了举着手等我去叫他。这期间,大致两个多月过去了。在这个过程中,阅读带给孩子的是对课堂的回归,在共读过程中,他不再是被贴过标签的、被边缘化的孩子,而是阅读群体中的一员。

所以,每一次共读实践的背后,真诚是基础,并且一定还有儿童观、教育观在支撑。有人也许会说,儿童观、教育观太大、太虚了,其实当你真正去实践的时候,它就真实地发生在你的课堂里,并且真切地在你和孩子们互动过程中影响着沟通的结果。


【阅读故事】阅读是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阅读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学前教育》:你有一个观点,‘关系在先、教育在后’。你认为亲子阅读在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方面有什么作用?

 

孙慧阳:亲子阅读是亲子间沟通的有效方式,可以让父母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中来,低成本、高质量地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父母跟孩子有没有共同语言、有没有在精神上参与孩子的童年成长,决定着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和孩子沟通的几率有多少;决定着孩子成年、成家立业之后的家庭样貌。如果没有精神成长的参与,只是令其生存的喂养关系,这样的角色是可以被替代的。如同当下,很多孩子不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成长起来的,而是跟老人、跟保姆甚至跟iPad成长起来的。可以想见,亲子关系会是怎样的面貌。由此,在精神上参与孩子的童年成长比生理上的喂养更应该被父母重视起来。

一位妈妈曾跟我分享过这样一段真实的经历。一次周末,他们夫妻带着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开车去旅游,路上看到一辆货车上拉了很多活鸡,孩子看见了兴奋地喊:“哎呀,优师教研优师教研……”妈妈笑了,说:“哦,真的耶,它们搬家呢!”这是亲子阅读带来的默契。可爸爸却说:“什么卡没啦,好好坐着!”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爸爸平时忙于工作,他听不懂孩子在讲什么,自然少了一个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机会。孩子也会觉得,这样的对话好无趣。那你想,孩子更容易亲近谁呢?


  

亲子陪伴中发现阅读的契机


《学前教育》:你怎样看待早期阅读与孩子童年生活的关系?


孙慧阳:虽然我是儿童阅读的推广者,也是实践者,但在我看来,阅读对于儿童虽然很重要,但它也只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去阅读生活本身、阅读自然、阅读不同的人等等。当你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与经历,亲近阅读会变得更容易。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本和图画经过作家、画家的提炼,呈现出来的其实是有选择性的。书就像茶叶,被作者从生活中采摘下来,经过作者、编辑等各种“处理”,把它加工成阅读材料、成为书籍,呈现在读者面前。生活阅历的厚度就像水的温度,水温把茶叶的味道释放出来。不同年龄的人去品书的味道,会有不同口感的获得。你的感受力与积淀,决定了个人从书的这泡茶里可以品出怎样的人生味道来。

在早期阅读起步时,我一直提倡“植根于生活品阅读”。生活处处有阅读契机的存在,并非只有捧着书本才是阅读。不读书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一起去爬山、去养鱼、去种菜、去体验自然,你和孩子积累下了许多共同的体验与经历,培养了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跟孩子共同生活的童年的时候,很多阅读契机就浮现了。比如春天,第一个蹲在地上观察蚂蚁的一定是孩子。那么,《遇见春天》《蚂蚁出发》《蚂蚁和西瓜》等,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起来。这时候,孩子处于“我要读”的状态。睡前拿到一本“我感兴趣”的书,他还会坐不下来、听不进去吗?

同时,这些陪伴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有温度的记忆、建立内心的安全感,今后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带着这份温暖,在他成年面对人生不如意的时候,这份力量尤为重要。


【阅读故事】阅读是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出自《噘嘴巴的大头鱼》


  

阅读因孩子的年龄而不同


《学前教育》:父母在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孙慧阳:阅读,不能“读死书”或“死读书”,要适度将文本与生活本身结合起来,要尊重儿童自身成长的规律与节奏。因为,图画书在不同年龄段的阅读认知是不一样的。

比如,很多成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选择绘本《我爸爸》《我妈妈》,但如果具体到2岁之前处于认知之初的幼儿,建议不要只对着书上的形象告诉孩子“这是爸爸,这是妈妈”,否则会造成认知上的混乱。对幼儿来说,身边的你才是他的爸爸或妈妈,你的脸代表着爸爸妈妈的脸,而不是书上的形象。但父母可以套用《我爸爸》《我妈妈》中的叙述,借助家庭成员真实的照片,给孩子做一本自己家庭的《我爸爸》《我妈妈》的书。尤其爸爸常年在外工作的家庭,可以拍一些爸爸的照片粘成书的样子,即便爸爸不在家也可以告诉孩子“这是我爸爸”;再拍一些爸爸抱起、举起孩子的照片,告诉他“我爸爸很有力气”。这样,孩子更容易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建立起认知关联。到幼儿园阶段,随着认知的发展,儿童逐渐形成分类概念,可以分清“爸爸”“妈妈”是指一类人,再读这两本书时,他对画面会有更多的细节观察,会产生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打个比方,大米很有营养,但我们给婴儿吃的时候,会先从米汤、米粉开始,然后慢慢过渡到软软的稀饭,再到平常的米饭。阅读材料对儿童来说也有一个吸收的过程。阅读最初借由朗读的语音、语调,借由共读陪伴的方式传递出的情感,与后续意义的建构都很重要,这与儿童心智发展的节奏是相关联的,需要被尊重。

另外,在亲子阅读时,父母要放下自己的焦虑,放下压力,你坦诚了、接纳了、放松了,孩子的状态就很容易和你的状态产生共鸣。如果你是紧张的、严厉的,和语文老师一样,是不可能让孩子爱上阅读的,会把他从阅读这件美好的事情上推开。共读的过程,父母是否也在享受其中,还是仅仅为读而读,这是父母需要觉察的部分。


  

用阅读的味蕾去检验书籍


《学前教育》: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方面,你有自己的标准吗?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家长们分享?

 

孙慧阳:首先给孩子选择图书,我自己是要先读的。我常常说,要以阅读的味蕾去检验书籍。因为阅读是一件极具个体化差异的事情,选书的时候是在选书中某个共性的部分。书籍的文字、图画、呈现的方式背后,蕴含着作者的儿童观、人生观、价值观。书中人物角色的语言和行为是否真正了解儿童,传递出来的观念是否尊重儿童、信任儿童,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下的“阅读的味蕾”会给你一个反馈。

其次,家长在选书的时候,可以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积累你的选书经验。一些值得信任的机构、阅读社群等提供的信息可以关注、参考,借助群体交流提升自己对童书的认知。还可以把同类的书、同一主题的书拿来作比较,从中选择更适合自己孩子的书。

第三,建议家长有条件、有时间的话,可以适度地读一些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了解儿童心智成长的规律,选书时就多了一个参照,成为学习型的父母。

最后,父母是最有机会了解孩子的人,专家了解儿童成长的普遍规律,个性化建议需要根据更多的个体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父母用心观察、了解儿童的阅读口味并不难。平时在共读的过程中,观察孩子的阅读反馈,就像添加辅食一样,要看孩子对食物的反应怎样,再决定下一步怎么添加。


  

优秀绘本对儿童心理有共同的关注


《学前教育》:你翻译的作品也不少,感觉国内外的绘本有哪些不同呢?

 

孙慧阳:翻译童书的过程中,能品味到创作者的生活态度、对童年的认知与对儿童的态度。反映到作品中,是儿童观、教育观上的不同。另外,不同国家的绘本存在不同的文化认知,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会不同。但也有共性地对儿童日常生活与心理的关注和对真善美的传递。有一本书叫《小猫头鹰》,三只不同年龄的小猫头鹰在树上等着夜晚出去捕食的妈妈带食物回来,作者对三只小猫头鹰语言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等待过程中的不同心理。比如,同样表达母爱的主题,基于文化背景、基于作者童年的经历、创作风格的不同,会呈现出丰富的样貌。


【阅读故事】阅读是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出自《大头鱼上学记》


  

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


《学前教育》:你从事阅读推广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孙慧阳:和儿童共读了这么久,我相信,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真善美有一种天性的亲近,成长就是朝着这一方向去努力的。

最初我在幼儿园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就发现,每到讲故事那天,孩子们吃饭特别安静,饭后整理桌椅非常迅速、自觉;听故事的时候,搬椅子非常有秩序;听故事的时候也非常安静。这些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自律。当孩子在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很容易把自律体现在行动上,不需要成人费力地去说教。实践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儿童。

孩子们升入小学后,我发现,之前有过集体阅读经验的儿童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打下了很好的共读基础,专注力好,进入故事情景比较快。在向自主阅读过渡的时候更自然流畅、更主动。那些没有亲子共读基础、之前没有形成阅读习惯的孩子,经过5年的集体阅读,在班级阅读的大氛围下,现在,他们也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我真正想做的是,希望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情怀,而不仅仅是跟语文课、跟高考有关。我希望未来没有考试的时候,孩子们依旧热爱阅读,希望他们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当未来成人不再陪伴他们共读的时候,这种共读记忆和成就感会陪伴着他。

当然,阅读虽然很重要,但它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去推广它,但也要客观地看待它,不要为了推广而推广。如何避免把阅读做成停留在口头重视的热闹的运动呢?那就是实践。阅读对于我,是一件实践性非常强的事情,我会继续享受实践阅读的过程。


【阅读故事】阅读是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阅读故事】阅读是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辣妈?酷爸?

还是紧跟时尚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或者您是老师、园长?

热爱儿童、关注教育的社会人士?


总之,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

启动我们的内在智慧与能量

学会爱 学会被爱

在和谐愉悦的家庭关系中

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优师教研


如果您是新朋友,可选择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1.点击文章标题下的链接”优师教研”,即可关注

2.在添加朋友中搜索微信号【优师教研】

3.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阅读故事】阅读是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如果您想订阅优师教研,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任何一种:

1.拨打订阅热线:优师教研

2.在当地邮局根据邮发代号订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阅读故事】阅读是低成本、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