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教育技能】走出幼儿园音乐活动“非音乐化”的误区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儿园音乐活动“非音乐化”,是指教师设计的音乐活动虽然是从音乐角度出发,但在目标的制定或实施的过程中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非音乐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活动目标的制定脱离音乐素养的培养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指导精神,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应包含三方面内容:感受、欣赏音乐之美;表现、创造音乐之美;体验参与音乐活动、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是通过让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所以活动目标和活动重难点应主要定位于音乐素养的提高。而下面这个大班音乐活动《花猫钓鱼》的目标设定则偏离了音乐核心价值。

其目标为:

1.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

2.通过观看视频,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

3.在与朋友的合作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此活动三条目标中有两条目标的定位基本脱离了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本节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学会演唱歌曲《花猫钓鱼》,而歌唱教学活动的目的应该在于提高幼儿的歌唱表现力,而不是游戏规则的掌握。

此活动的目标可以调整为:

1.感受歌曲中小猫的情绪变化,并尝试演唱。

2.在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变化。

3.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合作演唱、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情境的创设偏离音乐目标及音乐本身

 

游戏情境为形象化思维的幼儿和较为抽象的音乐架起了沟通、理解的桥梁,所以游戏情境的创设非常必要。但不能一味追求新颖、好玩,使得情境创设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下面这个游戏情境的创设就偏离了音乐的目标。

在某小班音乐活动《泡泡糖》的入场环节,教师创设了过高山、钻山洞的情境,行进过程中不断用语言提示幼儿:“我们要过高山啦!”“我们要钻山洞啦!”与此同时,引导幼儿踮着脚尖走和蹲着走。

其实,《泡泡糖》音乐本身没有明显的高音和低音的段落,只是一首旋律起伏不大的进行曲,听不出哪里是“过高山”,哪里是“钻山洞”,所以需要教师不断用语言提示幼儿“过高山”“钻山洞”。因此,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有些牵强,没有吻合音乐本身的特点。教师过多的语言指令剥夺了幼儿聆听音乐、伴随音乐律动的权利。所以,教师或者选择一首能明显听辨出高低音的音乐,如《葡萄牙舞》来玩这个游戏;或者改变游戏情境,简单地引导幼儿像解放军一样精神抖擞地合拍入场即可。

 

三、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较强的课堂互动性,能深深地吸引幼儿,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很兴奋,但视觉和运动觉的参与淹没了音乐本身作为听觉艺术的本质,孩子们的耳朵在音乐活动中好像可有可无。

比如某小班音乐活动《小猪睡觉》,在熟悉歌词环节教师出示了小猪趴着睡觉的动态课件,幼儿非常喜欢。歌曲熟悉后教师请幼儿创编歌词、动作进行歌表演,结果,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在模仿课件里小猪趴着睡觉的动作。可见,多媒体课件虽然形象生动,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但也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可以创编出很多睡姿,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省略。

而且,有些教师会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让现成的音频、视频代替教师的示范。殊不知,教师正确、美好的示范在幼儿的音乐体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的清唱能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歌唱方式,幼儿能更专注地聆听歌曲,更能听清歌曲的内容;其次,教师优美的清唱更具感染力,能打动幼儿的内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模仿的兴趣。

 

四、音乐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成为“背景”

 

有的音乐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积极性非常高,看似是一节不错的音乐活动,可是静下心来仔细回味,却看不到幼儿的发展,尤其是音乐素养方面的提升,音乐成了游戏活动的“背景”。

某小班音乐活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讲述故事内容、听音乐《七士进阶》后组织幼儿玩游戏。由于游戏中的角色喜羊羊、灰太狼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幼儿游戏热情高涨,玩得非常开心。

可整个过程中,教师关注和指导的重心放在了怎么才能捉到喜羊羊、喜羊羊怎样才能不被捉住,没有提示幼儿听到音乐里的短音才可以“捉”和“逃”,以致很多幼儿在短音出现之前就已经“捉住”或者“逃跑”了。在这里,音乐应该成为游戏的规则而不是背景。

而另外一个中班音乐活动《老鹰捉小鸡》中,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了游戏规则上,而不是提示幼儿注意倾听音乐。在熟悉乐曲后,教师开始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每玩完一次游戏,教师就围绕其中一个规则进行总结,提醒幼儿遵守规则进行游戏。其实,游戏是为了幼儿能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歌曲而设计的,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提示幼儿注意听音乐,听到老鹰来的时候再躲起来,注意倾听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并做出相应的表情、动作。

总之,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目标的制定到活动的落实都需要教师深思熟虑,步步精心,避免走入“非音乐化”的误区。

 

发出教师声音 追随事业主流 揭示区域差异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教育技能】走出幼儿园音乐活动“非音乐化”的误区-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如果您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或关心幼教的社会人士,可选择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1.点击文章标题下的链接“学前教育幼教版”;

2.在添加朋友中搜索微信号“学前教育幼教版”;

3.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教育技能】走出幼儿园音乐活动“非音乐化”的误区-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21318355209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教育技能】走出幼儿园音乐活动“非音乐化”的误区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