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王老师18610206462+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重磅活动】“幼儿园美育三人谈”公益研讨活动邀您参与!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是把小学的知识拿到幼儿园来教,或者以小学的方式开展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会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靠拢,甚至模仿和照抄小学教育。
对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原因的探索已经有较多研究,基本上是从家长、园长、幼儿园、行政部门监管以及幼儿教师的素质等几方面进行探析,较少从小学的角度去寻找原因,更鲜见以动态发展的视角认识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过程。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发生在一定情境脉络中,从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学前教育“小学化”发生主要有四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1、宏观系统 (Macrosystem)
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应试教育思想深入人心;
2、外部系统 (Exosystem)
优质幼教资源匮乏,缺乏像瑞吉欧教育那样,能够引领学前教育发展的典范,然后是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学前教育的软件和硬件较差,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3、微观系统 (Microsys-tem)
包含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三个方面:
1.家长缺乏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了解,以应试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进行评价;
2.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缺乏专业自信,受市场规律的影响而随波逐流;
3.小学教师从知识能力视角认识幼儿的发展,忽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方式。
4、中间系统 (Mesosystem)
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
《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所论及:
“造成小学化的一个重要责任不在幼儿园在小学”
文中谈到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本来是要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的,结果由于部分幼儿园进行过拼音教学,小学教师就把2个月压缩成2周,把正常教学变成“复习”教学。
为了适应小学的教学,更多的家长和幼儿园被动卷入“小学化”的浪潮。从而造成“幼儿园教小学知识的‘乱作为’、小学不按照教学进度教得过快或者不教的‘不作为’”。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一) 尚未上学就已厌学
从天性而言,人之初的婴儿就具有这种境界,他们好奇地探索,乐此不疲地游戏。因为乐学,他们的学习不是8小时,而是除了睡眠以外的所有时间;正是乐学,他们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很快学会语言沟通和直立行走,掌握吃饭、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获得对周遭世界的初步认识。
在“小学化”的学前教育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人已经没有耐心让幼儿进行快乐的自主建构,以简单的填鸭、强化甚至呵斥或打骂让孩子就范,学习他们没有兴趣、力不能及的东西。
(二) 压抑天性剥夺快乐
理想的学前教育是顺应天性,帮助幼儿自主建构的教育,而不是让幼儿为人生的成功而牺牲快乐的“小学化” 教育。
正如卢梭指出的那样:“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也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小学化”的做法实际上是以成人的世界干扰儿童世界,以成人的意愿压抑儿童的天性,以机械记忆的无意义学习取代意义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其结果不仅扼杀幼儿天性,限制幼儿发展,还无情地剥夺他们本该充满无限欣喜和快乐的美好童年。
(三) 违背生理损害健康
经历“小学化”教育的幼儿经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这种表现与其大脑的生理特点有关。
幼儿的大脑皮层容易兴奋不容易抑制,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容易疲劳,在没有兴趣的活动中更是如此。在此种状况下,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就会造成大脑因过度疲劳所致的伤害。
(四) 打击自信个性失健
幼儿的自我评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二是评价不客观、比较情绪化。
如果在这一时期内让幼儿获得较多的积极情绪、成功体验和正面反馈,会非常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游戏化、生活化、操作化的学前教育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能够让他们自主活动,因而有利于建立幼儿的自信,使他们获得理想的发展。
相反,在“小学化”的学前教育中,由于违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幼儿无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经常在成人的强迫和责备中强制学习,久而久之,就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形成自卑情结,因而使他们个性失健.
(五) 片面发展错过关键期
家长推崇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理由是:学习识字、拼音和简单的计算就是学到了东西,总比让幼儿在幼儿园里瞎玩好。
在德国,有专门的法律禁止学前教育教授专门的知识,幼儿可以自由发展,从容快乐地游戏。德国教师普遍认为,儿童的智力不应该被过度开发,过多的知识会让大脑变成计算机的储存器,从而让幼儿缺乏想象,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
可见,间接知识的学习和灌输,貌似增长了幼儿的知识技能,发展了幼儿的智力,实则阻碍了对其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想象力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
当我们片面发展幼儿记忆力的同时,探索力、想象力、思考力以及对人发展极其重要兴趣和自我意识等也都在发展的关键期,记忆力的片面发展也许正在危害着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治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方案
(一) 政府应加大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力度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应把“禁止” 和“引导”相结合,将对幼儿园的治理与对小学的治理相结合。
有的地市还将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作为幼儿园创优评先上等级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在幼儿园的治理和监管方面,还要注意提高幼儿园的准入标准,制止那些缺乏学前教育条件的劣质幼儿园上马,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源头。
同时,大力发展优质的公办幼儿园,实施优质的学前教育。
从学前教育教育“小学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小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政府要严格禁止小学招收幼儿时的“读、写、算”测试;同时应引导小学关注学前教育,倡导“小幼衔接”,将小学是否做到“小幼衔接”作为小学创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切实推动督导小学与幼儿园的良性互动。
(二) 小学教师应熟悉幼儿的发展规律,改革小学低年级教育!
从6、7岁入学前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而言,其心理发展处于从前运算思维到具体运算思维的过渡阶段。此阶段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有限,学习目的主要来自于直接兴趣,学习方式最好是发现式学习。
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刚入小学的儿童应该借鉴学前教育的常规教育,增加学习的活动性、生活性、游戏性、操作性和情景性,让儿童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小学的小幼衔接不应对“小学化”的幼儿园推波助澜,以“复习”课取代规范的小学教学,而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借鉴幼儿园的做法,在具体知识体系上坚持自己的规范教学,以有效的教学促进每一位入学新生的理想发展。
(三) 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教育理想!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启蒙教育,奠定了个人发展的基础。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面对家长和小学的压力,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儿童发展有一个清醒的理解,也要敢于坚持专业自信。
一个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具有多方面的教育能力,能够科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教师是自信的,也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他们会通过家园合作和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观念,也会在与小学教师的积极沟通中互相学习,使幼儿顺利适应并热爱小学生活,走上通向发展的良性轨道。
这样,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就可以不治而愈了。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声明:
本平台只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