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对“穷养儿,富养女”的思考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家长课堂+

一份有温度与深度的育儿微刊
优师教研" data-alias="gss189910" data-signature="选最优之道,育至善之人!" data-from="1">
对“穷养儿,富养女”的思考-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在近年热播却又充满争议的电视剧《蜗居》中,女主角海萍和海藻的妈妈知道了女儿的遭遇后,说了这样一番话:“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俩提供好点的生活。但凡你们小时候经历过富裕,都不会为眼前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
笔者无意为电视剧做宣传,但主角母亲的这番“穷养与富养”论却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穷养儿,富养女”,相信这句话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在我国流传了很久。2010年,某门户网站对近千名家长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7%的家长认同“穷养儿,富养女”的古训;同时,将近10%的家长认为现在的条件好了,做不到穷养。其中,网友“沙沙妈”的话比较具有代表性:“就这么一个掌中宝,确实舍不得让他太吃苦,家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大人肯定先让给他。”〔1〕
尽管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改变,但是,“穷养儿,富养女”这句话似乎仍被许多家长视为家庭教育的“金科玉律”。在生活中,笔者发现,不少女孩的家长给孩子买进口食品、名牌衣服和鞋子,上最好的幼儿园,不惜花重金聘请钢琴教师,从不让孩子做家务,在家对孩子言听计从等,这种所谓的“富养”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吗?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人生价值取向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当今的父母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文字表面,而应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摒弃其中的糟粕,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地看待这句话及背后蕴含的意思呢?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呢?家长在教育实践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对“穷养儿,富养女”的思考-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一、“穷养”与“富养”的本质
为了解其真正涵义,笔者查阅了各种文献,却无所获,可见此说法并非“名门正派”的教育指南,而只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句古训。类似的说法还有:“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男孩放养猛如虎,女孩家养秀如花”;等等。不难发现,尽管表述各有不同,传递的信息却是大同小异:“穷养儿,因为男儿当自强,从小吃苦、意志得到磨练的人,更能干出一番事业。”而“富”养的女孩,优越的生活就像一针强劲的免疫针,使她以后能坚守良好的道德观念来对抗诱惑,成为知情识趣、优雅美丽的女性。
分析研究任何语言现象都必须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若离开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作静态的分析,往往很难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真正的结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和理解时,我们也不能将其单独从社会文化背景中剥离开来。“穷养儿富养女”这句话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其诞生也是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的。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男性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力,承担着创造财富以及养家糊口的职责。
而传统的封建思想忽视女性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的地位,人们往往认为“女大不中留”,迟早是要嫁人的,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总是围绕着“相夫教子”、“持家有道”等,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将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倾向十分鲜明。在女性和男性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分工的背景下,封建社会家庭秉持这种教育理念也在情理之中,并且这种男女分工明确的做法在长达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也对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穷养儿,富养女”的思考-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二、新形势下的“穷养”与“富养”

当下,我们在讨论“穷养儿,富养女”这个命题的时候总是围绕着几个核心词,如物质、精神、责任、情趣、锻炼等。不难发现,赞同这句话的家长往往是将男孩定位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此需要拼搏和磨练,需要承担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而将女孩视作“物质财富的享受者”,在家庭中享受自己的配偶或家人已经创造的财富并忠于家庭,抵御诱惑。
但是,笔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发明,男性作为社会主要生产力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开放使得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比以往更加多元。男性虽在社会和家庭中依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是作为生存着的独立个体,难道就不需要培养审美情趣吗?难道不需要抵御诱惑的品德了吗?毋庸置疑,男性也需要坚守良好的道德观念,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品质。
同样地,女性的社会角色已经大大超出了家庭的范畴,越来越多地走上工作岗位的女性同样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压力,需要承担为人女、为人母和劳动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从家庭教育中获得基本的适应社会的素质,从而以正确的方式去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富足,不应因为性别而在教育上偏废了任何一方面,否则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穷养儿,富养女”的思考-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三、家庭中开展社会化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以时间上的首施性延续性,最早对人产生影响并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它不仅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也因为独特的身份和地位成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家长对子女的期待能够对子女的发展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这提示家长,在对子女进行社会化教育的过程中应端正自身的心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
简单一个“穷”和“富”是没有办法涵盖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的,这两个简单的字过多地将人们的注意力放到了“穷“与”富”这两个相互对立的物质概念上,容易让家长误解为男孩应少给予物质上的享受,女孩应尽一切能力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这在无形之间导致了片面化的理解,造成了理解的僵化和极端化,这也是目前家长解读有失偏颇的一个常有表现。其实,不论是“穷养”还是“富养”,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和谐地发展,完成良好的社会化过程,将来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
“穷养”与“富养”都是这个物欲化世界的处事哲学。不论是穷养还是富养,家长都是希望能够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自我的责任感和面对逆境的素质。1992年,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起了广大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少年儿童在夏令营中面对简陋的物质环境和艰苦训练环境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中国孩子的娇气、任性和体质的羸弱让中国家长不禁深深反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并由此引出了“挫折教育”的呼声,至今对这种教育的讨论仍不绝于耳。
尽管事情过去了近20年,尽管一次活动中的对比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但是忽视对孩子进行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的确仍然是当今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家庭的孩子许多的都是独生子女,在优越的物质环境和被重重保护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越来越娇气,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小手指擦破点皮就号啕大哭,哄都哄不住;被小伙伴碰了一下就告状或反击,受不了一点委屈;听不得一点批评和反对的声音……〔2〕
事实告诉我们,过多的爱护不利于孩子的能力和品性的发展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在培养生存竞争的能力和面对逆境的心态方面都应一视同仁。
对“穷养儿,富养女”的思考-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挫折教育不是说要故意让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而是要让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当下不少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过于安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由长辈包揽了一切,锻炼得太少,即使是较为简单的一些事情在他们看来也成了难事。要改变这个现象,家长在生活中应多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能因为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凡事代替孩子去做,为孩子包办一切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不仅剥夺了孩子锻炼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因缺少锻炼而造成孩子能力的不足,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例如,适当提出一些稍微超出孩子能力的目标并鼓励孩子努力去达成,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登山的时候鼓励孩子自己爬上山头;在家庭中,不要图省事而不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中来,比如让孩子剥豆子、倒垃圾、擦地板等,让孩子体验从不会到会,体验劳动后获得的成就感。总而言之,只要父母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家庭就是最好的课堂。
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3〕这是由家庭教育的特征所决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很大的不同点在于施教的场合更多的是生活性的,孩子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父母的“掌中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穷”应该是在生活中让孩子多自己动手,戒除过分依赖父母和长辈的行为。而“富”应该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的事物,以开阔眼界,增加对世界的了解,给予充分的刺激引发孩子的思考。切莫对“富”的理解表面化、浅显化,认为就是给孩子穿名牌、上贵族学校、吃进口食品等,这反而容易造成孩子攀比虚荣的心理。对子女进行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物质上,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注释:
〔1〕李亚妮.调查:64%的家长认同古训“穷养儿,富养女”〔N〕.广州日报,2010-1-29.
〔2〕徐琳.挫折教育——宝贝成长路上的必修课〔J〕.幼儿教育,2007(8).
〔3〕孙培青.教育名言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15.

往期好文推荐
(点击即可阅读)

【0】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1】李玫瑾:别在立规矩的年纪,和孩子做朋友!

【2】李玫瑾:如何培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3】妈妈的保质期只有10年,爸爸也一样!很现实,很残酷!

【4】李玫瑾:长期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除了难管教,长大后还有这3种缺陷!

【5】同样挨批评,为什么有的孩子会长进,有的孩子要“跳楼”?答案在这里!

【6】激活孩子大脑的三个好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7】4岁+孩子必看的20部神级纪录片

【8】监控下的幼儿园,伤害的到底是谁?

【9】致家长:在教育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觉”!

【10】人民日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对“穷养儿,富养女”的思考-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对“穷养儿,富养女”的思考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