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儿童观察+发展+评价+
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之间发生的相互对立的言行过程,它是幼儿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充分发挥幼儿同伴冲突的积极价值离不开幼儿教师的适当干预。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的干预往往过度或者没有干预,从而影响冲突价值的利用。
1.把“无为”理解成“无所作为”
“无为”的本意是指教师在处理冲突事件时要给幼儿以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时间,从而使幼儿主动获得处理冲突的技能。但是,有些教师却错误地把“无为”理解成“无所作为”,使得冲突没有起到对幼儿发展应有的促进作用。
案例1:
“我们已经解决好了。”篮球课排队,按要求,来得早的小朋友排在队伍前面。琰泽与柏宇抱着球同时冲去排队,柏宇先一步排好,琰泽抱着篮球就往柏宇这边挤。正推挤时被老师发现,两人被叫出队伍,琰泽愣了一下,马上对柏宇说:“对不起,柏宇,我不和你争了。”然后拉着柏宇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们已经解决好了。”琰泽很快跑回队伍。柏宇脸上还挂着泪花,撇着嘴,慢慢也走回队伍。
案例2:
“你们自己先解决好了再说。”早操前,老师让幼儿蹲下,带他们玩“为花浇水”游戏。辛辛没有当成浇花人,嘟着嘴蹲在那儿不吭声,这时许许走过来给她“浇水”,按游戏规则,她必须站起来(小花长大),并且舒展手臂(开花),但她还是蹲在那儿。许许就问:“小花怎么不长大呢?”辛辛没有理他,于是许许去拉她,她甩开,许许又拉她,她站了起来打许许的手:“不用你拉。”许许也伸手打她的手臂,她哭了,跑到老师处告状。老师先问:“你们怎么啦?”辛辛说:“他打我。”许许接着:“是他先打我的。”两人又争了起来。老师把他俩拉到队伍外说:“你们自己先解决好了再说。”
案例1中的冲突是在被老师制止后幼儿开始的自主处理,幼儿这种自主解决冲突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琰泽主动向柏宇口头道歉,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理亏,是在老师的压力下单方面“被摆平”的,没有经过协商,没有经过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低水平的处理方法。
案例2中,当老师制止住冲突后,两个幼儿开始纠缠于谁先打了谁,情绪一直没有稳定下来,这时候老师让幼儿“自己去解决”,只能让冲突更加深化。
2.把“有为”理解成“无所不为”
“有为”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是说幼儿冲突解决中教师要对幼儿给以适当帮助、适时调整,为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持。然而,实践中有些教师把“有为”理解成“无所不为”,过多地介入幼儿的冲突,使得幼儿也学会用“对不起”来逃避责任,不能真正学会解决矛盾冲突的技巧。
案例3:
“你应该向他说什么呀?”在绘画活动中,田田拿起签字笔准备写名字,她扯了一下笔套,没有打开,于是用力向两边拉,笔套打开了,但是右手打到边上思函的手臂,思函抬手就打她,并说道“你打到我了。”田田抬头叫:“老师,思函打我。”老师走过来问,思函说:“是她先打我。”田田说:“我不是故意的,我这样拔笔时就碰到他了。”老师对田田讲了这种拔笔方式很危险,并且让其他幼儿以后拔笔套时要小心。然后说:“思函为了一点小事就打小朋友也是不对的。”对着田田问:“你应该向他说什么呀?”田田转过去对思函说:“思函,对不起!”转回来,只听田田嘴里还在念叨:“我又不是故意的。”
案例3中,教师了解了冲突的情况,并且通过该事件教育了其他幼儿,但是整个过程中没有提供给幼儿表达自己见解与感受的机会,主导了冲突解决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强制幼儿和好的方式更是无形中暗示了幼儿:做错事要说“对不起”,说过“对不起”就会获得原谅。这种教师完全主导的解决方式无助于幼儿自我解决冲突能力的形成,相反,会使幼儿形成利用口头道歉来推卸责任的习惯。
教师如何界定自己在幼儿冲突事件中的作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呢?
笔者认为:
1.做幼儿冲突解决的支持者
教师在介入幼儿冲突时,除了要赋予幼儿表达自己感受与意见的机会外,还需要引导幼儿去学习如何认识冲突,学习怎样通过协商得出解决的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提供这类学习经验,以帮助幼儿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案例2中,幼儿情绪比较激动,此时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比较困难,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情感和方法上的支持,先稳定他们的情绪,然后再寻求幼儿之间的协商。
2.把冲突事件作为课程资源
教师要真正做到在幼儿冲突中“无为而治”,首先需要在某些方面“有所作为”,比如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途径之一是把冲突事件作为教育资源,生成课程,然后通过构建冲突化解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在角色表演中、在图画故事中、在其他各种游戏中理解冲突,发展处理冲突的能力。
例如在案例3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这次冲突,让两名幼儿讲讲各自的感受,使他们能够了解对方有不同的体验。
3.掌握干预幼儿冲突的技巧
幼儿同伴冲突是一些非常规的事件,没有固定的发生时间,因此要判断是否应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怎么介入?
其一,干预之前考虑一下你有多少时间处理冲突事件?幼儿可以从这次冲突的解决上学到什么?以及这次冲突对双方幼儿有多重要?
其二,及时稳定幼儿的情绪,如果幼儿情绪激动,可以考虑暂时把他们分开。然后让他们说出各自的观点,帮助他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命名,尝试倾听别人的观点,包括教师比较中性的观点。
其三,与幼儿一起找出多种问题解决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决定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冲突。
参考文献:
〔1〕胡秀梅.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冲突的化解对策〔J〕.教育文汇,2007(3).
〔2〕李丽君.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及对策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刘晓静.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
〔5〕庞丽娟,叶子,颜洁.论教师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1997(2).
〔6〕吴晗睿.幼儿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干预行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吴小平,袁爱玲:华南师范大学)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4】华爱华 :幼儿园四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
【5】华爱华:游戏是什么?
【6】朱家雄:幼儿教师亟需“松绑”
【7】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问题: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8】刘焱: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儿童
【9】朱永新:幼儿阅读的五个主张!(深度好文)
【10】周念丽:国际视野下的家庭早教
【11】周兢:幼儿园生成发展课程内容的三种类型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