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记者从教育部获悉,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其中特别强调小学要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将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并要求学校要确保课时安排。


(下附《意见》全文)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一年级上学期

      设为小学适应期



据了解,《指导意见》包括一个主文件和两个附件
主文件聚焦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强化衔接合力,提出了五条主要举措。针对幼儿园,要求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
针对小学,要求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针对教研部门,要求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
针对家园校合作,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衔接。针对教育部门,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持续治理。
两个附件从儿童发展的视角,分别对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围绕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以及学习准备与适应四个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
发展目标和具体表现重点明晰了影响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关键指标和合理期望,解决“衔接什么”的问题,力求做到科学性、专业性。
教育建议重点列举了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和适应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解决“如何衔接”的问题,力求增强指导性、操作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文件立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体系一体化,幼儿园和小学同步行动,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推动实践落实,切切实实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着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推动双向衔接;

二是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前学习、超标教学的状况,做好科学衔接;

三是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实现有效衔接。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幼儿园不能用小学知识技能
的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突出问题导向,主要强调了三点:

一是准确把握入学准备的内涵。针对社会上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的问题,强调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有机融合和渗透,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准备,或用小学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二是处理好循序渐进与把握重点的关系。既强调将入学准备贯穿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全过程,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身心基本素质,又强调大班根据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三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强调用科学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不仅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还要帮助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小学要防止
用统一标准要求每个儿童 



针对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从教育观念到课程实施,对小学提出了系统性的改革要求,着力改变过去让学生适应学校的传统做法,强调为儿童入学适应准备好学校。

主要把握四点:

一是强化主动衔接。要求小学教师树立牢固的衔接意识,转变教育观和儿童观,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积极倾听儿童需要,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

二是注重适应过渡要求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在班级环境、作息安排等方面与幼儿园相衔接,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衔接坡度过大问题。

三是关注个体差异。为防止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儿童,挫伤其入学积极性,强调尊重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四是深化课程改革。

要求小学探索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为每个儿童搭建入学适应的阶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以下为《意见》原文: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
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教基〔202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01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


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


三)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02

重点任务


一)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二)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三)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03

主要举措


一)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二)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三)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四)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五)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04

进度安排


一)精心部署,试点先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制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遴选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实验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2021年5月底前完成。地方各级教研部门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先行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试点园(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二)总结经验,全面铺开。在研究分析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成效,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三)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在系统总结本地区实践经验成果基础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健全联合教研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2023年底前完成。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05

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制订本地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各方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


二)设立幼小衔接实验区。各省(区、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省级专家组,遴选具有儿童发展研究基础、幼儿园教育改革和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专家,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具体试点方案,对试点幼儿园和小学提供专业指导。


三)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专业资源,发挥教研部门和专家在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幼小衔接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教育部

2021年3月30日

往期好文推荐
(点击即可阅读)

【1】《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全文,重磅发布!

【2】幼小衔接,需要关注的九大问题!

【3】15个任务清单,让幼儿轻松地从幼儿园走向小学

【4】【再议】如何理性应对幼小衔接?

【5】尊重孩子和溺爱孩子的界限在哪里?

【6】华东师大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和老师却还没跟上!

【7】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8】纪录片《幼儿园》:审视孩子,也是审视我们自己

【9】激活孩子大脑的三个好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声明:

本平台只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教育部: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附《指导意见》全文)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