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公众号
早上起床拖拖拉拉,吃饭不认真,一会儿看看这,一会儿摸摸那。假期里在家还可以磨蹭,等幼儿园、小学开学,还这样可怎么办?尤其九月要入园入学的宝贝,如果现在还是个“超级慢性子”,可就让家长头疼了。但宝宝们有时候真不是故意拖拉,可能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没有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才造成做事效率低下。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摸不着看不见,因此要让宝宝了解掌握会比较困难。不过,对时间的感知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如何帮助宝宝树立起良好的时间观念吧!
宝宝为什么总爱磨蹭?
孩子没有成人那样清楚明白的时间概念。《儿童保健学》中对孩子的时间知觉是这样描述的: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落后于空间知觉,因时间无法直接感知,儿童需借助直接反映时间流程的媒介物来认识时间。
由此可见,孩子对时间的感知需要慢慢培养,家长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变得自律,有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举个例子:学龄前的宝宝缺乏时间观念,早上并不会像大人一样知道时间已经晚了,上幼儿园要迟到了,所以不管起床还是洗漱都容易磨蹭。
而且起床、刷牙、洗脸等一系列流程对宝宝来说本身就是枯燥的事情,他们可能也不愿意每天重复去做。因为这些原因,宝宝无法体会时间的快慢、早晚,也不了解“迟到”的消极意义,理所当然地做事都是慢慢来。
如何帮助宝宝建立时间观念?
其实家长可以根据宝宝不同年龄段的情况,采用一些小技巧,帮助TA感知时间。
3-4岁
3-4岁的宝宝可能熟悉“今天”的概念,但是对“昨天”和“明天”可能还有些模糊。
4-5岁
这一阶段,宝宝开始会使用“分钟”这个词,比如“10分钟以后”“还剩5分钟”;对“星期”“月”这样的词,也慢慢能恰当运用了;能了解一天之中要做的事情,以及每件事情前后的时间关系。
5-6岁
此时的宝宝基本能够理解与时间相关的词汇,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他们已经能分清过去与将来,了解“星期几”和“日期”的概念。如果某个特定的日子会有惊喜或礼物,宝宝可能会记住这个日子,但还不太知道多久能到。比如,六一儿童节可以去游乐场,宝宝可能就会问“什么时候到六一”“六一是不是快到了”。
当宝宝认识了时间之后,想要培养TA的时间观念,还需要通过合理的一日安排来实践巩固。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制作计划表,并按照计划表的安排来作息,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宝宝逐渐就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了。
您可能还对这些感兴趣
-
幼小衔接暑假要做点什么?从这件事开始吧!
-
“学习型家庭”一日生活安排参考
-
孩子动作慢、叫不动?5招助娃摆脱“拖延症”
— END —
责编:七月 | 主编:吉页 | 指导:听
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如何培养3-6岁宝宝的时间观念 》原载于《幼儿教育》杂志;《幼儿时间概念训练法》原载于《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进行转载、摘抄/摘录、改编/二次改写。
-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及视频由长宁区海贝幼儿园、“儿童世界”基金会长宁幼儿园、长宁区新剑幼儿园、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提供。
-
联系我们:kexueyuer@outlook.com。
好书推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