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推进,近些年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游戏中的教师支持,以及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那何为深度学习呢?是不是游戏时间长就是深度学习呢?在孩子的游戏中,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通过何种支持才能促进孩子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呢?这正是会议第二天的分享内容。
不同于第一天的会议分享,第二天除了纯干货分享,更重要的是全场老师们也都参与进来交流讨论、实操演练,进一步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实操进行内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的会议内容吧。
01 /
深度学习就是
孩子游戏时间长、内容深?
深度学习是老师们常常会提到的“热点词”,大家对此的关注度非常之高,那什么才是深度学习呢?如何在游戏中促进儿童的深度学习呢?这正是郝老师在今天会议中的开篇分享内容。
浅层学习是被动、机械、以记忆而非理解为主,学习过程缺乏深入探究与思考,学习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与以往的经验缺乏关联、学不致用等。
深度学习不等于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的、高难度内容的学习。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深度学习描述和定义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他们学会了什么,而是怎么学的。通过对“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对比发现,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此过程中深度的体现在于:
? 积极主动的学习
? 解决复杂的问题
? 学习经验的迁移
在幼儿园里,针对老师如何促进儿童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具体有以下4个关键点:
? 提供充分自主的游戏环境和开放的游戏材料
部分幼儿园区域限制人数,孩子很难玩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此时孩子没有较好的游戏体验,积极性也受到影响。游戏中的自主不仅是孩子可以选择游戏,而是孩子的游戏想法都能自由地去呈现,这才是自主和开放的意义所在。
?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持续的游戏讨论和探索
孩子如果在游戏中尝试并失败了多次,老师不要直接包办代替,而是应给予孩子足够且稳定的游戏时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调整材料,尝试不同的游戏方式,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老师在游戏过程中提供合适且有效的支持
并不是所有的警察都要去抓“坏人”,如果老师在扮演户籍警的孩子用电脑整理资料时去介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游戏意图。合理的支持不是必须介入,而当老师“放权”,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性,在游戏中加入他们自己的经验,这也是有效地进行支持的过程。
? 在自主的游戏中适当结合教学主题
老师可以通过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引发孩子的兴趣,唤醒孩子的经验。也可在孩子的游戏中,关注其兴趣点所在,从而生发主题教学,将游戏与教学结合。但主题并非限制孩子的游戏,让他们只能按照主题进行游戏,而是让孩子在游戏中自发地进行表征。
内容深入,学习时间长从来不是定义深度学习的标准。相信通过郝老师的分享,老师们对于什么是深度学习,如何在游戏中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都有了深刻的思考,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有效地践行“真游戏、真自主”。
02 /
从游戏案例看深度学习
案例撰写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从平时对孩子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所创造的故事,从细碎的故事情节中,找到孩子的发展点,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 正视孩子的问题
在“一座‘危桥’的故事”的案例中,孩子改造幼儿园的桥,中间没有任何审批流程,说明老师们充分的相信儿童。
老师把孩子的问题当成大问题,认真对待,从实验到规划再到付诸实践最后到改造完成的这一过程,都有孩子的全程参与,让孩子成为了真正的主人,这就是深度学习在实践中的体现。
在“竹篮打水”的游戏中,老师投放的竹篮原本是用来做盛放材料的容器,然而孩子看到后,却想要用竹篮打水。
孩子们“不太靠谱”的想法,实际上能够产生丰富的学习经验。教师需要正视孩子的问题,用优师教研去观察,每个孩子的游戏发展经验是不一样的。
? 环境支持,让儿童做主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对空间环境产生新的想法,让孩子有话语权。“一座‘危桥’的故事”里,随着孩子对桥的改造,桥变成了安全的桥,孩子们对桥有了情感的变化。如果孩子仅仅是在环境中,但没有与环境互动起来,老师说不出来孩子与环境的故事,那么孩子与空间之间是割裂的。
? 教师支持的退后和放手
在以上的两个案例中,我们发现很少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这说明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教师的退后和放手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种积极支持的方法。从案例中希望大家能看到以下三点:
? 体现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 教师的支持和引导适宜、有效;
? 真实体现儿童游戏与学习的过程。
真实的学习过程是最重要的,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求孩子真的“造出一座桥”,我们更在意造桥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没有结果,因为孩子只要有这个学习的过程就会有发展。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会有结果,游戏要玩出发展才是好游戏。
03 /
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的原则:
儿童在前,教师在后
会议最后半天,为了让老师们把学习的内容内化并输出,同时提高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下午的会议一改传统的会议讲授模式,张老师以工作坊的形式让全场的老师们都参与讨论实操,让老师们通过讨论和模拟表演,总结出自主游戏中老师的角色和支持的正确方式。
会议中张老师分享了孩子拿着纸筒“砰砰砰”等三个游戏场景,让老师们开始分小组探讨表演:如果你是游戏场景中的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随着问题的提出,老师们也都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吵”的热火朝天。
实操演练后,张老师和在场的老师们一起总结出了支持儿童游戏的核心和原则:儿童的游戏就是教师支持的核心;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就是教师支持的原则。希望通过交流讨论和实操,教师能在“放任”和“高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够做一位“支持型”教师。同时在分享中过程中,张老师鼓励老师们不要害怕孩子们在游戏中出现某些问题,因为有时候问题时刻就是孩子的学习契机。
那么孩子在进行自主游戏时,老师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呢?张老师通过一个“修服务区”的游戏,让老师感知到底什么才真正是孩子的游戏,也让老师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介入时机。
近年来,自主游戏的推行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对于如何推进,如何支持孩子的游戏向高质量提升,老师们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相信通过今天张老师分享以及老师们的研讨和实操,对于教师在自主游戏中支持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随着老师们热烈讨论的结束,两天的会议圆满落下帷幕。短短的两天,大家收获到的不仅是专业的理论知识,更是对孩子游戏的深刻思考。“真游戏,真自主”从来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我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去尝试和探索,让游戏成为载体,促进孩子创造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