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专家说
在中国的学前教育界,有非常多一直致力于研究儿童、研究游戏、研究课程等内容的专家、学者,他们为行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为幼儿园教育指引着方向,他们的话不是真理,但他们的所思所想是宝贵的,多样化的。
为此,读懂儿童特别为读者搜集整理学前教育领域近20年的百家之言,推出“专家说”系列,为行业传播观点,用声音影响更多的人,感受学前教育领域的日新月异。
*注:该文来源于《教学方法:是游戏,也是教学》(2009),著作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现实中,游戏和教学常常互相冲突。教师为了在游戏中达成预设的目标,常常过于控制幼儿的行为,提出高于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要求,结果往往削弱了活动的游戏性,使游戏变成了教学。
事实上,游戏和教学可以互相统一。这需要教师在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过程中,采用一种支持游戏进程的手段提出与课程相应、与幼儿需要相符的适宜目标。如此,幼儿体验到的是“玩”,教师则清楚自己要“教”给幼儿什么。这个关于飞机的案例就体现了游戏与教学的融合,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了统一。
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需要教师具备三种能力:
? 能准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
? 能随时判断课程目标与幼儿当前发展的可能性;
? 具有在积极支持幼儿游戏意愿前提下的引导机智。
(图片来自网络)
具体来说,第一,游戏主题“乘飞机”是幼儿提出来的,幼儿的游戏意愿与课程主题“交通工具”一致,这是教学的契机。此时帮助幼儿认识交通工具“飞机”适得其时,因为幼儿具备了学习的基础条件,即已有经验和当前兴趣,假期中幼儿有乘飞机出游的经历,当前大家对谈论乘飞机乐此不疲。
第二,游戏是了解幼儿的窗口,幼儿通过“乘飞机”游戏来认识飞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观察到幼儿关于飞机的经验,即他们知道些什么,还不知道什么,通过游戏中的引导可能让幼儿再知道些什么。如幼儿知道飞机的样子,但不知道如何建造;幼儿知道买票、排队登机,但不知道目的地与乘客的关系;幼儿知道安检,但不知道检查的目的;幼儿知道飞机上不能用手机,但不知道不让带手机是不合理的规则;幼儿知道飞机上有窗户,但不知道飞机上的舷窗是打不开的,等等。由此,所有教学目标都依据幼儿已有经验中蕴含的未知,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幼儿建立经验连续体。
第三,教师善于利用游戏了解幼儿的已知和未知,捕捉幼儿发展的信息(如,有的知识小部分幼儿知道,有的知识大部分幼儿知道),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都渗透在游戏情节展开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和同伴互动中。如教师说:“你们的飞机真奇怪,居然能伸出脑袋!”同伴说:“我乘过的飞机也有窗口,但手是伸不出去的。”“飞机飞得很高,如果开窗,乘客会冻死的。”
第四,教师并不急功近利地追求目标的即时达成,尽量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干扰幼儿的玩兴,因为教师深知幼儿是以玩为目的的。与此同时,教师也没有忽略游戏中产生的教学契机。因为这个游戏并非一次性的,所以教学目标渗透在游戏的全过程中。有些则需要借助游戏之外的经验交流、问题讨论、资料收集等(如飞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乘飞机去过哪里,飞机上能带手机吗,等等)进一步展开。交流、讨论、调查的内容既反映了教师从前一次游戏中捕捉到的幼儿发展需求信息,又为推动下一次游戏帮助幼儿作了经验方面的准备。
总之,这个活动是游戏,因为它自始至终是幼儿自主自控的;同时也是教学,因为教师始终围绕认识交通工具这一课程目标,活动过程伴随着对幼儿发展的关注和引导。因此可以说,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游戏中的教学契机。
编辑 | 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