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一天走进幼儿园
所见是真实的孩子们的稚嫩与自信
而不是虚假的成年人的精致与自娱
引文是我在17年写的一篇文章——《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幼儿园不再那么精致漂亮》的结尾,如今看来仍是心声。上一次我谈到了英国幼教的核心实践框架是观察、评价和计划,而这个循环围绕的中心,是儿童。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反思目前我国幼教实践中存在的许多乱象,比如对“办园特色”的过分追求,比如环境创设的华而不实。
/
“有用”
才是儿童想要的
新学期伊始本应是计划和思考的时间,许多老师却为创设新的班级环境而加班加点。但这项工作到底是教育的必要,还是无谓的消耗?
我的硕士研究是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物质环境质量,孩子们的许多话都大有深意。老师费尽心思做的装饰花边和墙绘卡通,孩子却说“那是老师画的,有时候我觉得还挺好看的,给个一般般脸儿吧。”而一个只有石头的犄角旮旯,却足以让他们脱口而出:“这个有用!我给笑脸儿!这是我们游戏里的基地!”
“有用”这个词让我欣然而笑:是啊,难道游戏不正是他们的工作吗?环境在游戏中的“用处”,难道不是顶重要的吗?事实上,英国幼儿园的户外几乎很少见到塑胶跑道和精美凉亭,取而代之的是比如一颗枯树干、一个泥巴厨房——不是因为缺经费,而是因为懂游戏。
@places_spaces_wonder
@treehouse_schoolhouse
@oursensorykids
@hazelf81
@ioannapool
这些“泥巴厨房”没有用任何装饰就撑起了一个游戏和探索的乐园。讽刺的是,精美的环境却只会让儿童畏手畏脚。
/
鹰架
才是儿童需要的
鹰架又称“脚手架”,是源自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意思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脚手架、支持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进步。以前我一直困惑如何把握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直到EYFS的观察、评价、计划核心实践框架让我茅塞顿开。
每个老师心中都要有一幅地图——一幅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地图。通过对儿童的日常观察,教师在地图上寻找对应的评价条目和定位儿童的具体发展水平。然后基于儿童的发展情况和兴趣,教师再考虑如何用环境对儿童进行支持。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会知道:
用“环创比赛”来激励教师提高手作能力是买椟还珠,因为教师真正需要提高的是对幼儿发展和全面支持的深刻理解。园长和同事无权也没必要,在仔细观察儿童之前对环境布置指指点点,因为只要让儿童深度参与的环境就是好环境;而即使环境有问题,真正需要纠正的也不是环境本身而是创设的原因。
@reggiochildrenlanguage
这是一所意大利的瑞吉欧幼儿园,一整个学期孩子们都在玩“三只小猪”的故事。这一天,孩子们躲到一个角落里,用红杯子搭建了一所房子,“小猪”和“大野狼”饶有兴致地进行着对话。老师记录了这一刻,并评价到:“绝妙的象征性游戏!许多想象!”
@learningwild
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记录,她给学步儿做了许多彩色面团。对于学步儿而言,“将自己的身体运动和所留下的记号联系起来”是身体发展的目标之一。很显然,踩面团便是一个好玩又有效的支性性活动。
/
专心
才是专业的开始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国内这么多“不专业”的幼教实践?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老师们很难专心。她们的时间、精力被各色各样与儿童的学习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评比和检查所牵扯,而师幼比太小更是导致老师们常常顾此失彼的客观因素。
浏览国外幼儿园的环境,常常感慨她们的心思之细腻。但我深知,国内的幼教同行并非能力不及,她们只是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因此,小至教师绩效和园所管理,大至教育监管和国家战略,我们实在是任重而道远。但问题的思考总要有一个起点,比如这个起点可以是:“如何支持老师专心于儿童?”
@reggiochildrenlanguage
这是那所进行“三只小猪”瑞吉欧项目的班级所在的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我看到突破了“领域”和“区角”的限制、以记录儿童的问题与探索为目的而布置的环境,就像博物馆一样令人振奋。
确实,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整体的、常常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英国幼儿园也常常没有明显的区域,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获得整体的发展。所以环境创设是不应八股和教条的,而应当体现教师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教育思考。
@reggio.emilia.inspired
这些实践让我感慨:只有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专心地思考儿童,她们才能够深刻理解自然材料、开放材料的魅力与力量所在。
瑞吉欧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种竭尽全力鼓励、激发、支持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的精神。
落实任何一种课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地把思考的时间还给教师、把创造的空间还给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