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专家言谈#观察评价
解读儿童,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于弹唱等技能,观察解读的能力不仅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同时也是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可通过观察解读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在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话虽如此,但许多教师在真正观察中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不知道观察什么,观察记录过于笼统、主观;分析无从下手等等。在本周的直播《幼儿行为观察分析常见问题及对策》中,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高级教师蔡蔚文从幼儿教师在观察中常见的问题出发,通过大量案例分享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助力教师提升观察解读能力,一起来回顾一下。
蔡蔚文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管理专委会副主任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高级教师
/
何为观察?
虽然现在很多幼儿教师都在观察孩子,但大多观察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上,而不是真正的去观察,去了解孩子。
何为观察?【观】指看,察看,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察】是指调查,考察,分辨。真正的观察是指对事物的现象、动向的细察,它是一种考察或者调查;进一步来讲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思维的知觉。
所以,观察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看”,而是有研究意识的看。对幼儿教师来说,更是指带有专业研究意识的细察。看到这里,或许老师们需要思考一下:我们到底会不会观察孩子?我们平时真的做到观察了吗?
(*图片来自网络)
/
何为专业的观察?
所谓专业的观察,就是老师的眼里时刻要有孩子,要能在游戏中一眼看到孩子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就如下面这张图一样。
同时,老师观察到了这些言行后,就需要从观察到的内容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言行中体现出的孩子发展水平是怎样的,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应该怎么处理,为什么会这样做……
/
老师写观察记录
常见的问题
? 观察记录面面俱到
例如下面这条观察记录,老师把孩子在角色游戏时间里的所有言行都记录下来,进而导致很难从记录中看出孩子是如何互动的,游戏情节又是怎样的。
? 乐乐家:妈妈做饭,奶奶则抱着娃娃在旁边看;爸爸不停地出去又进来,不知道在干什么。
? 苗苗家:妈妈在整理宝宝的衣服;奶奶在做饭;爸爸假装开着车出去买菜;奶奶抱着娃娃在喂他吃东西。
? 欢欢家:妈妈做饭;奶奶扫地;爸爸推着娃娃出去看演出;爷爷东看看、西摸摸,一会儿又玩起了玩具。
? 超市:一开始整理物品,有人来了就假装算账,把物品给客人。
? 饮食店:工作人员一直在煮饭。
? 观察记录面面俱到
比如下面这条观察记录,虽然只记录了一个孩子,但描述的孩子言行都非常泛,看不到孩子的互动、发展情况等等。
? 倩倩把小床上的宝宝抱出门,走到医院,在挂号处拿了一张卡,到就诊处,把宝宝放在桌子上,医生问了一句话,她没有回答。医生用听诊器假装听了几下,就把宝宝抱到后面的床上打点滴。倩倩跑出去一会儿又跑回医院,把宝宝抓起来,回到了娃娃家。
? 观察记录不够客观
比如下面这条观察记录,没有具体的行为能够体现出孩子是“高兴”还是“很不情愿”,加上记录中用“好像”等词汇,都是老师的主观的表达方式。
? 中班表演游戏,男孩A在第一次选择角色时,他很高兴地选择了猪老大,戴好头饰,穿上猪老大的服饰。游戏时,他的对白不多,前面开始说完两句后,他好像无所事事了。第一次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交换角色,他也想要交换,可没人理他,第二次表演他又扮演老大,和第一次的表演没有什么差别。第二次游戏结束后,他又尝试着向同伴们提议换游戏,没有得到同伴的同意,同伴交换完角色开始表演后,他很不情愿地继续扮演老大。
/
应对观察记录
常见问题的策略
主要包括呈现活动情景和再现情节(时间、地点、场景等)两部分内容,例如下列记录1和记录2,很明显地,记录2对幼儿的行为语言描述得更为具体丰富,老师也能直观的从记录中看到孩子的发展。
首先,老师要学会记录幼儿在游戏中有价值的故事,比如幼儿不一样的行为,“哇”时刻等等;其次,老师要学会客观的记录下来,不加入何个人情感色彩和判断,同时也不记流水账,详略得当。那在记录中哪些词汇应尽量注意避免,合适的词又有哪些呢?以下表格内容仅供参考:
做了观察记录后,如何从记录中科学有效地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呢?专业观察和非专业观察的根本区别又在哪里呢?更多内容和观察记录案例老师可点击文末“”进行深入的学习,进而全面提升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创作 | 橙子
编辑 | 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