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王老师18610206462
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可能经常听到或提起“幼小衔接”这个词语,但是真正知道幼小衔接具体如何实施的可谓少之又少。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幼小衔接到底是什么?它和“小学化”有什么关系?幼儿园和家长又该怎样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01/
幼小衔接 ≠ “小学化”
教育部明令禁止“小学化”
首先,大家需要明确的是“幼小衔接”和“小学化”并不能划等号,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幼小衔接是指让幼儿在学前阶段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这里的准备更多是指思维能力、行为习惯、交往适应能力等,而不是片面的指知识技能上的准备。
而“小学化”而是在学前阶段,采用偏小学化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对孩子进行教学,而忽略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我国教育部出台专门的文件《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 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 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针对幼儿园不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生活;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要引导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
02 /
幼儿园课程“小学化”
潜在危害
首先,幼儿园课程“小学化”严重违背了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就很有可能导致幼儿失去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必定会影响后期的学习动力和耐心。
其次,有的幼儿提前学习了小学知识,等到上小学老师教到类似知识点时,幼儿觉得自己早已会,就不愿意专心听讲,反而会滋长孩子的骄傲和学习懈怠。
最后,而且也是最为重要的,剥夺了幼儿快乐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是在游戏中度过的,而“小学化”让幼儿过早的背负上学习的巨大压力,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残忍的。
03 /
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幼儿阶段应该学什么?
? 关注幼儿生理发展阶段
以写字为例。很多大人希望幼儿提前学习写字,但是殊不知幼儿的手部骨骼、肌肉控制的发育还不完善,到10岁时儿童手腕部的腕骨才全部钙化。而在幼儿这个阶段,不适合从事大量的严格的写字训练,幼儿生理基础决定了完不成这项复杂的任务。所以,这个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幼儿的生理发展阶段,训练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发展。
那么,在幼儿阶段我们怎么锻炼小手肌肉的精细动作呢?学前阶段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游戏”。在玩中学,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动手操作来学习。所以,应该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能有大量机会使用手指的活动,比如涂鸦绘画、做手工、玩拼插玩具、玩手指游戏、做家务、使用工具(如剪刀胶水镊子)等等。
? 关注幼儿学习习惯
继续以写字为例。许多幼儿老师或者家长一味重视孩子写了多少字,而忽略了孩子的书写姿势是否正确。但殊不知,错误的书写姿势会让孩子写起字来特别吃力,长期以往就会对写字产生厌恶心里。所以,比起要求孩子写多少字,教会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更为重要。具体包括正确的坐姿、三指握笔的姿势等,这些都是进入小学学习的基础。
? 关注容易被忽视的能力:注意力与时间管理意识
注意力的培养是很多家长在幼儿阶段忽略的问题。小学的上课时间长,需要儿童有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保持。这个能力在上小学后再来补是很困难的,最好在幼儿阶段就培养好。心理学上认为幼儿有意注意时长很短,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幼儿自主去做自己选择的、喜欢做的事情时,幼儿专注的时间是很长的,30分钟到1个小时都很正常。
那么,成人要做的是,平时在生活吃饭穿衣玩耍等这些事情上,要给孩子机会自己来做决定。同时,当孩子专注、投入的时候,少去打扰。而很多家长、老年人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常常会打断去找孩子聊天,让孩子吃个水果等等,大人的这些不自觉的行为,很有可能就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很值得关注和改进。
那在时间管理意识方面怎么培养呢?幼儿阶段的孩子每天的任务就是生活自理、游戏,可以和孩子对每天的任务做计划,知晓任务的大致时间和先后顺序。鼓励孩子把计划在纸上画下来。晚上和孩子一起来回顾当天做的事情,巩固孩子的任务意识,也促进反思与调节能力。另外,时间是很抽象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可以给一个计时器、沙漏等,直观地感知到时间的流逝。
幼小衔接,衔接的是思维,衔接的是能力,衔接的是发展。所以,不要打着“幼小衔接”的幌子过早的给孩子灌输小学化的课程,这不是“幼小衔接”的本质,也不是幼教工作的初心。
编辑 | 橙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