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在路边、在大街上遇到这样的场景:
当孩子哭闹耍混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不哭了!”
可是孩子才不理你呢,反而情绪越来越激动,哭到根本停不下来。
几个回合下来,家长就不耐烦了,开始吼叫孩子,哭声和骂声引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闲人围观,有的说孩子皮,有的说家长凶。
家长觉得面子挂不住,甚至开始打骂孩子,场面开始失控,整个场面整得鸡飞狗跳……
很多人都知道,孩子哭闹首先应该给予安抚,但关键是为什么你的安抚不起作用,孩子反而越哭越凶,一发不可收拾。
有没有想过那是因为你的安抚方式出现了问题。
孩子哭闹、生气原本都是特别正常的情绪宣泄,安慰不是制止,而是给予包容。
不压抑情绪——疏比导更重要:
当孩子哭闹时,请不要脱口而出“不要哭”、“不许闹”、“不许叫”,孩子的负面情绪在那里不疏导出来,即使强制制止,还是会转移到另一件事上,所以经常看到有人骂孩子,你这孩子今天怎么总是不听话,老跟我作对,你故意的吧?
不分散注意力——直面情绪问题:
看到孩子哭了,马上拿来玩具或食物分散注意力。这个招数很多人百试不厌,觉得非常有效,但慢慢的孩子脾气却越来越古怪,很难将就。逃避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让孩子直面自己的情绪问题,如果每次都是分散注意力,孩子永远也学不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不贴负面标签——情绪没有对错:
“这孩子怎么胆子这么小”“你太不听话”“脾气怎么这么差”,这些词语都间接在否定孩子的坏情绪,孩子认为哭闹、难过、愤怒都是不被接受的,于是开始压抑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不够好。
可是,情绪是没有对错的,出现不好的情绪也很正常的,不意味这个人不好。
我们要发自内心真正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了,他才会慢慢平静下来,愿意和你一起处理问题。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接纳?
真正的接纳是认同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而不是你重复叙述,反复提醒他。
我们看一个小案例:
户外活动时间,多多抱着布娃娃,准备给娃娃洗澡,这时玲玲走过去说娃娃不想洗澡,它还想玩一会呢,说着就一把抢走了多多怀里的布娃娃。多多懵了一下就大哭起来,老师听到后连忙上前安慰多多:“多多怎么啦?乖,我们不哭……”
老师的安抚会让多多感受到怎样的体验呢?
老师安慰多多场景一:
从表面来看,这句话里面确实做到了帮助孩子说出情绪和说明了情绪产生的原因。但是,你能听出这句话里面带有任何被理解被关心的情感吗?并没有!
这样的表达缺少了真正接纳的感情在里面,虽然孩子小,但是他们对情感感受很细腻,他们认为你根本就不懂他,所以,你安抚了半天,最后发现孩子还是在哭。
老师安慰多多场景二:
这样的安抚是不是更让人觉得暖心?
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好像孩子在向你抛一个皮球,你接住了这个球,他们就知道自己的情绪被你认可了,自己的意图被你了解而瞬间感到安慰,他们就会试图停止哭闹,渐渐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和你一起解决问题。
可相反,如果你没有接到这个球,他们的情绪就会被激化,觉得自己一腔更委屈,反而哭得更厉害。
我们接纳孩子情绪的过程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久而久之,当孩子独自面对挫折的时候,就会懂得如何去面对,自然而然的把接纳情绪化作为自己的情绪管理。
读懂儿童原创
编绘:浅兮
读
懂
儿
童
赋 能 教 师 助 力 成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