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主编探园#眼界#中国#乡村教育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7月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共同组织开展的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名单揭晓,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川中幼儿园)附属的川中社区大学乡村文化建设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川中社区大学,位于太行山南麓“侯兆川”中部的河南省辉县市西平罗乡东沙岗村,服务周边15个村落,是“以农民终身学习启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公益项目。推动和执行这项事业的志愿者们,是由川中幼儿园的28名老师,以及来自中国农大、河南师大等高校的4位老师共同组成。
2018年,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年会现场,三千与会者被一所“另类”幼儿园的故事打动。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孙庆忠教授、川中幼儿园郭文艳园长分别讲述了在山区农村,依托幼儿园办起社区大学,又通过改变乡民、改变乡村文化环境来惠及儿童的故事,引得现场阵阵掌声和热泪盈眶。
本期,要探访的便是川中幼儿园及其社区大学,和它的缔造者们。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盘上侯兆川



01/

日益衰落的乡村群落里

藏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乌托邦

川中幼儿园位于侯兆川中心区域,所以名为川中。要进入侯兆川,须得走一段很艰难的盘山路,一面靠着大山,一面紧临悬崖。当地人又称“盘上”的地方。川中幼儿园的老师们大多住在市区,2012年,他们选择“上盘”,把这里当作了根。
传说中,侯兆川的名字意味着“斗米王侯,亿兆将相”,是一块宝地。不过千百年来,并未有多少故事发生。和全国各地乡村一样,可见的,是日益衰落的村庄、越来越少的乡民。男人外出打工了,老人、妇女、孩子便被“剩”下来。当地老人说,日子怎么过呢?“守着日出看日落”。妇女们,则常常出入麻将室,或者,就在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中辗转。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寂静的村庄
但不知从哪时起,侯兆川不一样了。
打破落寞的,是幼儿园。
早上7:30,有家长陆陆续续带着孩子入园,多为爷爷奶奶。老远得,就在跟门口晨接的老师打招呼。乡音是难懂的,但却是令我们这些外人感觉十分亲切,有点像小时候的乡里乡亲鸡犬相闻,又或陶渊明诗所写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这些爷爷奶奶们都是川中幼儿园学员。不,准确地说,是川中社区大学的学员。他们每周有2次课,课程可选修,美工、绘画、舞蹈等等,上课的老师们就是川中幼教人。不止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参加。每年夏天,川中幼儿园老师会组织一场盛大的节目汇演,是当地人心中无可比拟的“浪漫之夜”。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每周二、四下午,学员们赶来幼儿园上课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每年6月社大庆典演出,成为当地人的“浪漫之夜”

大门处有一个“茅草屋”,扫帚毛作屋顶、稻草作屋子、墙壁背后挂着玉米、辣椒,十足的乡村风。进入园内,走廊上挂着孩子作品,也有家长的,豆贴画、国画等。班级的室内也跟大多幼儿园无异,根据主题和时节有不同的呈现。不过,材料可都是玉米皮、废纸箱、干秸秆、枯树枝……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旧瓶盖、枯树枝、废纸箱、干秸秆……老师们变废为宝
放学前的半小时,是亲子共读。有许多上了社大课的年轻妈妈,课程结束后就顺便过来和小孩读书。图书室里坐得满满当当,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也耐心地给孩子指读。一位妈妈告诉我们,她的孩子回家就缠着她讲故事,她被孩子带动得也捡起书本,甚至在家长圈里成立了一个读书群。
一所幼儿园是如何让寂寥的乡村活跃起来?一所乡村幼儿园如何能做到家庭、社会、园所相结合的教育?它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每天放学前的“亲子共读”时间。起初,家长们还不适应,后来逐渐将阅读延伸到家庭。


02/

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这个世界有一个人叫张青娥

一切要从老园长张青娥讲起。
现任园长郭文艳与张青娥结缘最早。十几岁时,小郭文艳就知道,本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爱钻研、爱思考、很勤奋”,别人打闹时,她总一个人读书。第一次见,短发、戴眼镜、皮肤白净、很干练,像个“女学者”,并为之“深深吸引”。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现任园长郭文艳
机缘巧合下,郭文艳毕业后在新博学校实习,张青娥时任校长。对刚参加工作的郭文艳来说,张青娥的严厉让人“害怕”,“她不允许你有一点工作不到位”。第一天,郭文艳被分配到幼儿园后院捡石头,张青娥忙到忘了招呼,她和同事一直捡到天黑也不敢走。那时流行染发,姑娘们相约去县城里染,美滋滋地回来,被张青娥一顿批评,又连夜赶去县城染回黑色,慌乱中还弄丢同事的自行车。
在一年级教数学,自认工作“说不上特别优秀,但也算得上认真”,但是有一天,张青娥走进办公室,当着大家的面,对郭文艳劈头盖脸一句,“你是小学部最懒的老师!”十分委屈!“想哭,但不敢当面哭,就偷偷哭”。之后她暗下决心要把数学教到最好,后来得了全县第一。
工作四年后,郭文艳有了孩子,离开岗位,专心在家相夫教子。等儿子快到读幼儿园的年龄时,才猛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空虚。想去幼儿园。她想到张青娥。那个“让你不敢放松,不敢停下来”的人。她对母亲说,“我如果去干幼教的话,我只认定张青娥,不然我就不做”。2008年,适逢张青娥在芳源幼儿园,郭文艳立刻去追随自己的偶像。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老园长张青娥和家长交流
张青娥多年来一直走在河南省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她曾担任辉县市最大幼儿园的园长,又带出草创期的新博学校,并创办芳源幼儿园。2010年,她将同济学校从生源紧张、几乎倒闭的边缘拉回,重获新生。在每个学校,张青娥都有不同的教育创造。
2012年,已患癌症正在北京化疗的张青娥,主动请缨创办川中幼儿园。郭文艳也跟随张青娥加入川中团队,“因为她要来,我好像就应该跟她来,没有其它想法”。
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张青娥递给郭文艳一本《陶行知文集》,让她读一读其中做了标记的一段话,那段话她现在还能背: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的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他们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03/

你们年纪轻轻

想干一番事业,跟我到农村去 

不知为何,你总会不自觉地被张青娥吸引。2012年,河南省对98级中师生重新安置,已离开教育领域十年的李小娟走到人生岔口。此时她刚参加完教育局“川中动员会”,面临艰难抉择。
一边是尚存的教育梦想,一边是川中幼儿园客观条件,“一周只能回家一次,很难兼顾家庭。”第一次见到张青娥,“个子矮矮的中年女人,脸色蜡白,但目光犀利。她的话好像有一种魔力,能激发你心中的梦想”。张青娥对在场几位年轻人说,“你们年纪轻轻,如果真想干一番事业,跟我来!”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张园长在种植园里插红薯苗

于是,2012年夏天,一群年轻人背上行囊,牵着小孩,经过九曲十八弯,颠簸近两个小时,来到四面环山的川中盆地,要在偏僻、落后的川中干出一番事业。干什么呢?张青娥说,“我们收费低,但是教育质量不能低”。她一边在北京接受治疗,一边参加北师大培训学习,同时四处寻师访道,确定要立足本土教育,开发乡土课程,走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乡村教育之路。
说干就干。幼儿园西边有一块60亩工程用地,因资金不到位,一直荒着。开园前两个月的酷暑里,一群没种过地的姑娘们挽起袖子,在荒草比人高的地里垦荒。生着病的张青娥也下地拔草,由于病痛,手很快就肿了一圈。不能下地,她便在旁边给老师们加油打气。大概连续干了个把月,“生态种植园”初具规模。
开学前半个月,教学楼空空如也。老师们索性住进幼儿园打扫卫生、做环创,各种废旧利用。在没水、没电,甚至洗漱如厕都要走到两里外的临时搭建点的条件下,老师们却如同“着了魔”,有时忙到半夜,自家孩儿们早已坚持不住,在纸板上睡着了。开学后,白天整理园所、做环创,晚上加班加点读陈鹤琴、研究《指南》、开研讨会,日夜不停。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干大事,当如鹤琴是。
 
 

04/

从无数个“我”

变成了“我们” 

这些原本在城里生活的老师,是如何变成“川中幼教人”呢?很难说清。
对于团队中更为内向敏感的房玉苹老师来说,如果说种植试验田称得上“累”,那么开学初期简直是“精神的煎熬”。处于焦虑期的她带着一群刚入园尚处分离焦虑期的孩子,自家儿子也刚上幼儿园。加班开会、研讨、布置环境、排练节目……“一个月干了以前三年的工作”。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房玉苹和班上的小朋友
“那时候能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看一会儿星星、陪儿子说说话都是奢侈了。半夜里孩子会突然哭醒,有时还会哭得吐在床上,半夜洗床单也是很正常的事了。”各种情绪积压在心里,两个月下来,她直接从92斤瘦到84斤。家人难以理解,自己也很怀疑,这一切有意义吗?
有这样感受的不止房玉苹一个人。最初很多人都没想过,会在这里一待就是7、8年。他们更多是想,“熬上三年五年就必须走”“我一定要成为第一个调离盘上的人”“每周刚上盘就想下盘”。
除了工作的繁忙,最让老师们难过的是家长的不理解。
张青娥常对大家说,“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家长。”在她的设想中,要“靠成长教师来发展园所,靠成长家长来成就孩子,办学校、家庭、社会真正三结合的大教育”。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老师们走进村民家中
但是,对初入侯兆川的老师,要让村民们接纳,以及接纳新的教育理念,还有很长的路。比如,让家长给孩子买油画棒、跳绳、篮球等,家长不愿买。就更别说幼儿园常态活动的开展如游戏,种植,节庆等了。把孩子送来就是为了学习的,弄这些做甚?
但是一点点去做,就会发生改变。
2012年冬,一场大雪将上盘近60里路封住,车辆无法通行。为了周一能正常开园,老师们选择徒步前往。第二天,家长们扛着扫把、铁揪来帮幼儿园清理积雪。一位妈妈握住老师的手,“下雪了,老师们可以停课一天啊,没想到你们会走着来!”
于是后来,老师要开发自然课程,家长们就运来石头、玉米皮;不知当季该种些什么,便总有爷爷老师入园帮忙;春天给学校送蔬果野菜;冬日端来热腾腾的饺子;天蒙蒙亮就来班上的自留地拔草……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给种植园浇水插秧、铲雪、收拾玉米皮……家长义工们也成为了川中团队一员
教育成了心心相印的活动。

对老师们来说,这不是简单的“家园共育”,而是从无数个“我”变成了“我们”。

 

 

05/

我想在川中办出最优质的幼儿教育 

乡村幼儿园,最不缺的就是大自然大户外。所以,在课程设计上,一年四季以及山川河流都成为课堂。深冬特难熬,老师们创造性地生成“严冬”课程,以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斗鸡”、滚铁环,成为操场上美丽风景线。还有树叶、石头、玉米皮课程,总之,万物皆课程……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万物皆课程。在地里进行的“寻宝”课程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户外锻炼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活泼快乐的孩子和老师们
张青娥是循着陈鹤琴的道路前进。如何将理论化为实践,如何做出“我们的”,在这件事情上她从未停歇思考。有一次与河南师范大学刘晓红教授在一起谈论,川中幼儿园以什么为特色和载体。一定是乡村,不能是城市,一定是本土资源,不能照搬他者……“葫芦!我们有60亩土地,可以种植葫芦,葫芦不仅存放时间长,还可加工成工艺品,将来开发出葫芦产业,解决家长就业问题。”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大面积的葫芦在种植园里生长起来
刘晓红没有想到,一个简单对话,就引发张青娥对教育特色、教育产业、农民生存等问题的探讨。想到就做到。开学后立马派老师和家长去学葫芦工艺、大面积葫芦种起来。这只是一个缩影。在那之后,石头、树叶、玉米皮、插花、编织等一系列生态教育应运而生;电视节目“变形记”热播,川中便有了“上山进城土留学”活动;为了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创立妈妈教育创业队;家庭教育讲座在幼儿园展开……
凡是对孩子有益的,马上去做。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2013年6月,当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第一次走进川中幼儿园时,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时已经放暑假,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们正在种植园里热火朝天地插红薯秧。这和他以往走过的乡村不同。
从2011年到2013年,孙庆忠两年间跑完七省八县,在这些乡村学校里,他感到“失重”。“他们(农村的孩子)可能还生活在乡间,但山上的动植物与他们无缘,触目可及的河水因封闭的校园而无法亲近。更有甚者,对自家屋舍前后种植的蔬菜全然无知。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对于农业的认知、对乡村的记忆变得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出人头地、告别乡土。”
但在日益破败的村庄里,一所幼儿园竟能发动如此多的家长参与园内活动,他依稀看见乡村复苏的希望,看见通过乡村基础教育变革复育乡村文化的可能性。
张青娥曾对孙庆忠描绘自己的教育理想:“我想在川中办出最优质的乡村幼儿教育,让小手牵大手,让学前教育影响并改变孩子的家长。”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2张图片▲孙庆忠教授走进川中,和幼儿园老师们开座谈会

 
 

06/ 

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件大事

社区大学开启的美好乡村生活

当孙庆忠向张青娥提议,“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件大事”——在山区办一所社区大学时,两人一拍即合。2014年5月30日,以川中幼儿园为依托创办的川中社区大学正式揭牌。川中社区大学成立。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3张图片

▲川中社区大学揭牌仪式
越来越多的家长走进来,被影响,被改变。一切正如孙庆忠描述的那样发生着,“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每位社区大学的学员也是一粒种子,我们‘把种子埋进土里’,乡村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就可以预期了。”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4张图片

▲在社区大学,老人们排练快板节目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5张图片

▲孙教授为社大学员们上课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6张图片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7张图片
▲共读年刊。社大每年印一本年刊,现已第五年,书里也含学员们的文章
此时,张青娥的身体已经愈发虚弱,但内心深处的教育梦却愈燃愈烈。她说,“我是用教育为生命疗伤。一场大病让我视教育为生命,我要将生命托付于教育;人的生命长短不由自己说了算,但一定要活出生命的价值,办好一所学校,就等于让我的生命得到无限增值。”
2015年,郭文艳接替老园长,成为川中团队新的领头人。一开始信心不足,压力山大。此时,社区大学开办不久,家长们积极性不高,没几个学员。孙庆忠关注社大的发展,多次鼓励老师们坚持。“我们咬牙坚持,自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依然去鼓励别人。”
咬牙坚持、做,几乎是郭文艳从小到大都不会绕过的字眼。小时候,姊妹5个,她是老大,很多事情自然落在她身上。家里10来亩地,暑假几乎每天下午都随妈妈在地里拔草。顶着三点钟的烈日,汗水不停流淌……后来长大了,暑假里的种植园荒草疯长,她带着老师们回校清理,早上5点多起床,烈日下干活,坚持10多天才清理完60亩地杂草。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8张图片

▲社大课程结束前,大家合唱手语歌《生命之河》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麻木,人家都累了,我竟不知累,觉得有点傻。”
傻傻地,跟在老园长、孙教授等领路人后面“往前冲”。在老园长的影响下,郭文艳形容自己“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她的教导下成长为一位稳重、成熟、有思想的教育者”。当她感到疲惫与焦虑时,让她坚持下来的,是川中的兄弟姐妹们。“在一起八年,每天都这样生活,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任何困难一起冲,任何荣耀一起分享。”如果说川中幼儿园所探索的社区大学模式,可以成为中国乡村教育蓝本供参考的话,经验就在这一句话里了。
从一个人默默去田间地里干活,到大家逐渐拧成一股绳,郭文艳逐渐形成自己的领导风格:把自我放低,有什么事自己主动做,然后带动大家。
他们正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29张图片

 ▲川中幼教团队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30张图片


先是幼儿园老师,后来又兼社大老师;先是一个人,后来是把自家孩子也带了来;先是艰难凑出一篇观察日记,后来是办川中年刊、甚至做侯兆川文化丛书;先是太行山南麓下的一小块盆地无人知,后来是走出大山,来到北京、南京、成都、深圳……

一开始困难,绝无可能,后来是埋头耕耘不问前程,一晃八年过去了!这便是川中幼儿园、川中社区大学的缔造者们,走过的路。
郭文艳无疑是幸福的,她有许多好伙伴。“李小娟,性格爽朗,有什么事都冲在前面;房玉苹,特别有韧劲;张靓,有号召力,特别细心;宋琪,文字功底最好;王栋臣、崔凌飞,为数不多的男老师,灯坏了、锁坏了、电脑坏了,主动去修……”
有人心疼这群本就柔弱的老师,“乡村复兴与建设”的命题太大。然他们没想那么多,只是做,一直做,一直在这里做。是把生命炼进事业,炼进这片土地。
哪里是什么家园共育,家园社区三位一体,那原本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话用得太泛滥了,但此处必须说。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31张图片

              


童年的意义是什么,儿童正在如何度过他们的童年?

在那个叫幼儿园的地方,正在如何发现和支持儿童?

教育者如何消除偏见与误解,走进儿童世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出发。

寻找那些不断革变的教育者,

探寻那些追求更好可能性的幼儿园,

忠实记录教育进步的今天,

人们对儿童的发现、尊崇与唱诵。



文字/汤成米

编辑/张小满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32张图片

对话丨鄢超云: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对疫情的思考绝不能停止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32张图片

活动案例|每个孩子都梦想有一架自己的“战斗机”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32张图片

回望幼教人| 蔡邦琼:用52年时间书写四个大字:人民教师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32张图片

特别策划丨幼儿教师假期充电的N种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32张图片

思想会|一名西部山区幼教干部的看见:真正的幼儿园是和大千世界融为一体的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幼师课件网第37张图片

如果喜欢,欢迎“赞”“在看”“分享”三连击哟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文幼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主编探园丨被群山环绕的侯兆川,或可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蓝本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