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看见幼教人#眼界#人民教师#幼教
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明确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幼儿园收三足岁到七足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
幼稚园更名为幼儿园,结束自1922年壬戌学制定名、沿用30年的“幼稚园”名称,也标志着新中国学前教育开始新的发展历程。
出生于1935年的蔡邦琼,彼时也开始踏上她作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漫长征程。本期,我们跟随在幼教战线上奋斗了长达52年之久,见证了共和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她,人们亲切称为的蔡婆婆,从她的学习与工作,实践与开拓中,去看见一代老幼教人的风采,看见中国学前教育事业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
蔡邦琼
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1953年参加工作,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先后在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成都市东城区教研室、成都市东城区教育局、成都市妇联托幼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工作。2005年正式退休。
1935,红军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于懋功东南的达维地区(今小金县)会师,开启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要过。成都市东门大桥油篓街蔡姓人家,在此时诞下一女,瘦瘦小小,取名蔡邦琼。是家中长女。后又陆续生4个妹妹,3个弟弟,生养7、8个小孩,在当时是平常。待蔡邦琼长大3、4岁,便送入离家不远的崇德里,那里有一个教会办的幼儿园,明德幼儿园上学。
▲成都市崇德里旧照
有一个女老师,姓何,30来岁,衣着朴素,个子矮小,大约不到1.4米,是个身体有残疾的人。不过,这并不妨碍她是一位好老师。每天,她早早地上班,在幼儿园门口做晨接工作,每个孩子来,都笑,都一一拥抱。后来的现在,已经85岁高龄的蔡邦琼回忆起自己幼儿园的何老师,依旧是温暖满满。她说,这个何老师很爱孩子,悉心照顾每个人。要是你不开心了,哭了,她总会来抱你,安慰你。
有一次,小朋友们发生冲突,其中一个受了小伤。家长就跑来对何老师破口大骂,并且说了很多侮辱性语言。事后,何老师很难过,但一声不吭,继续满脸笑容地和大家一起玩耍。
“我记得自己当时很生气,并且我想,我很喜欢何老师,我以后也要做何老师这样的老师。”
一个三四岁的娃娃,敏锐地观察与感知着周遭的世界。他们天然地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在当时社会困顿,成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环境下,何老师给予孩子们无尽的爱与温暖,使蔡小朋友终生难忘。
“长大以后要当何老师一样的老师”,一个小小的种子便在心里种下了。
▲抗战时期的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
长大后,其实就是15岁,蔡邦琼果然进入了“当一名老师”的队伍。她考取当时的华英高级女子中学,保育班。后来,学校又与四川省第一师范学校合并。1953年,蔡邦琼从幼师科毕业。同年8月,于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报到,年轻的姑娘成为年轻的老师,实现儿时梦想。
这是生命开初,一个幼儿教师给蔡邦琼的启蒙。蒙,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与幼儿教育最为贴切的字眼,是教育启蒙,童蒙养正的意思。在《易经》中的蒙卦是这样描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是说,泉水始流出山,一路必然曲折有险,在这初期阶段,教育者要以榜样,以行动,去培育孩子的品德品质,奠定一生发展的基础。
在最初,她感受到老师的爱。而现在,她也要去行老师当行之事。
袁丽华(1930-1968),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师,全国第一批特级教师,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位教授语文的老师,可是非常不一般。她非常重视培养儿童的读写能力,著有《怎样培养儿童读写能力》。在小姑娘蔡邦琼看来,袁老师不但是个语文老师,她简直就是一个表演艺术家。她的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
她还非常地别出心裁。为了培养儿童的注意力,竟在教室里放了兔子。兔子活泼泼,眼睛滴溜溜,在教室里四处溜达,孩子们也可以心无旁骛,专心于眼前的学习。
“她长得很好看,课堂又很有趣,孩子们的语文水平都发展得很好。”蔡姑娘觉得,这简直就是自己的偶像。后来她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心里便暗暗发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创办于1914年,前身是加拿大教会开办的“树基儿童学园”,第一任校长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教育硕士蒋良玉女士。从建园以来一直秉持“尊重人的自然发展、激励人的自信发展、成就人的自主发展”的“三自”理念,坚持“游戏为儿童基本生活”的办园原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将游戏视为研究的重点,构建“幼儿自主游戏”与“单元教学活动”为一体的“自主游戏化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游戏”为特色的幼儿园。这些都后话。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幼儿园的情况是怎样呢?在当时,成都市的幼儿园数量很少,公立大概七、八所,教会办的有二、三所,民办的有几所。幼儿园是作为社会福利性机构存在,最大功能定位是托幼、解放家长、解放妇女劳动力,让妇女可以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重点不在教育。因此,老师们最重要的职责是看管和照顾孩子,被称为“保姆”;幼儿园里的活动大多由老师主导的,孩子们没有选择的自由。幼儿教师几乎没有培训和进修,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更谈不上科学研究。
要改变现状。1953年开始,在“两条腿走路”(公民办并举)方针下,幼儿园数量开始增长。从1953年的0.55万所,1957年增加至1.64万所。其中教育部门主办的幼儿园,1953年为0.39万所,1957年增加到0.44万所;其他部门办园(如工矿、企业、机关等部门主办的幼儿园),1953年为0.05万所,1957年增加到0.34万所;民办园(集体),1953年为0.11万所,1957年增加到0.86万所。
蔡姑娘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便赶上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开始了如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的幼教事业发展。
建国初期,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新中国,提出向苏联学习。1954年,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研室编写《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形成受苏联影响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基本观点。
第一,强调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二,强调系统知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把教学引入学前领域)。第三,主张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第四,在课程上实施分科教学。第五,重视集体教学。
在此背景下,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提倡“创造性游戏”,旨在改变老师在儿童教育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变教师中心为儿童中心,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游戏,这在当时看来是有点骇人听闻的事件。谁来搞?如何搞?深受成人控制第一位的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以儿童为中心,去解放儿童的天性?几乎不可能,所以也就没人干。1954年,年轻的小蔡老师主动接受了这项任务。
没人干,我来干,我相信可以干好。年轻人的朝气和勇气,很快就被现实打败。
在实践初期,选择玩具、选择伙伴与收回玩具等环节常常是一片混乱!上午的活动“战场”还来不及打扫,午餐已经需要准备……一天下来,疲惫不堪。
但是小蔡老师没有气馁,她把全身心放在工作上,并且摸索出自己的工作方法——每天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发现孩子的需求;坚持每天进行反思,将教学效果和点滴经验教训及体会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每天在把最后一个孩子送走后,便开始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
▲时光在指缝间溜走了
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周基本无休。因为除了教师的工作,她还担任区团总支宣传委员。一天工作结束,还要从三幼步行约莫半小时到达位于东丁字街的区团委办公地。做活动,做交流,做汇报,每每到晚上11点才回家。
星期天也不休息。星期天正好是心无旁骛做教玩具的好时机。当时的初恋男友,也就是后来的丈夫,现在的郑爷爷,那时候还是少年,鲜少的见面时光,便是在做玩教具中度过。
吃螃蟹者,坚持者,全情付出者,最后摸索出在我国开展“创造性游戏”的路径。提炼出“创造性游戏”的实施途径:通过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如何选择玩具、如何选择伙伴、如何收拾玩具从而树立规则意识。很快,这项改革在全市、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也因此,蔡邦琼被评为区、市、省等各级的先进工作者。
▲蔡婆婆和老伴
这一年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先进工作者会议,四川共有14名先进工作者参加,其中一名幼教人便是蔡邦琼。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教育团体。远远地,队伍中的蔡邦琼见周总理向自己走来,心跳加速,紧张得不得了。和周总理握了手!这件事成了她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还接着来,下半年,刘少奇到成都接见各行各业以及妇女界的标兵,蔡邦琼参会。期间,刘少奇关心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对小蔡老师说:“幼儿教育工作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基础打好了,影响幼儿的一生,你要好好干哦。”
接下来的连续四年时间,她都作为先进、模范屡次进京参会领奖。
这是国家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果。从1956年到1960年,四年间,教育部连续颁发若干文件,旨在发展和规范学前教育事业。比如,1956年颁发《关于组织幼儿教育义务视导员进行视导工作的办法》,提出要“广泛就地组织有经验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担任义务视导员,在教育行政部门幼教科(或组) 的领导下,进行视导工作”,义务视导员“有责任传播优良的工作经验,帮助各园提高工作质量”。
颁发《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的规定》,规定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如睡眠、户外活动、早操等。1957年9月,教育部幼儿教育处主办的季刊《学前教育》正式公开发行,为幼教工作者搭建了经验交流的平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刊物。
▲1957年第一期《学前教育》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全国应在3-5年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使学龄前儿童大多数都能入托儿所、幼儿园的任务”。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提到,“要办好托儿所和幼儿园,使每一个孩子比在家里生活得好、教育得好,使孩子们愿意留在那里,父母也愿意把孩子放在那里。
祖国山河一片红。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刻划出不可磨灭的记忆和勇往直前的未来。
1958年出席全国和四川省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当选成都市东城区人民代表。这些都是荣耀时刻。
暴雨来袭,必有征兆。1958年8月,教育部主办的《学前教育》杂志停刊。1961年,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全部停止招生。教育部幼教处和幼儿教育研究室均被撤销。1961-1965年,幼儿园数量骤减至1.76万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数量减少至0.44万所、其他部门办园数量减少至0.48万所、民办园(集体)数量减少至0.84万所。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十年浩劫,我国教育事业遭受重创,教育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学前教育也是如此。学前课程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原本的课程体系也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空白期。
对于一个刚刚登上人生巅峰的青年教师而言,一切发展太过迅速。前一秒还是光芒万丈激情四射,下一秒就跌入谷底。由于“红得发紫”的原因,蔡邦琼成为了“被斗争”的那一类,写满“罪行”的大字报贴得到处都是。被批斗、游街、写检讨,关小黑屋;然后就是扫厕所,扫操场,喂猪,值夜班……
就这样整整八年过去了!文化大革命末期的两年,随着社会渐渐恢复正常,小蔡老师又开始回到班上工作。
经历了人生漫长的至暗时期,回归到常态生活中的蔡老师又开始兢兢业业。身心重创之后,仍然怀着一腔热爱和身体力行,她,一个10多岁就入党的党员,显现出异于常人的胸怀。她说,伤害肯定深重,可是我不怪他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历史洪流中身不由己的小小因子,选择都是瞬间发生,不能因此给人贴上道德标签。
经过10年动乱,1976年开始,我国教育开始全面恢复。1976年至1990年间,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实现了由沿用“苏式”模式到初步改革阶段的转变,尤其是1981年《学前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的颁布,更是促成学前教育课程的变革。80年代,国外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理论逐渐被引入中国,特别是蒙台梭利、杜威、布鲁纳、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在我国广泛传播,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新的思想在萌芽,新的改革在推进。文革后,蔡老师被调至东城区教研室做全区的教研工作。刚刚经历了重创的社会,百废待兴。为了激发区域内教职工积极性,将幼儿教育工作推向正轨,她迅速干了三件事。
第一,组织全区教研小组,如语言组、健康组、常识组、体育组、音乐组等。没有教材,就发动幼儿园各自渠道去寻找,然后复印分发给大家,开始进行实践研究。
第二,组织全区体育运动会。且此次运动会影响力颇大,波及全市其他区县,并连续三年进行。
三件事情先后以及并举,轰轰烈烈。一时间,幼儿园教职工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因蔡邦琼工作的成绩,她先后被调入市妇联托幼任办公室主任、福利部副部长,在机关工作了两年,十分不耐!这位立志一辈子当老师(也不当园长)的同志,还是想回到教育一线。四处游说,也哭了好多次。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已过四十不惑的蔡邦琼终于如愿以偿,以“不要编制,不要职务”的代价,换来在市教育局继续主持教研行政的工作机会。
▲80年代,蔡邦琼(左二)在省直机关婴儿园观摩游戏活动
接下来的八年,组织全市幼儿园搞活动、学习、教研、入园诊断等等。同时,还负责成都市幼教研究会的秘书长工作。1985年,蔡邦琼被评为省、市幼教研究会积极分子,并在幼教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但幼教工作并未停歇。又被返聘,陆续在新办的幼师附幼工作,三年就完成一级园评定;在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同校的“张燕生、李少康两位老师的课上得很好,对我专业影响很大”。期间,还带一些徒弟。比如那时幼师学校的学生,如今主持金苹果教育集团工作的夏晨伶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说,“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去师傅蔡邦琼老师家里‘搞课题’,很多教研内容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启的,立项、讨论、修改,大家整天整天的待在蔡老家。在学校的时候,蔡老就对我们这些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一生都十分关心成都学前教育的发展”。
▲和昔日的同事、朋友在一起的聚会
90年代以后,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进行整体改革。90年代前中期“学前课程变革的主题更加鲜明,出现游戏课程、情感课程、领域课程、生存课程、上海新课程等多种课程实践。”9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化交流加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总之,9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都逐步扩大,学前教育课程研究百花齐放的局面也已初步形成。
在一个适宜的土壤里,蔡邦琼老师继续发光发热。一直到2005年,70岁的她才再次退休。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为共和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同志联合颁发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全国获此纪念章的幼教人士共有三位,蔡婆婆便是其中之一。她十分激动和深受鼓舞。对她而言,小小勋章,非个人荣誉,乃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见证。
▲参加成都市一年一度的幼教老友会
▲和幼教战友在一起
▲人文幼学小伙伴访问蔡婆婆
每天早上7点,蔡邦琼婆婆准时起床,自己做做全身按摩,舒活一下筋骨。早餐后,开始学习,主要是幼教内容。如瑞吉欧、蒙特梭利、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老师的文章,以及全市的科研成果资料轮番看。因患白内障,不适感总令眼睛时不时流着泪,无论看电视,还是书报,每次最多看半个多小时。再换耳朵,听听中央台、国际台广播等。
85岁的她,因为常年高血压、严重心脏病,已经不能在小区内逛一逛了,至多在走廊来回几步。但她还是那么那么地关心学前事业。她过去的徒弟、同事、闺蜜们,时常给她电话汇报学前近况。徒弟夏晨伶说,每年至少两次,自己都会主动向蔡老汇报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如果太忙没有去,蔡老还会打电话追问。”
敢为人先、甘于奉献。蔡婆婆当得起“人民教师”四个大字。这位几乎是现在成都幼教界所有中流砥柱们的老师、引路人、支持者,总是谦逊低调,她说我没有做什么,我所做的远比不上现在的年轻人。
如今,蔡婆婆最大的心愿是:保护好身体,想要活得更久一点,好看着你们,看着心爱的幼教事业有更大发展。
编辑/汤成米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特别策划丨幼儿教师假期充电的N种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思想会|一名西部山区幼教干部的看见:真正的幼儿园是和大千世界融为一体的
主编探园丨如何对待生命早期最重要的1000天?不要再空了吹了!
对话|老师在活动中什么也不干,也算专业化地支持了儿童吗?
书影鉴丨当由衷热爱儿童、愿意和儿童一起生活,教育才能真正地发生
如果喜欢,欢迎“赞”、“在看”、“分享”三连击哟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文幼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