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阅读培训的关键期
人的大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所有人类的行为都可以追踪到神经元的联结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胞体树突之间的联结处叫做突触。突触密度在出生后迅速发生变化。大脑突触生长最快时期为儿童早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在2002年第2期《教育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的文章《脑科学与素质教育刍议》中提到:“4岁左右的儿童,其大脑皮层各区的突触的密度达到顶峰,约为成人的150%左右。在整个儿童期,突触密度保持在远高于成年人的水平。到青春期,大脑皮层启动某种尚不清楚的机制,开始裁减突触数目,其突触密度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就是儿童时期大脑神经突触的生长呈倒U型理论。
开发潜能的启示与实践建议
儿童突触生长的高峰期是智力发育最快的时期;学龄早期,脑的学习速度最快。在这个阶段,新奇和重复的刺激(含气味、声音、景象、触摸等)对于脑的发展极为重要,能够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儿童的早期学习和早期教育特别值得重视和研究。但0—6岁儿童的学习不应当学科化,应该是玩中学、学中玩,游戏、玩耍、活动、摆弄、涂鸦应当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
0—2岁,动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从翻身、移动、转头、甩手到抓握、踢腿、两手交换物件,再到爬、坐、站立、行走,幼儿的动作发展逐渐从大动作发展过渡到精细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重视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和赞赏。同时,家长还要关注幼儿认知的发展,尤其是听觉、视觉的发展,注意婴幼儿聆听、观察、模仿等行为,与婴幼儿一起玩耍、游戏、涂鸦、听音乐、猜谜语,为幼儿讲故事、唱儿歌、读唐诗、猜谜语……重视婴幼儿兴趣、情感的培养,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婴幼儿动作发展和认知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6岁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仍要坚持玩中学、学中玩,重视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要加强母语的学习。针对不同特点的幼儿,家长可以根据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制定符合幼儿特点的个性化发展方案。此时,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万不可拔苗助长,让幼儿参加各种兴趣培训班,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徐崇文教授及其团队经过研究,根据幼儿脑部发育的状态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将3—6岁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培训阶段。
第二阶段——前识字阶段(4—6岁)。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早期接触汉字时,可培养他们对汉字的情感和兴趣,以便幼儿能够爱上阅读,进而帮助幼儿尽早实现自主阅读。
当代脑科学研究成果中对教育最有价值的启示之一,就是发现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是在6岁之前。幼儿识字往往是将文字作为刺激物和媒介来激活大脑,建立快速通道,在脑中认识、记忆文字。为此,幼儿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时,家长与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更多非正式的与文字互动的机会,让幼儿从这种互动中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并逐渐将这种理解过渡到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以此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互为递进的,每个发展阶段仅以幼儿脑发育敏感期为参考拟定。对幼儿个体来说,必然存在不同的发展差异性,因此,三个阶段的年龄划分及目标和序列并不是绝对的,这只是一种总体趋势上的参考指标,对照这个指标幼儿可能出现超前或滞后的情况,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该进行适度的调整。
二、科学把握大脑发育的关键和学习的敏感期
⑴ 婴幼儿时期家长和学校要特别关注视力、听力、运动能力的发展,要注意保护视力和听力,避免负面的影响和损伤。
⑵ 重视幼儿语言的学习,探索早期阅读、开发语言潜能的方法。
1. 基于敏感期的2—6岁幼儿故事表演序列表
2.抓住敏感期开发幼儿故事表演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发现2—3岁幼儿表演敏感的萌芽之旅。2—3岁的幼儿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就想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在托班模仿教师和别的小朋友的行为,并且他们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动作。同时,喜欢重复也是此年龄段幼儿的显著特点,他们喜欢重复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同一个故事,喜欢重复做某个动作。根据这样的年龄特征,结合幼儿敏感期表现,教师可组织2—3岁幼儿开展“欣赏故事——模仿回应”的故事表演活动。
温馨贴士:
开启3—4岁幼儿表演兴趣的对话之旅。3—4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期,这个时期的幼儿模仿能力强,喜欢学故事中角色有趣的动作和声音,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根据这些年龄特点,教师或家长可结合幼儿敏感期的表现,组织3—4岁幼儿开展“欣赏故事——玩故事游戏——模仿对话”的故事表演活动。
温馨贴士:
① 教师或家长可以适时扮演角色介入幼儿的表演活动中。如扮演“猪妈妈”,帮助幼儿创设真实生动的故事场景,引导和提醒幼儿对话,使他们在玩、演的同时学会表达。然后教师或家长可利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来感染幼儿,通过这样的互动,使游戏逐步向表演过渡,体现表演的价值。
② 教师或家长可根据不同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或多个故事场景。如《小猪奴尼》可以创设小猪的家、泥坑、草地等多个故事场景,帮助幼儿理解在不同的场景里有不同的表演。而《小兔乖乖》中故事场景相对较少,教师或家长则可以创设两个小兔的家,充分满足幼儿相互模仿表演的需要。
探索4—5岁幼儿表演潜力的角色之旅。4—5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事物的理解力逐渐开始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有了一定的词汇储备,能清晰的谈话,因此游戏表征水平有所提高。根据这些年龄特点,教师或家长可结合敏感期表现,组织4—5岁幼儿开展“欣赏故事——玩故事游戏——塑造角色”的故事表演活动。
温馨贴士:
① 多途径丰富角色的内涵。教师或家长可充分利用4—5岁幼儿敏感期的表现,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各种表情的图片,然后对着镜子模仿练习,也可玩各种表情游戏。同时,教师或家长还可以选择合适的VCD,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肢体动作、语言和表演等,如《猫和老鼠》等。
② 采用讨论的方式有效推动。如果教师意识到个别幼儿的问题其实可能是普遍性的问题,很可能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良好契机时,就需要教师采用讨论的方式有效的推动。既可以是分享式的集体讨论,也可以是即兴的小组讨论。
激发5—6岁幼儿创造表演的挑战之旅。5—6岁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也有所增强,他们在角色游戏中能综合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根据这些年龄特点,结合敏感期表现,教师或家长可以组织5—6岁幼儿开展“欣赏故事——表演故事——创编故事”的故事表演活动。
温馨贴士:
① 善于捕捉幼儿表演敏感期。创造的火花总是一闪即逝的,敏感期的表现也是如此,如果教师不能在那一瞬间捕捉到,那么,很有可能将幼儿的这个敏感期推迟。
② 营造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表演环境。挑战性的环境是动态的,是属于幼儿自己的,是能满足幼儿需要的。这样的环境是建立在教师能敏锐捕捉幼儿表演敏感的基础上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环境。当幼儿有兴趣、有经验、有技能、有需要时,教师就可以适时营造这样的环境,让幼儿成为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一键获取各种学前教育资料吗?
想近距离了解《当代学前教育》编辑部吗?
那就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当代学前教育》交流群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当代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