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张玉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后朴幼教人专业学习笔记》专栏 · 第598篇
5536字丨阅读时间约11分钟
幼儿园课程目标从作用来看,是课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课程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依据所在,也是后续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目标编制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这种困难不仅表现在:
需要园所正确理解国家政策的要求和精神,也要求园所能切实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编制适宜的目标。
这对园所课程理论研究与自身现在调研都有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教师要深刻理解幼儿当下发展需要与困难,相对于一般模型的幼儿发展规律,自己园所、班级孩子真实发展水平才是编制适宜课程目标的依据所在。
另一方面,课程目标的适宜性还体现它的科学性、发展性与时代性。
要实现这些,需要遵循若干原则,比如这篇文章所提及的原则,但如何把这些原则真的落实在课程目标编制工作中却是需要园长、老师去实践中摸索的。
正文
目标在课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在课程中,目标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既是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可以说,目标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因此,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确定课程目标。

然而,在幼儿园的实际操作中,目标的确定常存在诸多问题,如:
目标片面 (重知识的目标而忽略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低层次目标设置不够具体、下位目标与上为目标相脱节等。
一、全面性与整体性
的原则
这里全面发展的含义:
一是指:
幼儿园课程目标应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是指:
德、智、体、美的每一方面都要尽量涉及情感态度、认知、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与发展,甚至具体到某些教育活动课程领域还要考虑到每一领域的各个涵盖面。这也意味着最终制定出的课程目标具有全面性与整体性的特点。
例如,在制定幼儿园课程总目标中,我国明确地从体、智、德、美几个方面提出了对幼儿全面发展的规格要求。
又如,从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一方面: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从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与态度、形成一定的科学经验及探索与表达的方法、技能与能力等多方面提出科学教育目标的;
另一方面:
考虑到过去幼儿园进行的数学教育活动课程已纳入到科学教育领域中,而数学又是科学教育中最为基础而重要的课程内容。
二、连续性与一致性
的原则
?
所谓目标的连续性与一致性是指:
第一,各年龄阶段的目标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与连续性;
第二,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每层目标都应该是上一层目标的具体化,这样以保证通过每一层、每个阶段及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从而最终实现总的大目标或长远宏观的目标。

例如,在制定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时,我们既要考虑到健康领域总目标的整体要求,又要考虑到小、中、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渐进性特点,从而制定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既要体现出不同层次目标之间的相互协调一致性,又要体现出各年龄阶段目标要求之间的渐进性与连续性。
三、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的原则
?
所谓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的原则的内涵应是:
笔者认为首先,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本国或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所制定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各方面教育者的努力最终指导与引导幼儿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保证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行性;
其次,目标的制定更要考虑到幼儿的可接受能力,其中高层次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以我国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为依据,而对于低层次或单元与具体活动目标的制定,设计者应根据所在幼儿园的幼儿或自己所带班级的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来考虑目标的确定,这样一来,使课程目标具有可接受性,即:目标锁定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例如,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中的第三条明确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社会性与时代性
的原则

?
很多人认为:

例如,在社会领域目标中提出: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在艺术这一领域的要求也提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
所谓社会性与时代性的原则就是:
要求课程设计者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要关注社会的发展,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并在目标的确定中充分反映社会与时代对人才素质培养的一般要求。
五、缺失优先与长善救失
的原则
一方面:
需要设计者通过设计越来越具体的下级目标加以落实;
另一方面:
在设计下级层次的目标中,特别是在确立单元课程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中,设计者还要考虑现实生活中幼儿个体发展状况与理想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尤其每个幼儿园在设计单元目标与具体活动目标时,要善于分析本幼儿园及本班幼儿在各方面素质发展上的优势方面与相对发展薄弱的方面,对那些发展相对落后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考虑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补偿性的教育。
例如,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中的第四条明确提出:
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这一特别提示可以说明:我国在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时,已考虑到不同幼儿园、不同班级幼儿在各方面发展上的实际差异。

?
本文笔者认为:
?
缺失优先与长善救失的原则要求:
课程目标的设计者要善于分析现儿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对照总目标要求,找出现儿发展与理想目标发展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的在教育中,一方面使幼儿已有优势得到不断提高与发展,另一方面更要对于发展不足之处给予优先补偿性教育。
六、辩证统一性
的原则
在权衡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矛盾与冲突的问题,比如:应该更多从社会角度考虑目标的制定还是要多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目标的制定?侧重社会要求还是优先考虑幼儿的发展?
比如,社会要求每个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感,幼儿虽然不具有承担社会重大责任的能力,但我们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这一目标要求,这是幼儿在教育影响下完全可以达到的目标。
比如,在活动中,我们既要求幼儿独立,又要求幼儿交流、合作与互助;既要求谦让,也要幼儿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等,这些充满辩证性的目标要求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幼儿发展所需,同时也是科学社会等知识教育领域活动中要求幼儿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1】教育部丨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儿童发育异常的自查手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4】王海英: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当回归儿童立场
【5】刘占兰:如何深化教研,实现幼儿教师知行合一
【6】丁海东: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意义、类别、体例与特点
【7】张斌:园本课程的内涵及开发策略
【8】鄢超云:什么是幼儿学习品质?
【9】王春燕:在对话与共生中整合游戏与幼儿园课程
【10】张俊:只有先解放教师,才有可能解放幼儿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欢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