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儿童文化的认同–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

孙晓轲(南京师范大学

 |主播:舒芯 | 点上方小喇叭收听


所谓课程目标文化即课程目标在编制、阐释内涵以及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人作为主体有主动参与、主动解释和不同形态的展示,体现人的价值,以及依附于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由此课程目标不是一尘不变的,也不是高于教育活动中人的存在,而是师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互动的线索,它是指引,是支架,但不是牢笼,更不是“金科玉律”。


儿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目标中的体现可以理解为儿童如何解读目标,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以及与此对应个性化的行为表现,由此课程目标是表现性价值取向的,幼儿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动性得以保障。



正文


课程目标文化是课程目标形态和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它是课程文化中最具有精神意义的文化现象。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的建设,作为幼儿园课程文化再生的基点和课程文化领域中重构任务最重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备受关注。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中

儿童文化缺失现象的分析


儿童文化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空状态下,儿童所特有和共有的思想方法、心理特点、情感特征、行为方式、世界观等,是儿童自己在其中决定其标准和价值观的文化”。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如果说课程的功能主要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那么,儿童文化研究无疑是课程研究的基础,是课程目标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当前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中却存在着儿童文化缺失的现象。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一) 儿童个体文化的缺失


1.课程目标的预先具体化,忽视了儿童个体文化的存在


幼儿园课程目标往往被划分、缩减为最基本的单元。

有人把幼儿的思想、行为、态度、认识等方面分化为明确的阶段,从而使教学也分化为确定的步骤,最终由教师将预设的课程目标和结果“复制”到幼儿身上,以为这样就完成了课程教学的任务,就达到了儿童对文化获得的目的。

但实际上,这种文化的习得是虚假的,是完全不考虑儿童个性需求的文化霸权主义。于是,幼儿园成了加工厂,儿童成了被加工的物品,教师则成了依据图纸进行加工的操作者。

教师通过分析成人社会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习惯,以确定课程目标,再把儿童的学习、发展、行动、情感分为许多明确的小部分,以便生产。

这不仅误解了人类精神发展的本来面貌,而且忽视了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类行为的多变性。

2.课程目标的标准化,忽视了儿童个体文化的差异


幼儿园课程目标有标准化倾向,即以同样的目标来要求能力、发展速度、个性需求等各不相同的儿童。

虽然幼儿教育在不断提及并倡导“目标的适宜性”“以儿童发展为本”等口号,但课程目标的标准化现实并未得到很大改变。

因为许多教师认为事先为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儿童制订不同的课程目标是一件繁杂的工作。

多数教师的教育机智还不足以独立灵活地、即时地为不同情境中的儿童确立适宜的目标。于是统一的目标、教材、评价标准把幼儿的发展引向平均化和标准化。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二) 儿童游戏文化的缺失


儿童文化是以游戏形式存在着的,儿童游戏文化是源于儿童内在的一种生命文化。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课程目标历来被看做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路标,对课程目标的崇信和依赖,使幼儿园课程目标呈现出稳固化的特征。

儿童游戏文化的存在,增加了幼儿园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比如儿童与教师答案不一致的、看似“错误”的回答、儿童偏离预设目标的兴趣的转移等,但即使面对这样的情况,目标也是首要的。即不是用目标去适应人,而往往是让人去适应目标。

教师和儿童必须克服困难努力迎合这一目标,为这一目标而教、而学。这种本身就抽离了丰富多变的具体教育情境,它不顾及具有鲜活个性的儿童的预定性目标,在这样的操作中愈发成为静态的、死板的东西。

即使那些课程表层的、显性的课程目标达成了,但儿童内心的情感、态度、审美情趣、价值观等隐性的目标却从课程目标中丢失了,只剩下干枯的行为,儿童的游戏文化被扼杀。



二、儿童文化的认同

是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

的终极追求


文化认同活动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主我的文化认同

即儿童对文化对象(在这里主要指教师、课程目标、课程的实施环境等)意义的认可,并纳入自身的文化结构,形成个体文化意义;

第二个层面是客我的文化认同

即儿童从他人的态度中寻求自我理解和建构活动的肯定,强化自我文化建构意识,推动新的文化结构的产生。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一) 建构主我的文化认同


主我的文化认同活动,是儿童主体内部的文化建构活动。

1.建立自主探究的课程目标文化,唤醒儿童的主我文化认同意识


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重建的价值之一就是唤醒儿童的主我文化认同意识。

儿童的主我文化认同意识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文化基质,但长期“灌输式”的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却抑制和削减了儿童的主我认同意识。

只有唤醒儿童的主我文化认同意识,才能实现儿童的自我回归。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在这里,唤醒的是共同体意义和个体意义两种层面的文化认同意识,即儿童文化认同的主体性和儿童不同的主我文化认同方式。

假如把共同体意义上的儿童主我文化认同意识当做同一个键盘的话,其中已经蕴涵或负载着各式各样的主我文化认同模式和主我文化认同方式的可能性。

儿童自出生后,在特定的经历中生活时,有些主我文化认同模式或方式被不断“敲击”而稳固下来并容易被激活或表现出来,而另外一些则因一直不被“敲击”而被掩盖起来或消退。


不同儿童的不同经历所规定的经常被“敲击”和不被“敲击”的“键”不同,儿童所形成的个体意义上的主我文化认同意识也不同。



自主探究的课程目标文化肯定了儿童自我的文化发展需要以及自我在文化认同中的主体性,并鼓励儿童采用自己的探究方式,在基于自己的探究冲动和文化兴趣的基础上去学习。

可以说,在唤醒儿童群体意义上的主我文化认同意识的同时,也唤醒了儿童个体意义上的主我文化认同意识。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主我文化认同意识被唤醒以后,儿童明晰了自我文化取向,同时感受到未知文化对象的吸引力,开始以生命的灵性和个体的方式对文化对象展开探究和追求。

在儿童探究的过程中,文化对象的客体意识也被激活,并以它特有的方式如符号、活动、组织结构等,向儿童倾诉自身的生命表现,激发儿童理解的动机和欲望。

儿童充分调动自身的文化经验去探寻文化对象的生长意义,并试图在自身体验与客观文化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主我的文化认同。

2.建立合作交往的课程目标文化,实现儿童的主我文化认同


在合作交往的课程目标文化中,儿童文化和教师文化是两种平等的文化主体。师幼之间的文化交往是实现儿童主我文化认同的途径。

正如维果茨基所说:

任何一种高级心理机能在儿童的发展中都是两次登台的,第一次是作为集体的活动,社会的活动,亦即作为心理间机能而登台的;第二次才是作为个人活动,作为儿童思维的内部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而登台的。”


儿童主我的文化认同活动可以看做是儿童的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活动,它的发展需要借助于集体、社会的活动,在这种合作交往的文化中,儿童是文化交往的主体,教师既是儿童文化交往的对象,又是文化交流的主体。

合作交往是围绕对文化对象的选择和理解进行的,儿童往往在自身文化经验和自身兴趣的基础上,寻找与文化对象的结合点,并试图对其客观地加以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

但儿童的这种基于自身价值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需要以自己的行为或作业、语言等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告诉教师,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作为文化交往的组织者和交往活动的推动者,应以欣赏儿童的形态呈现在儿童面前。

教师在不取代儿童权利的前提下,为儿童提供各种建议,使儿童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更加快捷地理解文化对象,加速文化生长进程。


与此同时,教师尝试用儿童的文化眼光来培植自身的文化感召力和信任度,以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儿童一起探究,在探究中产生新的理解。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新的理解使儿童自身文化结构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使自身文化结构发生了异化。

这种自我文化内部的异化现象,也导致了周围世界的“改变”,也就是说他们建立起来的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关系改变了,儿童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在完成了这样的调整之后,文化对象的意义就进入了他自身的文化经验,一个新的文化结构建立起来,这就是自我的回归。

这种主我的文化认同是儿童主体文化组织运动的结果,是依赖儿童的生活经验得以强化和验证的。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二) 建构客我的文化认同


客我的文化认同活动,是儿童在课程目标文化中的文化建构活动,是在他人的态度影响下得以强化和确认的。

美国社会哲学家米德认为:

个体并不是直接经验他的自我本身,而是只能从和他处于同一个社会群体的其他个体成员的特殊立场出发,或者说从他所从属的这个作为整体而存在的社会群体一般化立场出发,来体验他的自我本身。”


从米德的见解,我们认识到,儿童要发展、完善自己的文化见解,需要暂时悬置自我的文化见解,综合考虑他人的评价,从课程目标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的立场出发,重新审视、反思、确立自己的文化见解,进行文化建构活动,达成文化认同。

但是,承认他人的影响,并不等于儿童的“自我”在客我文化认同活动中的消失;承认他人文化见解的作用,并不是要忽视、压制儿童自我的文化见解。他人对儿童的影响只是一种存在,而不是决定性的。

在预设的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中,儿童的文化认同不是严格地与个体联系在一起,而更多的是在社会中弥散并融入重要的他人之中。

教师是最重要的“他人”,教师的评价是儿童客我文化认同的最重要行为。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教师的评价往往对儿童的文化认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儿童基于自身社会语境所产生的文化见解、自我判断,被同化到教师基于自身社会语境所产生的评价之中。

但教师的这种他者的评价只不过是对预设的、统一的、标准化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一种参照、一种单向的审查,而不是基于儿童自身的文化经验、不是着眼于儿童文化发展的事实性判断。

实质上,它是对自我的忽视,是对儿童自主文化见解的压制。因此,我们应当:


一方面建立民主、平等的课程目标文化,消解教师文化对儿童客我文化认同的决定性影响。


在民主、平等的课程目标文化中,儿童群体文化得以回归,享有和成人文化同等的话语权力;儿童个体文化得以回归,从而确保儿童在他者中体验自我,实现自我回归的主体价值。


另一方面,建立情境化的、儿童本位的课程目标文化,确立适宜性的客我文化认同行为。


在情境化、儿童本位的课程目标文化中,他者的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对儿童自身文化建构行为的认同过程,是一种事实性的判断。

评价不再是目标参照的一种评判,而是对儿童自主文化建构活动的解释。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由于不同儿童文化的建构活动具有差异性,这种解释总是从儿童自身的文化背景出发,对儿童的文化理解活动进行描述,具有个别性。

可见,评价的价值不再是获得他者的建议,而是在于启发儿童自我的学习意识,强化儿童文化认同的内在性,实现儿童最佳的文化生长。

有品质的专业内容分享,尊重原创。
本文作者系孙晓轲老师,文章排版设计及“后老师?说”笔记解读版权为“后朴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明确备注出处。


//参考文献:

[1] 边霞.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0

[2] 杨鑫辉.心理学通史第5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 版社,2000

[3] [美]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霍桂恒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来源:后扑教育

精品文章 特别推荐


【0】虞永平: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四大问题

【1】教育部丨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儿童发育异常的自查手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4】王海英: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当回归儿童立场

【5】刘占兰:如何深化教研,实现幼儿教师知行合一

【6】丁海东: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意义、类别、体例与特点

【7】张斌:园本课程的内涵及开发策略

【8】鄢超云:什么是幼儿学习品质?

【9】王春燕:在对话与共生中整合游戏与幼儿园课程

【10】张俊:只有先解放教师,才有可能解放幼儿


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星标】或文末点【在看】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欢迎添加
优师教研(小优老师)
进(全国幼师群)学习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孙晓轲:幼儿园课程目标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什么?(附音频)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