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祝您元宵节快乐 】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你们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绘本《元宵节》。
故事讲述:伍燕燕老师
好了,故事讲完了孩子们,现在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了吗?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和习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呢?快和爸爸妈妈一起聊一聊吧。
关于元宵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想看吗?
《一张全家福》
今天是元宵节。妈妈要看月亮,爸爸要吃元宵,孩子要玩兔子灯,各有各的安排,各有各的理由,怎么办呢?爸爸总有办法,大家按照爸爸的安排,吃了甜甜的元宵,玩了有趣的兔子灯,看了美丽的月亮,还照了一张全家福,在元宵节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元宵节的故事》
每个传统节日故事,都是一次与历史的相遇。读这样一套书,让孩子了解节日传说的同时,同时将大师级别的美术熏陶给了孩子,该算是一次富饶的阅读旅程吧!还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最后,出版者贴心地附上了相关的历史小资料,让孩子们读完故事后,知道故事之外还有更为广大的天地,而无论是天上的神仙,还是地上的英杰,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之流中去。节日因故事而生动,节日因故事而流传。跟孩子一起读这套书吧,领略我们集体记忆的河流里,那些被标注的瞬间……
《闹元宵》
本书通过现在流行的绘本手法,表现和讲述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了对孩子们的传统文化的认知。绘画风格以中国传统人物造型为主,加入流行的色彩元素,在故事中用易懂美妙的文字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书后附有内容丰富的导读和表现节日的古代名师名句。
《元宵灯》
《元宵灯》是一本关注流动儿童的书。叙述者“我”是一个到北京务工的农民工家庭的孩子。书稿通过一件小事,传递了爱心,折射了人性。书稿通过作家和画家的精心设计,添加了很多富有寓意的元素,如大红大红的象征团圆和喜庆的大红灯笼,以及那颜色随着情节而改变的围墙等等,是一本值得品位的原创图画书精品。
《欢欢喜喜闹元宵》
本套丛书选取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视角,旨在通过孩子的手工操作,让他们在愉快的画、剪、贴及轻松的阅读当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魅力。
《打灯笼》
《打灯笼》是博洛尼亚童书展插画奖得主朱成梁老师所作的一本描绘童年、回忆年味的绘本。画中有五彩缤纷的烟花、宁静浩然的雪、你来我往的村庄、各式各样的灯笼、开心玩耍的孩子。童趣在画面中流动,年味在灯笼中燃烧、希望在成长中闪耀。
视频搜集:祝佳潞老师
视频制作:卢燕飞老师
大夏天穿棉袄(打一地名)
我们家的灯谜 : 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打一人体器官)
小偷见猫,撒腿就跑。(打一职业)
十个加十个,仍旧是十个,十个减十个,还是剩十个。 (打一物)
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是香还是臭、问它它就懂。(打一器官)
根在上,页在下,不结果,不开花。 (打一人体器官)
看着像块糕,不能用嘴咬,洗洗衣服洗洗手,生出好多白泡泡(打一日用品)
不怕细菌小,有它能看到,化验需要它,科研不可少。
一个住在这边,一个住在那边,说话都能听见,到老也不相见。
不冷不热的地方(浙江省地名)
一间小药房,药品里面藏,房子涂白色,十字画中央。( 打一日常用品)
两间房子一样宽,白天开门晚上关,锦绣河山装得下,进粒沙子遭水淹。
白衣穿在外,红心铸善缘,打针送药忙,帮咱除病患。
白白身子圆溜溜,样子像个乒乓球,放在锅里煮一煮,全家吃它过十五。(打一食物)
小家伙,圆溜溜;有花冠,能传染;勤洗手,戴口罩;远离它,保健康。
身穿大白袄,天天医院跑.虽然未生病,总在把病瞧。
(打一职业)
四方方,小布块,鼻子嘴巴一起盖,有它不能吃东西,为保健康人人爱。
平地一座山,望去看不见,手摸到山顶,脚踏不到边。(打一器官)
远看两个零,近看两个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
(谜底下期公布哦)
这是一个艰难的元宵节,
希望疫情能够早日过去,
大家都能够:
编辑:朱凤 金培源
审核:顾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