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孙丽丽:“教”故事与“说演”故事究竟什么才是儿童所需?如何在故事中看见“真正的儿童”?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认真倾听别人说故事,是对人最大的尊重,认真说自己的故事,是自己经验和智慧的最好表达方式。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听大人说故事的经历,这是一种温暖的回忆。然而我们忽略儿童也是个创作的主体,他们不能只学习成人的知识去获得意义。新的哲学观点强调,小孩子也能带给大人很多令人惊讶的东西因为哲学是一种很自然的活动,就像奏音乐、玩游戏一样自然。而教师更应努力为孩子设立情境或机会,让儿童发挥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寻求意义的欲望。

9月19读懂儿童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孙丽丽老师做了《在故事中看见儿童:运用故事进行儿童哲学探索》主题分享,孙老师以孩子们讲的红绿灯故事拉开了分享的序幕……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孙丽丽:“教”故事与“说演”故事究竟什么才是儿童所需?如何在故事中看见“真正的儿童”?-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孙丽丽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

浙江省哲学学会儿童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三个穿着红裙子、黄裙子、绿裙子的姑娘,其实就对应着我们的红绿灯,红裙子姑娘很喜欢表演,只要她一开始表演,人们都很安静的停下来,黄裙子在表演的时候,人们很快就走了,而绿裙子开始表演的时候,人们瞟都不瞟他一眼。孩子们的故事并不只是他们的想象,这跟我们红绿灯的产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在19世纪英国中部的约克城也是最早使用红绿灯的城市,恰恰就是受红绿裙装的启发,穿红装女性表示的是已婚,而绿装则表示的是未婚,就相当于是红绿灯通行和禁止的关系。英国机械师哈德特受红绿灯的启发设计了第一盏红绿灯两侧的交通信号灯,所以孩子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幻想和创造,而是能够通过故事反映他所观察的现实世界,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而言,叙事尤其是虚构,通过提出不同的选择和方案,可以被看成是儿童与环境的一种积极的相遇,也可以看成是其对当前现实的一种放大。

美国幼教资深教师维薇安·嘉辛·裴利  带领儿童以“做” 故事——故事说演或故事表演的方式“做”哲学,尝试使用孩子们的故事,作为儿童哲学教学的方式,不但促进儿童的阅读与表达,也能促进儿童的思考,儿童做哲学的过程也是引导和陪伴儿童去做体验、探究、思考的历程。

儿童哲学的代表性人物马修斯也指出,儿童是一个爱玩、富有想象力和冒险的哲学家,他往往是通过个体经验的建构和情感的参与,也就是艺术或游戏的方式进行。

因此,听故事、说故事及演故事实际上是跟文本、自我以及小伙伴互动的统整过程,能通过自己的动作将观念表演出来,使得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真实、生动。

孙丽丽:“教”故事与“说演”故事究竟什么才是儿童所需?如何在故事中看见“真正的儿童”?-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01/

为什么是说演故事?

说演故事是美国幼教资深的教师嘉辛·裴利在她的幼教生涯当中进行尝试和不断探索的一种儿童哲学模式。他提出带领儿童做哲学是通过故事说演的方式(英文叫storytelling或者故事表演story acting)。说演故事就是孩子说自己的故事,并让孩子跟团体一起来演出自己的故事。听故事是我们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它对儿童的思考、阅读等等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而说故事与听故事有三个方面的区别:第一是有一定主动和被动的差别,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主要还是被动接受,而说故事更多需要孩子有主动且向外表达的过程。第二是孩子在听故事过程中,更多的是听到他人或动物、植物的故事,即是第三者的故事,但说故事更多来自于孩子的自我表达。第三个区别在于说故事与听故事类似于私密跟社交的区分,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往往是自我跟原有经验进行消化与建构,更多是私密的,但说故事有向外表达的社交性意义,因此说故事的过程更容易去培养孩子倾听、同理心、自我认知、尊重与表达的能力。

比如一个孩子因转校不能融入到幼儿园其他孩子而感受孤单,在他说演故事的过程中把自己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以后,就有很多孩子主动过来跟他握握手,来抱抱他,来跟他打招呼等等。所以说故事的过程是自我展现出来的向外表达情感的过程,也是相互建立关系的过程。

而演故事实际上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也就是更加动态化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在演的过程中也构建了有了更多思考的可能性。

《这不是我的帽子》

以孩子们表演《这不是我的帽子》的绘本故事为例,绘本的最后两页就是大鱼游到了草丛里去找偷了他帽子的小鱼,但最后一页只有水草,大鱼游出来了,却没有交代小鱼最后怎么样了,老师就问孩子:“你们觉得小鱼最后怎么样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小鱼最后死掉了,因为小鱼偷了大鱼的帽子,因为它做错了事情,而大鱼太大,小鱼是不能反抗的等等。但孩子们在重复表演以及讨论故事的过程中,大家都会说小鱼没有死掉,因为小鱼虽然偷了大鱼的帽子,但它承认了错误也就并不一定会被大鱼吃掉。当孩子们自己扮演小鱼有了自我体验时,故事的结局就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所以演故事是一种体验、一种变化,并能通过扮演来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的过程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

演故事实际上是再次建构和解决问题以及进一步思考的过程,说演故事跟幼儿园日常的角色扮演游戏是不一样的,角色游戏是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自然再现,表演游戏则来自固定的故事脚本,包括童话故事、绘本等等。说演游戏它强调的不是事实或事件的再现,而是儿童经验不断的组织与更新运转的历程,也是通过进一步思考分析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孩子的逻辑关系也就顺应着在发生,即故事先发生什么,后发生什么,结局是怎样的等等。

儿童哲学的探索实际上也是不断讨论与再演的过程,是儿童自我意义的再建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说演故事游戏也是意义教学,多指儿童自我通过与游戏情境、游戏中的人或事物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多重联结经验的呈现,也是建构意义自我的过程。这也意味着儿童的想象力在更丰富且少限定性的环境中更灵活的发展,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建构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02/

故事中的儿童是怎样的?

生命故事不会只是个体生活事件的综合,它不是过去事实的再现,更是个体自我图像及自我意象的建构,是内在对自我认知我是谁的一种展现。苏珊.恩杰曾说:“我们说过或听过的故事会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儿童在说演故事过程中建构了自我,同时也扩展了儿童自己内在的世界。

以小朋友说黑白格子大象的故事为例,有一个小朋友讲的所有故事都跟大象有关系的,而这个孩子的体型却是瘦瘦弱弱,性格也是非常内向的,但他说的所有故事都是与非常有力量的大象相关,儿童通过自己的故事不光是建构着一个现实的自我,也扩展并延伸了自我的世界,他希望自己是一个更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自我形象。范梅南认为:“真正的自我感觉得以出现的首要条件就是体验自己真实的身体和内心感受到的身体之间的一种疏离

而说演故事也让我们成人更了解儿童的自我视角,即儿童是怎样去看待世界的,当前幼儿园教师探讨最多的就是儿童视角,儿童是怎么想的,儿童是怎么做的,可以说演故事是儿童自我的一种展现,成人可以通过说演游戏看到儿童是怎么样认识世界的?比如裴利提出来四个核心主题的思考,即四个“F”,分别是想象、友谊、公平和恐惧。以想象为例,孩子在故事中通过想象弥补了他现实生活中可能只有一种探索的可能性,让儿童可以从多种视角来探索问题。

诗人华里士史蒂芬指出,想象是心灵探索事物的可能性、力量,而这些事物也使得儿童走出他们日常生活的现实去面对,并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可能。

短鼻子大象的故事

比如短鼻子大象的故事,孩子通过这个故事探讨了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第一是因为它要吃苹果够不到,用力伸,第二是它在河里喝水的时候,被鳄鱼咬了鼻子,然后用力拉鼻子被拉长的,因此短鼻子大象就变成了长鼻子大象。在这过程中,它其实探索了大象由短鼻子变成长鼻子的多种可能性,因为想象而有了相对的真实,也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是超越又高于现实的。

孩子很多的故事里面都有友谊的主题,友谊帮助他们去化解、解决很多的问题,可以说友谊往往是孩子在想象解决问题时拉出的一条隐形的线。

公主城堡的故事

以公主城堡的故事为例,公主在城堡里很无聊,就约王子去森林里探险,王子骑着马带上公主一起去森林探险了,他们先看到怪兽火龙,然后又往前走,发现一个奇怪的贝壳,他们打开看见里面有珍珠项链,然后他们又去了海边发现了美人鱼,便问美人鱼海里有什么?美人鱼说这不是它的项链,美人鱼又拿出了一条项链,送给了公主,美人鱼说这是一条魔法项链,你戴上就能变成美人鱼啦,下次你找我玩的时候带上它,跳入海里,你就能变成美人鱼啦。

很多幼儿园老师发现孩子们只喜欢表演主角,不喜欢去表演相对立的次要角色,比如说小偷、病人、顾客等等。但在说演故事当中,孩子们不像成人一样以绝对的视角看待关系,通常会以相对主次的角度去看待外界事物,也就会出现主动扮演保护玫瑰花的小猫咪而不是小王子的情景。孩子们也会在说演故事中以好坏的视角创造出更公平、平等、怜悯的世界,比如在探讨小兔子和大灰狼的这个故事中,虽然大灰狼要被解剖掉,但这也不应该让他感觉不舒服,当老师提出来那是不是可以不解剖大灰狼,孩子说不可以,因为它做错事情就要受到惩罚,这体现了孩子们对绝对公平及相对好坏的内在认知,而这样的内在秩序实质上是儿童理性发展的产物,对于儿童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并非随意而为,也反映了他们正在经历的事件本身,同时也在故事中创设了一些他们自身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并跟随着这些问题的发展轨迹来进行理性的思考。哲学家卢凯泽说,宇宙是由故事组成的,而不是原子,也就是故事建构着我们对世界以及自我的认识。所以故事并不是儿童心智发展过程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物,而是儿童心智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故事中的儿童是公平和善的检验者,还是积极的社会关系创造者及内心冲突的救赎者。

03/

我们如何运用

故事来进行说演?

儿童哲学不像学科需要用学习指标来衡量,也不是教师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该学什么,而是可以让孩子自主去决定。很多确定性发展的东西可能会过时,但儿童的观点却是鲜活的,儿童哲学不是在他们的探索过程中给很多定量且标准化的答案,实际上更多的是给孩子一个思考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演故事也并非儿童进行哲学探索的固定的模式,它实际上是孩子与教师共同分享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儿童共同探索和建构、合作思考的历程。

裴利去台湾地区做报告时,有人问他故事说演的方式怎么做?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说演故事实际上是成人和孩子共同探索达成的一种最舒服最合适的探索方式,任何团体的幻想都是形成它自身文化的基础。但说演故事也要避免两个误区:第一就是过度强调说故事的正确性及教训,因为这种认知上的要求会牺牲孩子表达和想象的艺术性,而想象和虚构是儿童故事整体非常重要的部分,实际上就是孩子通过想象来建构甚至超越各种可能的世界。例如一个三岁的孩子跟老师说:“这个周末我去市集有好多羊那里”,老师立马纠正他:“应该是那里有很多羊”,当老师想用语句表达的逻辑性或者顺序性来准确纠正孩子的语言时,实际上就可能误解或者窄化了。所以教师也不需要求孩子表演得准确生动,比如让孩子表演生气,让其他孩子一起来学一学,当孩子笑着表演生气时也被认为不合理,但是对于孩子而言,笑着表演生气可能是由于他们自身对情境的深情体验,从而以一种精彩新颖方式来呈现和表达。

 

第二就是避免故事教学,即老师通过说演故事强调说教孩子,比如强调孩子去记忆故事地图,训练他们的记忆能力,观察力,以及怎样去更丰富的遣词造句等等。教师这样做实际上就是不相信儿童会自己说故事、演故事,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去教的。但实际上孩子天生就具有可以说故事的能力,比如两岁的儿童会用动作或语言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他的故事,而成人去强调说教的准确性反而对他们的表达造成了限制。

总之,儿童哲学的理性思考,并不是主张过早的将儿童带入科技化、符号化、信息化的确定性世界,使儿童失去那种生命真实的原始野性。恰恰相反,儿童理性思考的滋生,实际上是儿童自由的一种馈赠。儿童自由的说演故事给他们带来了无限创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游戏中的对话让儿童识别并建立宽容、尊重和社会认同。成人并不是去教儿童一些确定性问题及解决方式,而是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去探索去建构。教师的作用就是去创设故事的场景、情节、角色,以便儿童从鲜活的视角去研究日常现象,教师要对儿童的表达有所回应并做配合的听众和合作者,并通过故事更好去看见鲜活的儿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孙丽丽:“教”故事与“说演”故事究竟什么才是儿童所需?如何在故事中看见“真正的儿童”?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