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户外锻炼
2022年10月22日,在项目组领衔人丁佳雷老师的带领下,“雅云工作室”户外锻炼项目组的老师们相聚线上,开展第三次研讨活动。
厘清概念 明晰思路
领衔人如师附小幼儿园丁佳雷老师结合户外区域研讨活动会议精神,再次就本学期工作思路做了简单介绍:本学期户外锻炼项目组14家幼儿园重点以“身体移动”为研究主题,以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为主,重点研究小中大三个年龄段走、跑、跳、攀爬四个基本动作。
思维碰撞 梳理整合
项目组成员聚焦有准备的环境,结合各幼儿园的情况对基础性环境、支持性环境进行了梳理。
基础性环境一般涵盖地形地貌、空间、固有的设施设备等最基础的内容。
地形地貌包含:草地、水泥地、橡胶场地、各种材质的小路、树林、水沟、水池、各种坡度的山坡等。
固有的设施设备包含:大型玩具、索道、隧道、攀爬架、攀爬墙、秋千、吊杆等。
支持性环境包含:
1.材料类(最基础):根据《江苏省幼儿园户外活动装备标准》中户外活动器材配备,有运动性器械、球类器械、走跑跳攀爬等器械、平衡性器械、投掷类器械等。
2. 工具类:记录的纸笔、手机等
3. 防护类:体操垫、泡沫垫
4.辅助器材:增加幼儿游戏趣味性、情节性的材料,如交通标识、各类服装、各种证件、玩偶、快递盒子等;
5.资源:自然资源(收获的南瓜、冬瓜也可以成为孩子锻炼的材料);废旧资源:横幅、盆、布等。
6.绘本类
7.支架类
8. 收纳类:材料箱、材料架、小推车等
9. 保障类:洗手池、洗脚池、厕所等
10.时间空间的保障:一日作息时间的安排、合适的锻炼时间安排、不同场地的锻炼安排等
11.展示的空间:教室内墙面或者场地就近,地点灵活,展示孩子锻炼变化、策略的支持等。
以“走”为题 共研共升
领衔人抛出“走”在不同场地中投放材料的依据或思路的话题,各主持人就园所开展的情况进行了分享。
领衔人丁佳雷老师:同样的材料,通过摆放方式、其他材料的增加创设不同的难度。难度一:小班幼儿在一个接一个连起来的龟背上走;难度二:抱篮球走;难度三:抱羊角球走(视线受阻);难度四:在交错的龟背上走等。通过逐渐增加难度,锻炼幼儿的平衡感。难度的增加都是基于对幼儿的观察,教师采取的进一步的支持和指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借助基础性环境进行走的锻炼:
1.轮胎路崖、可移动的户外野战设施、树林间的软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不同的锻炼环境,同一种材料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向前走、侧身走等,体现了锻炼的趣味性。
2.借助荡桥、木头桩进行走的锻炼
借助基础性环境与支持性材料结合进行走的锻炼:
将木梯架至在水池两侧,幼儿通过自身能力的不同调整行走的方式,既考验幼儿的胆量又考验幼儿的平衡能力。
借助支持性环境进行走的锻炼:
1.借助小型材料小木板、小板凳、方砖、纸盒、轮胎、安吉梯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自主选择、设计走的行进路线及方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借助身边资源横幅进行的走的锻炼,幼儿直线走、曲线走、Z字行走。
3.借助木梯、垫子、龟背、跷跷板、铁圈、轮胎、滚筒等,幼儿自主摆放、设置不同难度的架空倒走、侧走、跪地滑走、顶包走的混龄游戏,锻炼幼儿的步态平衡。
领衔人丁佳雷就大家分享的图片案例进行了理论性的梳理,移动难度变化要回归常态表现,回归理论书籍的引领。
活动最后领衔人丁佳雷老师对老师们基于日常的研究及个性化的成果给予肯定,并对后期项目的推进进行了部署:针对晨间锻炼重点推荐书目进行深入阅读,并在平日的户外游戏锻炼中搜集以教师引导和支持为主的游戏案例,通过每周四群内资源的共享、再实践,形成户外锻炼游戏案例成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