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各幼儿园围绕“发现与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开展了园级研修,形成了各园的阶段研修成果。针对这些文本,西片各幼儿园通过线上互问互评的方式,展开了对话,对“发现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支持策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11月7日下午,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在留下幼儿园举行了“发现与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西片研修展评活动。
通过线上第一阶段的学习,西片各幼儿园在主题背景下,形成了幼儿有意义的多元学习内容,有源于作品激发的学习、有从游戏生发而来的学习、还有基于生活事件和自然现象所萌发的学习等等,这些内容是幼儿喜欢的、可亲历的、有挑战的,也往往有思维和情感参与的,在这样的学习中,幼儿获得了新的经验。
协同教研员 潘江红
本次研修活动由协同教研员潘江红老师主持,她带领大家聚焦六个幼儿园的文本材料和学案视频展开研讨。
请先随着西宝一起来看看
六名选手的精彩答辩吧
板块一:选手答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互动与思考】
Q1:为什么把幼儿的学习活动场域拓展到户外?
Q2:幼儿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相应的具体支持策略是什么?
结合这两个问题,丁老师展开了对室内场地和户外场域优势的比较,并结合本次学习活动的幼儿学习需求对户外场域的资源进行了盘点,大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活动在户外开展都适宜,而对学习场域的拓展事实上是对学习资源的拓展和利用。同时,丁老师对学习目标及策略的阐述也引发了大家关于目标具体化和策略可视化的再思考。
大班主题
《我有一个大目标》
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幼儿园
(小和山园区) 王洁
王老师针对保教日志中捕捉到“吹牛”事件,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制定-游戏体验-目标再制定-进一步体验”展开了主题活动的“一条路”的设计和阐述。学案聚焦制定适宜目标,教师巧妙运用了可计数的彩砖、可测量的色纸引发幼儿自主的调试目标,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互动与思考】
Q1:可视化的支架用得很好,当时设计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在活动中又是怎么运用的?
Q2:在一条路中,从小目标到大目标如何实现儿童的深度学习的?
针对这两个问题,王老师带大家回顾了当时在学案设计时对支架有效性的思考,她认为结合幼儿当下的学习特点,支架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实现让儿童对自己的学习“可看见、可表达”。而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不仅推动了幼儿迁移经验,更体现了幼儿在持续的体验式学习中层层的成功体验,这正是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互动与思考】
Q1:从赋权到赋能,教师在这过程中需要作什么努力和支持?
Q2:请结合集体教学说说是所如何推动幼儿关于空间方位核心经验的深度学习的?
Q3:在真实的午睡换位情境中,如何引发幼儿运用和迁移集体教学中的经验?
结合以上三个问题,徐老师阐述了集体教学中空间方位核心经验从“具象图像方位认知-抽象符号在具象图像中运用-逆向思维运用”的环节层层推进过程。同时,教师除了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幼儿之外,还积极为幼儿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如把具体的问题图像化、提供桌面操作模型、识别幼儿积极的努力过程,给予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和能力。
中班主题
《我们在秋天里玩石头》
杭州市西湖区溪蝶幼儿园(溪蝶园区)
汤彧潇
溪蝶研修团队的汤老师分享了《我们在秋天里玩石头》的一张图、一条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她们基于幼儿自发的敲敲打打行为“如何支持有意义的学习”所做的思考。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的载体引发幼儿合作式的体验活动,他们的“一个发现、一类主张”也紧紧围绕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引发了在场老师对艺术学习有效策略的思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互动与思考】
Q1:素材是基于什么考虑来选择和确定的?
Q2:除了引发幼儿欣赏之外,指向节奏的活动目标依托什么策略来落实?
汤老师的回答带给大家很多思考。音乐活动中的素材选择与处理往往是教师组织音乐集体教学最先考虑的问题,汤老师在集体教学中选择的两个音乐素材以及多通道的感官体验,有效引发了幼儿的随乐而动,但不同于低结构的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更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素材,制定活动的具体目标,引发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互动与思考】
Q1:“一条路”前期幼儿获得的经验是什么,在本活动中幼儿的这一经验如何拓展?
Q2:结合主题或集体教学,你如何理解有意义的学习?
这两个问题是希望引发在场教师对主题学习中幼儿学习经验持续性推进的思考。大家从张老师的回答中,不难感受到教师一方面要顺应幼儿的已有兴趣和愿望,支持他们的探究,但同时也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载体,引发幼儿新的兴趣、新旧经验的联结。因此,有意义的学习是幼儿喜欢的、同时又是师幼共同建构的。
大班主题
《大树,大树,你好呀》
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
葛萍萍
最后留下幼儿园的葛老师分享了《大树,大树,你好呀!》的主题活动。同样是对大树的探究,但他们的学习始终围绕着“链接大树与幼儿的关系”展开,在对大树进行探索的同时,还引发幼儿与喜欢的大树进行身体的互动、感受的回应、秘密的分享,因此他们提出了“科探也是可以有温度的”的主张,并对在探索过程中如何实现“温度”进行了策略的梳理,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思考视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现场互动与思考】
Q1:你提到的“温度”是指向“科学态度、方法、知识”的哪个维度,在本主题中你们期待的幼儿科学探究的态度是怎样的?
Q2:你如何理解有意义的学习?
不同于成人的理性探究和表达,幼儿的学习往往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过程。指向科学探索的学习同样如此,这也正是虞永平老师说的:好的学习往往是幼儿情感和思维双向参与的过程。葛老师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也让我们对情感参与、思维参与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在这个板块,通过聆听六位选手的答辩,结合协同教研员黄雯君提出的互动问题,西片的老师们不断在脑中重构关于“有意义的学习是什么、主动的学习为什么、有效的策略有什么”的新经验。
板块二:协同助力
协同教研员 胡建珍
在大家聚焦6个具体课例形成感性经验的同时,协同教研员胡建珍老师引领大家对“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实践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梳理。
基于有意义学习的
内容和方式
针对“如何平衡内容选择的儿童视角和教师立场”的难点,她认为必须更关注让幼儿的学习指向素养品质培养、更适宜的难度、更开放的内容,同时在学习方式上更注重贯通“时空场域”、亲历“真实学习”、运用“学习图景”、倡导“儿童决策”,以此来实现儿童视角和教师立场的整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针对“如何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难点,她结合西片各园具体的做法,分析了深度学习在目标、思维能力、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特点,以支持教师在日后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对照。
基于保教日志的发现、
理解和支持
胡老师针对西片各研修团队所运用的保教日志工具,进行了方向引领。她倡导要让保教日志实现教师对半日活动的连续自然观察,并凸显朴素、常态。保教日志既可以实现对幼儿学习的识别,也可以是教师自我回溯反思,最终形成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具体可行的下一步行动对策。
本次展评活动,经由六名种子选手、六个研修成果、六次答辩与对话,希望实现的是西片所有教师对“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的再思考、再实践、再研究,实现在尊重、接纳、共情中发现儿童,在好奇、理解、支持中发现课程,进而发现童年、发现自我,我们的研修在路上!
– End –
版权说明
本文系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街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街幼儿园和《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往期链接
XIHUERTON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个爱分享有态度的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