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爱在闻幼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Q5NDkzNg==&mid=2650471047&idx=1&sn=317792a29b4155fed9b11d0c5f20b14e
玩沙玩水扮家家,
还有搭积木……
童年的快乐就是这样!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故事来自于
闻裕顺幼儿园大二班小朋友。
让我们跟他们一起
去!玩!建!构!吧!
这学期,
大二班建构区里出现了一个新材料,
它是这样的:
高兴:诶!这个就是积木吗?
小橙子:这个我家里也有,
可以搭出很多东西!
于是这个新材料立马成为了小朋友的热宠,大家跃跃欲试。一番尝试后,他们的作品是这样的:
“老师老师!你看!
这是我们的房子!”
“这……”
还没等老师评价,
边上的女孩站了出来。
“你们这个积木!搭得还没有乐高高!”
听到此话,尝试者们可不干了!他们奋力建构了一周!最后的作品是这样的:
Q
你们觉得这个作品怎么样?
??有点小了
??这个也不是很好看,
应该要像高楼大厦一样啊!
……
听到这样的评价,
本来充满自信的孩子开始有些失落了。
其实孩子们从小班到大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建构经验,但对他们来说这些经验比较零散,所以他们在面对新材料建构时很难有意地去回想和组织。
没有关系!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一
结构“大回想”
唤醒建构经验
@孩子们平时的建构作品
可以发现,对孩子来说:插、拼、压、卡、粘等都是他们平时积累的有效组合方法,那当这些方法遇见“更高”的标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以下是小朋友们“造高楼”的表现:
对垒高的直接经验
对大班的幼儿来说,
这个建构水平如何呢?
舒老师内心OS
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唤醒的经验内容逐渐由“建构”走向“垒高”,这是因为我们发现孩子在建构过程中,依旧习惯于低水平的搭建。如何帮助孩子们从二维搭建走向三维搭建,从习惯于平铺走向围合、架空,并在结构表征和细节表现上体现出这个年纪该有的水平?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支持的。
二
“问题”真不少
在问题点和发展点衍生的通道建构过程中
收获经验
建构区里的游戏持续进行着。
但是,那儿却总是会传来不少呼唤老师的声音。于是老师设置了一个问题墙,小朋友们有问题,记下来,大家经过了都会帮忙想一想。
问题涂鸦墙
随时发现随时记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遇到的几件棘手问题吧:
#1
“总是倒!怎么回事儿?”
探建构技能
新材料也难逃“总是倒”的建构区魔咒,随着建筑物越来越高、越来越大,“不稳固”成为了当下大家觉得最大的问题:
@小橙子在问题墙上画到:这个积木总是倒,我已经有点不想玩了。
@拍照瞬间,积木倒了,吓得老师手也抖了。
扶额
无奈每天都发生
摊手
面对倒塌我们有时候懊恼,有时候欣然接受地重来,但可不能总是这样!究竟为什么楼房总是倒?区域游戏后,大家坐下来一起讨论了一番:
【距离】
点点:如果两幢房子贴得太近,有些积木就会碰撞,所以我们最好隔出一段距离。
吴子晗:白白跟我搭得太近了,我走不过去,要很小心,我刚刚是不小心把他的房子弄倒的。
暖暖:所以我们要找宽的路线去拿积木、搭积木。
【建构技能】
小伊:搭得不够牢固。有时候我没碰它它就倒了!
六六:我们还不够厉害!
……
建议不断诞生,于是建构区和建构游戏产生了一些小变化。大家商量出的解决方法是:
1.【制定一个行走公约】
针对许多倒塌发生于行走时这个情况,我们决定制作一个“行走公约”,我们建议游戏的小朋友在计划搭建前仔细勘探身边与其他建筑物的距离,还约定了行走取积木的方法。
@房子之间要间隔小朋友能走过的距离,最好是一个倒了也不会撞倒另外一个的距离
@两幢小房子比较容易倒,但是一个大房子可能就不太会倒(建议造大点)
@去拿积木时,要找更宽的路走
@我们的行走公约
2.【了解更多稳定结构】
在大家的要求下,老师不仅帮小朋友们打印出了一些优秀作品以供挑战,还组织了几次全班小朋友都参加的模仿赛,几次比赛下来,一些建构方法轻松get!
左右滑动查看神奇的积木搭建
超认真听的小组
超投入尝试的小组
与/朋/友/一/起/学/习
稳定积木比赛开始了!
@围合贴片组
@比赛火热进行中
@三角形搭建组
@层层卡住组
小点发现自己搭建的楼房肉眼可见比别人的“脆弱”,疑惑、不解、不开心全挂在了脸上。
高兴发现做的三角形楼房总是倒,气急败坏,最后朋友乐乐安慰了他,他们便开始尝试“正方楼”。
你觉得哪幢房屋
最稳定呢?
高高楼
优优:我们把很多积木合在一起当当中的柱子,边上再横着夹住,很牢固!
两个小圆筒
星宇:电线杆是圆柱体,它很稳定,所以我们把两个圆柱体放在一起更稳定。
大碉堡
小橙子:横横竖竖很多,卡住最当中很粗的柱子!
宝塔
白白:所有东西一层一层叠在一起,他们之间就可以贴在一起。
正方楼
高兴:我就这样一直空空地叠上去,每一层都一样。
比拼开始!
破
坏
进行中
??点开视频,看看“稳定性实验”多欢乐!??
游戏进行时的多样情绪
就这样,孩子们在体验和操作的同时,逐渐对“稳固”有了理解、追求和尝试。
Q
怎么才能造得稳?
一层一层叠是最稳定的。
很多小棒子贴在一起站着不一定很稳定。
可以有空隙,但是横横竖竖要插在一起,不能都是横的或者都是竖着。
整个房子上面下面要一样大。
……
要“拼接”、“卡住”、“均匀”、 “横竖分布”才可能会牢固这些间接的经验逐渐在孩子们的尝试中成为了他们认可的“真理”。
就这样,建构区呈现了大不一样的状态!
孩子们创作的房子
在这里,有小组间的合作,也有各自保持安全距离的工作;有被不断模仿的高楼,更有被不断创作的旋转楼梯房、老鹰房、层层塔……
@白白小朋友快乐的建构时光
我们也在一次次区域游戏后的经验分享中找到了更多有趣的规律:
稳定的地基
很重要
小橙子:在做下面的时候,一定要稳稳的,大一点、贴住一点更稳定。
横竖各起
小作用
高兴:横的地板要很平,竖着的柱子才能稳定,上面才能搭得更好。
确定重心
少不了
白白:我发现旋转楼梯要左边右边上边下边都一样地往上,我站在上面看,摆成一个圆圈就可以,有一点点歪的话,变成椭圆形的话,就会越来越歪,就倒了。
@白白小朋友因为很会找旋转楼梯的重心而被小朋友们叫为“楼梯王”
袁老师内心OS
这是一个主要指向建构技能的探索过程。
当我们把视线转移至“叠高”,过高导致的不稳定立马成为了孩子们的新问题。这个过程中,我尝试跟孩子探讨问题,制作了“行走公约”,并且以游戏的方式调取他们生活中零散的经验,再加以大班孩子喜欢的PK与挑战,一些“深埋于心”的经验经由他们自己的实践转化为可随时提取的“有用处”的经验。
这个过程发生得非常微妙。
#2
“造得不像!怎么回事儿?”
探结构表征
近段时间,闻裕顺的小朋友们在为幼儿园70周年准备礼物。一天,大二班建构区计划造一个幼儿园,你看,他们的作品是这样的:
“哦!这好像是幼儿园大厅,走上去好像是我们大二班的教室!”正当老师细品了一番了解了孩子的建构作品后,却听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话:
??这好像还没有他们以前搭得好!
??这个幼儿园有点不像,有点太简单了!我们最喜欢的树屋也没有造出来!
这时候,小建筑师站出来解释道:
这里是……这里是……
@认真解释的子皓和紧张的林林、高兴
听了建筑师的解释,
大家才有些明白了。
但是
Q
为什么造一个东西
却不能让人看明白?
??我也想造树屋,可是我不会造圆形啊!
??但是我们根本没有圆形的材料呀!
??我有时候记不得幼儿园长什么样子,
我就只能自己想想了。
……
老师:确实,现阶段幼儿创造的楼房,多是像个房子而不会让人一下看明白是哪幢房子。归根究底,我们可能是对完整结构造型的了解和表达有些不清晰。
有些细节无法表现,
那有什么办法呢?
1.【图形大探索】
为什么树屋这么难造?孩子们是这么说的:
沈子皓:我们的积木都是长方体。
星宇:积木不是球体,但是树屋是球体。
明德:长方体很难做出球体。
长方体就无法组合成球体吗?
有办法!我们一定有办法!
造球大探索
左右滑动查看神奇的球体搭建
暖暖:我发现了!长方体可以成为球体的一小部分!大家可以一点点拼成一个球!
薇薇:它可以一点点组合成我们想要的形状。
于是
我们有了以下尝试
@树屋建造挑战
PS:以下两种方法的不同你发现了吗?
侯小宝:原来树屋有这么多搭建方法!
小松松:所以长方体也是能造出很多形状!
慢慢地,孩子们开始理解了建构是一种结构的形成,物体的组合。于是他们对结构表征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除了弧形,他们对多边形等基础形状有了更有目的的发现。
“三角形”的创想
“楼房”
里的多边形
“阶梯”
的多种样态
……
还没结束!
针对“结构表征”,
孩子们的问题有不少与建构对象有关。
于是孩子和老师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
2.【绘制幼儿园地图】
“不记得幼儿园长什么样子”怎么办?
六六表示:马路边上都有地图的,我们如果不记得幼儿园长什么样,我们可以自己画一个地图,想不起来的时候看一看地图!
于是有兴趣的小朋友快速出动,幼儿园地图被他们摆放在建构区墙面。
@我们的幼儿园地图
3.【准备作品介绍牌】
晨晨:我们以前办画展的时候就有自己作品的介绍牌,我们在建构区也可以做一个介绍牌告诉大家我们在做什么。
CC:还可以把我们拍的照片摆在那里,大家直接就认出来了。
于是,老师帮他们打印出了以前他们自己拍过的幼儿园照片。
@作品介绍牌不仅有解释性作用还有装饰性作用
还有计划表和设计图的绘制呢
@提前做计划,这样在过程中就可以使用自己的计划表
@一边搭建一边画设计图也是小朋友们极为喜欢的选择
在这进一步的建构过程中,
大家又又又发现了更多建构规律:
寻支点
高兴:柱子要立在两个平面搭成的最高点(两个平面相交之处)。
林林:竖着的柱子越多越好,这样就算一根倒了,其他的也可能可以暂时撑住!
白白:立好柱子之后,可以平着看一下,看看是不是都是一样高的。
寻规律
@找一找上下两组积木组合的区别哦
白白: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把图形搭出来的,我们是要先把下面的一层放好,再放上面的一层。
小橙子:有时候是空一个空一个放的。这样第二层叠上去,图案完整了,而且房子就变高了。
(对于小朋友们找到的这个规律我表示非常惊叹,因为他们要进行好几步才能完成一个完整图形。这让我对孩子对规律的寻找与把握感到惊叹。除此之外,我时常看到他们在建构区中你一个我一个无言却默契地合作摆放着。他们实在是太强了!)
选材料
@日常商量如何建构的我们
小迭戈:彩色积木特别滑!
暖暖:因为木头色的就是木头,彩色的加了油漆。
小迭戈:哦!我知道了因为油漆里面有油!它就很滑了!
明德:不能连着用3次彩色积木。
肉肉:还有发现不稳定的时候要多用木头色积木!
舒老师内心OS
这是一个主要指向结构表征的探索过程。
当我们仿照实物去搭建的时候,很多“现实”问题诞生了,孩子们一开始受限于木条的长方体形态,思维很难拓展,于是我们利用对造型的探索、对实物的了解以及对建构物的计划,帮助幼儿观察整体和了解细节。
@孩子们的建构愈发厉害了
#3
“建构游戏好好玩!”
探细节表现
有一天,老师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建构区的孩子们经常拿着自己的姓名牌,在建构的小房子上跳来跳去,嘴里不时发出“咻咻咻”的声音。
原来,大家在建构区玩开了!!
@建构区里的角色游戏正在发生
老师都被这自然的角色游戏吸引了,看着小朋友们不时地改变建筑物来满足自己战争游戏、城市游戏的需要,老师不禁思考:小朋友们满足于此吗?
第二天,建构区多了一样神奇的东西,老师把小朋友以前画在纸上的自画像剪了下来,吸在墙面上,还提供了底座。
@用吸铁石贴在墙上的小人
@从磁性墙上拿取“自己”,固定在夹子上即可在建构区中穿梭啦!
看到自己的姓名牌被换成了小人像,孩子们的表现是这样的:
@高兴:我要让我自己住在最高的地方!
@吴子晗:我要告诉大家这是我造的房子。
你们还想怎么玩?
??我想建造一座城市森林!
??我想要造西湖和钱江新城!
于是 ,孩子们找到了各种有趣的材料让自己玩得更开心。
左右滑动查看孩子们找到的建构材料
幸福的是,袁伯伯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也来到了我们身边,他不仅对我们创造的“未来幼儿园”充满兴趣,更为我们送来了许多有趣的建构材料,并期待我们今后会有更精彩的创意和建造。
还有还有,在不断创造细节的过程中,手上有丰富手工技术的女孩子们也坐不住了,她们申请加入,为建构区奉献点有趣的细节。
@这个小树虽然很像,但还有更美的
@建构区小朋友看到漂亮的小树眼里放光
@建构区桌上摆放着的标志牌与设计图
@我们制作的立牌也大有“结构感”,你发现我们是怎么做插牌的了吗?
就这样
星星点点的手工作品点缀仿佛一个强有力的推手。整个“城市”变得好美好美!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这群原先每天闷头想着怎么搭高搭大的男孩子们,开始展示出了关注细节的柔情一面:
颜色怎么搭配?
实体结构如何表现?
??我们喜欢的西湖
??幼儿园
??钱江新城
袁老师内心OS
在细节表现阶段,孩子们不仅想象力、创造力MAX,我更是发现他们有很强的解决问题欲望。前期的建构技能、结构表征能力的提升为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表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
结构大创造
对建构经验的多元表达
之后的日子里,老师总能听到建构区传来欢声笑语。
“我们试一下搭个警察局吧!我们去做一个医院标志吧!我们把所有的房子连起来成为超级世界吧!谁来跟我合作呀……”小小的木块因为孩子们的想象力而变得无边无际。
@建构区日常
@日常被崇拜
下面的建构作品诞生于一个上午,创作者是:林林、高兴、小橙子、白白、乐乐。这群“埋头苦干”的孩子让大家都惊呆了!
@令人佩服的建构娃们
还有更多游戏
正在被这群孩子们不断开发着:
【最高松果挑战】
一一:这是我们造的黄龙体育中心,快来找一找谁的松果最最最最高吧!
@一不小心就“沉浸式”建构啦
【滚动滑坡】
高兴:“老鹰房子”是我们以前就做过的,我们把它连起来,做成钱塘江大桥,再在上面叠加几层积木,做出斜坡,让我们滚动小球吧!
@小球滚到哪儿,你发现了吗?
【城市捉迷藏】
白白:一群小动物从小花园里跑出来啦!你能找到它们在哪里吗?是在水池里,还是楼房里呢?
@小动物在这儿呢!
……
这是一个从区域游戏中来的“课程”,是一个以环境调整作为重要支持的“课程”。它没有很多的集体教学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在环境中以兴趣、问题组成的驱动力推进着集体、小组、个别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惊叹于孩子发展的无限可能,更惊叹于游戏和环境为孩子带来的神奇魔力。
学习是自然的,是快乐的。
版权说明
本文系杭州市西湖区闻裕顺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杭州市西湖区闻裕顺幼儿园和《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往期链接
XIHUERTON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个爱分享有态度的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