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 我要
没问题!爸爸会满足你的愿望!
爸爸,我要天上的月亮!
什么?宝贝,这个爸爸做不到……
你,你,是这样的爸爸(妈妈)吗?当孩子提出“要月亮”的请求,你是面露难色,告诉孩子这是无能为力的事吗?
大名鼎鼎的卡尔爷爷给了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他创作的《爸爸,我要月亮》绘本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爱与梦想的故事:小茉莉很想和月亮一起玩,但她摘不到月亮,便拜托爸爸把月亮摘下来,于是爸爸拿了一把好长好长的梯子,架在一座好高好高的山上,努力地向上爬呀爬,但是月亮太大拿不下来,爸爸只好等到月亮变成下弦月,才把月亮带回给小茉莉玩……故事中 浓浓的父爱让人心生温暖。
本期关注
如何聚焦“语言核心经验”,让一首动人的故事滋养孩子的心灵呢?
本期,我们一同走入文学形式(故事)的语言教学策略!
01
“故事”那些事
故事是文学形式(文学形式是指诗歌、故事、散文等文学作品内容赖以显现的文学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段等)的一种。
“故事”形式的核心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识作品中的人物特征,理解情节结构,以及初步感知童话中幻想、拟人的表现手法。
对于“故事”形式语言教学的开展,老师有话说:
02
教师A
如何在那么多的故事中选择出你要的那一个?谁能借我一双慧眼?
遇到一个喜欢的故事,怎样去“读”?
教师B
教师C
要怎样设计才能让孩子学习到故事中的核心经验?
干货来袭!
各位心有焦虑困惑的老师不要急,贴心小编已经打听到:杭州市西湖区文新学前教育集团在区“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教学卷入式研修的引领下,围绕绘本故事《爸爸,我要月亮》进行了团队研修。小编已将他们一路研修过程中的思考、经验与收获编成了一本葵花宝典,今日将为大家抽丝剥茧,一一道来。
一个好的故事形式语言教学就像一首温情的歌,现在就让文新团队把这首歌唱给你听!
选歌
甄选文学作品,寻找核心元素
(一)偶遇绘本——怦然心动
一个绘本故事往往会包含多个元素,有画面的寓意,文字的梳理,语言符号的突显,语言结构的搭建等。当你阅读一个故事时,如果有多个或者某一元素特别打动你,别走开,细细去品味。
文新与故事《爸爸,我要月亮》相遇时,正是源于好奇,源于一份怦然心动。
当看到《爸爸,我要月亮》这本绘本名字的时候,“如何应对孩子的奇思异想”引发文新团队的讨论,带着对“共同愿望”的好奇,老师打开了绘本。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小茉莉的女孩想要月亮,爸爸通过曲折的过程拿到月亮,完成了小茉莉的愿望。波澜不惊的情节过程却让看完绘本的人心里升起暖暖爱意。
(二)研读素材——层层剖析
读画面
绘本本身图画风格非常明显,几乎一眼可辨;故事线条简单,爸爸为女儿月亮的过程,很少复杂的跌宕起伏,但总会有那么一瞬间的惊喜。
读内涵
从故事内涵来说,这本绘本传达给成人的是要真正走近孩子的心里,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交流,给予孩子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传达给孩子也是父爱如山、爱的付出。所以说一本好的绘本,成人和孩子都能获得一些些心灵的养分。
(三)核心经验——拨开云雾
“故事”形式的核心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识作品中的人物特征,理解情节结构,以及初步感知童话中幻想、拟人的表现手法。在《爸爸,我要月亮》这个作品中,文新团队将文学形式(故事)中的核心元素与绘本和幼儿对接。
基于这样的理解,文新团队最终把绘本的核心经验定位于文学形式中的故事教学。
定调
基于儿童经验,定准作品目标
语言活动教学目标,它包含着幼儿的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其他方面发展,有些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完成,有些目标制定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完成。
谱曲
对接核心经验,谱制教学活动
研修现场
(一)立足幼儿经验,设计教学环节
爸爸是儿童生活中最亲近的家庭成员之一,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如山的父爱。为此立足幼儿的经验,进行以下环节的设计:
(二)基于作品内核,设计关键提问
文新团队基于作品核心,筛选绘本画面,设计关键提问。例如:
是不是收获满满呢?不要着急离开,文末还有实用彩蛋!
Tip1:巧重构,让故事主题更凸显
绘本故事中穿插的社会、认知、情感等内容整合居多,幼儿的视线往往更多关注具体形象的画面,过多的翻页让幼儿不容易部分情节发展主线,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故事的情节和众多角色进行删剪、重组、拼装、对比、跳跃,让故事主题更凸显。
例如在《爸爸,我要月亮》活动中,文新团队将绘本故事进行了分段处理,前半部分采用聚焦爸爸摘月亮的过程,通过教具演示与体验突显工具的价值,让幼儿在操作中更深层次体会爸爸的辛苦、坚持及智慧。
Tip2:巧取舍,让故事线索更走心
在绘本故事中常常会有显性主题和隐形内容,基于幼儿学习特点,线索过多,容易混淆幼儿的推理与情节推断。因此,对于绘本故事内容的线索选取贴近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幼儿比较容易感受语言结构,体会作品风格。
相遇是首歌,是读者智慧与作者智慧的碰撞,是读者情绪和作品情感的共鸣。愿教师与故事形式相遇的歌,灵感与智慧交融,愿幼儿与故事相遇的歌,相互喜欢又充满启迪。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关注我们,做儿童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