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小编导读 标记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方面,会看标记和使用标记是现代人的生活技能之一。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标记也无处不在。那么问题来了——你们班级的标记是由谁来制作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浙大西溪幼儿园的教研现场… 教研背景 整洁有序的环境很重要,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意识到标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支架,因此在教室中运用了很多标记。综合看这些标记发现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部分标记都由老师制作。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从中反映出老师对环境创设存在着怎样的认识和理解? 教研目标 1、引导教师发现标记创设中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标记创设的意义和价值。 2、 通过研讨提升教师“共建环境”的理念与行为。 教研过程 标记研读 我们的标记 活动开始,主持人钱光丽老师呈现的几张来自班级的标记照片就引发了老师们的热烈讨论。不难发现,大部分班级的标记都由老师制作完成的,幼儿自己制作的却寥寥无几。现场17名老师,标记全部由老师制作的有9位,部分是老师制作的有7位,而班级标记全部由幼儿来制作完成的只有1位老师。 对此老师有话说 为什么我要自己做标记? 教师1 在做标记前,我首先考虑到的是班级风格的统一性,如何在标记上去体现美感;第二个我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制作标记的,赋予标记一定的教育性在里面。 教师2 我觉得采用照片来作为标记,对于托小班孩子来说更清楚直观也便于幼儿检验。 教师3 似乎做标记一直都是老师考虑的事情,我在参观其他幼儿园也发现托小班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做标记,因为觉得他们年龄太小了,制作标记的能力还未能达到。 教师4 在环境创设上我们有很多事要做,自己做的话会更快一点,效率更高。 关键词:整体美观 幼儿能力弱 高效率 赋予教育性 为什么我让孩子做? 中班幼儿已经具有较强的任务意识和与同伴交往的能力,简单的手工制作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来制作。 教师1 孩子们设计的标记各有特色,不像老师打印出来的整齐划一,从而也能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的作品更有个性,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来呈现。 教师2 整理不只是单方的规则,而是集体生活的需要。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参与标记制作,能够体验到成就感,做班级的环境的主人。 教师3 关键词:个性化 参与班级管理 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豪成就感 具备制作的能力 促进学习 问题聚焦 在研讨过程中,一线老师们说出了自己关于标记制作的真实想法。“不敢放手”的老师对于小托班孩子制作标记的能力还是存在顾虑,那么小年龄段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做呢?钱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分享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班的一个孩子——彤彤,她在钱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自己给玩具制作标记。图为彤彤在给套盒做标记时发现套盒底下有点点,她开始认真的数起来以便画在标记上。 图片为彤彤给三个玩具做好的标记。可以看出,不同的玩具,标记也不一样。三个小圆是有明显的大小差异,中间的点也根据玩具的特点有所改变。 小小的案例却给老师们很大的触动,大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分析背后的原因。 教师回应 这个故事给了我思维上的一种冲击,我现在就在想,我是不是对这个标记的结果性用途考虑得过多了,因为我看到了彤彤这样的一个过程,我真的觉得她在设计标记的过程当中她所获得的这种价值和成长,可能比我所预设,我想要赋予的这种教育功能更有价值。 我刚才是“老师自己做标记”的阵营里的,现在我感觉我慢慢的偏向另一边了。因为我觉得,孩子能力真的挺强的,我们真的应该相信孩子,可能我们之前关注的太少,还是不太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 我想我之前没有这个意识说让小班的孩子自己做标记,可能一直觉得这是老师的事情。但我还是有个疑问,跟我制作的标记比起来,还是我自己制作的更加美观和清晰一些吧。 问题聚焦 在深入而聚焦的对话中,老师们观念在发生改变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孩子做的标记似乎不够好看? 孩子做的标记其他幼儿能看懂么? 对于老师们存在的两点困惑,钱老师循循善诱,层层追问,帮助老师们理解“美”的概念,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且独一无二,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孩子的艺术天性。 教师需提前做好预设再让孩子制作,对于孩子完成的作品老师后期可以再进行“包装”,将幼儿作品艺术化呈现。 不管是老师制作的标记还是孩子制作的标记,都是需要集体阅读了解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的。 案例分享 结合大班案例交流感受 接着大班章艳萍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在加工区标记的案例。章老师从发现加工区物品杂乱无章——找到孩子不能根据老师制作的标记摆放物品的原因——和幼儿共同商讨如何制作标记——幼儿给加工区标记——后期跟进几方面向大家展现了一个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究过程。 “大小不一样的盘子怎么做标记?”“大家做的标记太多了,都要用么?”接连不断的问题在老师引导下,大家一起讨论并不断尝试都迎刃而解了。 问题聚焦:研读孩子创设标记的过程,交流环境创设新感受 教师1 如果我只是用几张照片代替标记,那我一定会错过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我看到章老师把一个结果做成了一个过程。每次当孩子发现问题,他们会自己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寻找同伴,或者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 教师2 这个案例非常生动的展示了不同经验水平的孩子在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我看到了孩子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教师3 我觉得在这个制作标记的过程中,孩子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同伴互助交往的能力,还有空间想象绘画的能力。其实环境的最大价值就是让孩子实现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 在章老师分享的大班幼儿制作标记的案例中老师们看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所获得的成长让大家不惊自问: 我在忙什么? 为什么是我忙起来了而不是孩子忙起来了? 我该忙些什么? 在相信孩子之后,我们该如何来做呢? 策略讨论 ★ 思 兴趣需求?分析经验?考虑支持策略?(研究孩子的经验想法、创设机会推动支持孩子的探究) 问 哪里需要标记?你想怎么做?可以怎么做?(引发对环境的关注思考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创造发现的机会) 看 看孩子的表现?看制作过程、能力变化?互动过程(材料、同伴、老师) 后续任务和思考 1、带着对环境创设的新理解和让孩子创设标记的新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审视自己班级中的标记创设。 2、和孩子一起进行标记的调整完善,做好调整记录和思考,进行下次交流。 语 结 相信儿童——改变我们的儿童观 共建环境——改变我们的课程观 专家点评 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沈颖洁特级教师对浙大西溪幼儿园团队的教研活动做了互动点评,在点评中沈老师不仅肯定了教研负责人钱光丽老师设计的教研活动问题能以小见大、研修案例鲜活感人,预设的提问和现场即兴的质疑追问直抵核心。还对老师们现场深入而聚焦的对话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