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最优之道 育至善之人]
又到寒假了,幼儿园教师们的工作比平时稍稍清闲了一些,不如趁这个时间充充电。
今天我们为幼儿园教师推荐8部高口碑纪录片,轻松看片的过程还能提升自己对孩子的理解,辅助下一阶段的工作,感受陪伴孩子成长的笑与泪。





这是一部拍摄于2001年的幼儿园题材纪录片。一群可爱的孩子在镜头前展现了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吃饭的时候,饭菜撒了一身;
睡觉的时候,喊着要回家;
两个人抢玩具,直到把玩具抢坏……
孩子们高兴和不开心的情绪都是非常直接的。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子,这部纪录片就是怎么记录的。
孩子的心中没有对错,就如同一张等待书写的白纸。审视孩子,也是审视我们自己。因此,如何引导他们的成长,就成了幼儿园教师需要思考的工作。
当孩子痴迷于一件事,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和创造力?
这部纪录片呈现了“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的孩子,记录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
也向我们证明了一件事:孩子们是有天赋有才华的,在很小的时候也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坚持一生。
即使是出生于猪肉铺家庭的小女孩,也能翩翩起舞。“只要她喜欢,大人就得帮帮她”。
这部纪录片透过全球100名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孩子们是如何学习说话、移动、思考和学习爱。
人是成长最慢的动物,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
几个月大的婴儿可以通过名字知道爸爸妈妈在叫自己,再大一些,他们可以认出镜子中的自己。
3岁的孩子会对身边事物产生强烈兴趣。4岁开始有性别意识,喜欢群体玩耍。
幼儿园教师们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更细致地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去更好地设计符合他们成长规律的课程和活动。

9位教育实践者借助他们自己的成长,来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
“指导不是纠错,而是表扬的对。”
“让孩子问的问题持续有回应,让他觉得问问题是有趣的。”
“接纳—发现—欣赏—鼓励。第一步:当周边的标准不接纳孩子时,大人应该去看见他、欣赏他、接纳他;第二步:发现孩子擅长和适合的事情。怎么去发现,学会跟孩子玩乐。”

纪录片中有很多专业的教育观点可以供幼儿园教师们学习,并且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去实践。
世界顶级儿童发展专家通过实验,探索了婴儿的各种行为,包括发脾气、大笑、共鸣和学习。
并且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孩子发脾气是因为自己能力跟不上想法。发脾气时孩子的压力会变大,无法自己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需要大人介入。最好的方式是转移注意力,消除压力。
孩子的共情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却是身边的大人可以塑造的。共情对孩子日后发展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纪录片中有趣的小实验呈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教师们通过了解这些小秘密,也就可以更加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孩子的情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在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好的情况下,孩子的很多想法也无法表达出来。
教师们可以借助这些纪录片,更加了解我们的孩子,也能从另一个视角观察自己的工作,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1】李玫瑾教授《育儿之道》全110集
【2】曾仕强:《家庭教育》全24集!
【4】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5】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欢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