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七期)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父母悦读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七期)-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亲子游戏篇

刘瑮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七期)-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第五章

优秀的父母一定要做哪些事?


第三节:几种典型的异常行为

       1.攻击欲望强

        心理学家指出,攻击欲望是生命体的自然反应。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流露出攻击欲望,不过很多父母忽略了这些现象。比如,孩子撕书的行为在能够拿起书本的时候就出现了。他们对自己很喜欢的书籍也会毫不留情地撕毁。虽然心理学家认为这可能也是孩子在锻炼自己的感官协同能力,但是这种锻炼显然有点失当。
      个体之所以出现攻击欲望,和安全感的缺乏息息相关。很多父母在亲子教育中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孩子失去安全感,就会表现出恐惧,会躲藏起来,不和人交往。其实并不完全如此,当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儿童由于自控能力缺乏,反而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欲望。比如,现在校园暴力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些是孩子攻击欲望强烈的体现。这固然和社会整体环境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有关。
      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有一个共同点:气氛冷漠,缺少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是来自单亲家庭,父爱和母爱都很缺少。也有一些是双亲家庭,不过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出了问题,并没有让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和温暖。如果孩子从小因为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来的攻击欲望没有得到父母的及时纠正,他们就会成为问题孩子。
      孩子的攻击欲望,除了表现在撕书这样的攻击行为,也表现在摔打玩具,在花园里摘花,打骂宠物,甚至打父母的脸等方面。虽然这些行为因为孩子的能力弱小,不会带来太大的伤害,但是会“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怒气和邪恶”。撕书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书被撕坏了,这是一种破坏。孩子面对自己的战果,感到了满意,这是典型的“获胜的感觉,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苏醒”。
      父母只要认识到孩子之所以出现攻击欲望和行为,和他们缺乏安全感有关就好了。同时,父母也应该认识到不爱孩子,或者爱得不适当,都会诱发孩子出现这样的极端行为。父母除了要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秘密,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及时调整。当孩子第一次流露出自己的攻击欲望时,比如撕书,父母谨记不要对孩子大声斥责,但也不能视而不见,而要严肃地告诉孩子,撕书的行为是不对的。并且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要采取弥补措施,例如父母可以说“你撕书,书会痛的”“我们一起来把书粘好,好不好”,然后可以用胶水,和孩子一起把书粘好。
      父母也可以用冷淡、伤心、生气等表情来传达自己因为孩子的这个行为而感到很不高兴。父母不要以为孩子的攻击欲望和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如果父母不及时纠正孩子的这种攻击欲望的话,那么将会影响孩子的情感成长、人际关系发展等方面,导致他们更冷酷无情,缺乏必要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冷酷的心绪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以父母要切记,如果孩子的破坏和攻击的欲望得不到疏导,他们长大后可能就是一个暴力分子,也可能会成为酒鬼、瘾君子或者变态狂



     

      2. 奇怪的恋物癖

       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患恋物癖的小朋友。什么样的物品都会被他们恋上,其中以枕头、玩偶和生活用品居多。很多时候孩子的恋物行为都是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不安全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因素。
      恋物癖跟安全感的缺乏有一定关系。父母的疏远、父母对孩子感情的呼应不够、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等,都可能引发孩子的恋物行为。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孩子一起做他最喜欢的事情,比如捉迷藏、玩游戏、过家家、亲子阅读等,以便让孩子释放内心积压的负面感受。孩子患上恋物癖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父爱和母爱不足的焦虑。
      再严重的恋物癖,也会有个开端。如果父母在开始阶段就明察秋毫,及时干预,就有可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恋物癖也可能源于孤独,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有了真正的交往意识的孩子而言。孩子的交往意识如此强烈,现实中的交往环境和自己的交往能力却不尽如人意: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但内向的孩子还不能敞开心胸与别人交往。自己熟悉的同龄亲戚,又不能时时在身边。孤独、失望之余,玩具就变成了孩子的精神寄托,孩子跟布娃娃说话,跟它一起做游戏、一起睡觉,享受着跟这个“小伙伴”交往的快乐。
      孩子对某类物品的迷恋,也能折射出他的“长大情结”。在游戏中,那些被孩子依恋的事物,总是扮演了一个需要照顾的角色,而孩子则扮演了一个成人角色,站在大人的立场上说些大人话。被恋之物的存在,成了孩子“准大人”的演练对象。虽然这没有什么伤害性,但是也说明这类孩子是孤独的。孩子的“长大情结”需要一个正面的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特别警惕孩子是否患上恋物癖。一旦孩子出现异常行为,开始长期对一件物品爱不释手,与之形影不离时,父母就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可掉以轻心。当然父母也不必惊慌失措,因为这样的孩子只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并不一定是病态的、消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异常行为会逐渐消失。
      对有恋物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增加感情投入。除了用亲情沟通外,父母可以多准备几个“迁移载体”,转移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小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是不大稳定的,很容易被转移。另外,父母需要谨记的是,对于孩子特别喜欢的东西,只要对其心理发展没有害处,一般不要用强制的方式禁止其依恋此物,因为那样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反而更加不妙。

      3.大声尖叫,情绪失控
      现在容易情绪失控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和学校的压力大、亲子之间沟通不够、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质差都有关系。当孩子不快、失望和愤怒时,他们不愿意向他人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总是积压在内心,不让他人知晓。久而久之,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容易造成情绪失控,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疾病。
      对于孩子的情绪失控,如果处理得好,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处理得不好,则会留下心理阴影。哭泣能愈合创伤,大笑能缓解压力。孩子每一次情绪宣泄的背后,都有其隐秘的动机–他们是在释放内心累积的负面情绪,意在引起父母的关注。所以,当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应该给予关注,不要让孩子觉得他被冷落、被忽视。
      事实上,和成人不一样,孩子的心思和情绪往往藏不住。无论是快乐或者难过,都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果父母不给孩子宣泄自己真实情感的机会,孩子的情绪就会被压抑在心底,最后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所以,当孩子兴奋的时候,父母不要强行要求孩子安静;当孩子悲伤的时候,父母也不要觉得孩子太脆弱。如果父母压制了孩子的各种情绪表现,表面上孩子不哭不笑了,但真实情绪被压抑了。
      父母应该接纳孩子各种情绪的流露,不能误解和压抑。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不要强行让孩子压抑自我,更不能用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方式,让孩子忍气吞声。心理学家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现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内心的紧张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宣泄。
      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关注的儿童往往最容易积压情绪,容易情绪失控。这些孩子介于出色的孩子和顽皮的孩子之间,往往较文静,胆子小,没有太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难以得到成人的关注。这类孩子容易患多动症、厌学症、孤独症。
      事实上,大多数这类型的孩子都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既然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父母又该怎么给予孩子关注呢?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必须符合孩子的天性,围绕天性的关注才是恰如其分的,而违背了孩子天性的关注可能会适得其反。经常有父母看到孩子情绪失控,怀疑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动症。实际上,这是因为父母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上表现优异,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对于那些自然的情绪只能一再压抑,最终导致了情绪失控的结果。

      4.异食癖
     异食癖的孩子常会吃纸、破布、树叶、泥土、毛发等异物。由于吞食的异物不同,产生的后果也不一样。如吞食污物,可诱发肠道寄生虫病;吞食墙皮,会造成有害微量元素(如铅)中毒;吞食很难消化的东西,如头发、木屑等,还可能出现异物团块,形成肠梗阻。这些都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
     异食癖多发生于孩子 2~6 岁时。一般情况下,孩子只是咬玩具、啃指甲等,但极少进行异物吞食。当孩子开始吞食异物进而形成习惯后,就会形成异食癖。这个时候采取禁止措施,不让孩子吞食异物,孩子就会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嗜异现象是一种心理异常行为,带有半强迫性质。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们认为,异食癖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极大的关系。
当父母对孩子的照料稍有疏忽,或孩子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动,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时,就可能出现异食癖行为。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患上异食癖,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替代心理。孩子感到不安全、恐惧和孤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进食一些奇怪的物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其实在刚开始时,孩子可能因为缺乏照顾,偶尔拿取异物吃,但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所以当发现孩子有嗜异现象时,父母要多给孩子关心。切忌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这一异常行为
,更不要对孩子施以责罚,例如捆缚孩子的手足,让他断瘾。这样不但不能解除孩子的嗜异行为,反而会使他转为暗中行动,偷偷吃不洁之物,那样后果可能会更严重。一旦父母发现孩子有异食癖现象,应及时请医生检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最好能够在物理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克服恶习,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满足孩子身心健康所需的基本条件,如提供全面营养,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同时,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亲昵、玩耍,以满足他情感上及心理上的需求。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七期)-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往期回顾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七期)-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七期)-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六期)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七期)-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五期)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七期)-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四期)




END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七期)-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供稿:卢萌雨

审核:胡莹莹

编辑:卢萌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明珠本部园】父母悦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三十七期)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