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深度教研】生成课程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儿园课程的开展需要遵循的原则很多,古往今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原则不胜枚举。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幼儿园生成课程,也为了便捷各位在实践教学中应用这个课程,我们提炼出10个核心教学原则:兴趣性原则、当下性原则、生活性原则、操作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丰富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游戏性原则

第一  兴趣性原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无需赘言。虽然道理好像大家都懂,但是一走进幼儿园班级,您就会发现违背幼儿兴趣的课程与教学案例俯拾即是。多数教师都是关心、爱护幼儿的,这一点我们也不怀疑。以幼儿园预设课程为例,多数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会考虑到幼儿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育,同时也会考虑到幼儿兴趣,这些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可是,这些预设毕竟是成人的一厢情愿。您以为孩子喜欢的未必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大家想一想,开展课程时您有经常问过幼儿想知道什么知识、想去做什么事情吗?我们习惯性想当然地替幼儿做决定。幼儿在课程与教学中很少有选择的权利。关于课程内容与方法,幼儿能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更少,更多地是被动性服从教师的安排。

各位亲爱的老师,大家上课之前有没有经常习惯性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什么活动,好不好?”好在小朋友已经被训练地习惯性说“好”。如果小朋友回答说“不好”,您会怎么处理?难道您忍心把精心准备的一节课放弃了吗?能够做到爽快地把苦心设计的主题课程系列活动抛弃了吗?想必,很多老师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细节。因为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基本就预设好这节课的流程,不管幼儿是否真的喜欢,反正我就上这节课了。

很多老师心中似乎都住着两个双面的“小人”,两个“小人”经常在矛盾中博弈:一个在“明处”,认可对幼儿权利、兴趣、爱好的尊重、理解、支持;一个在“暗处”,不断强化成人的主导性,忽视幼儿的主体性以及兴趣爱好。(王雨露,鄢超云.幼儿园儿童节庆祝活动中“演”与“玩”的抗争——教师儿童观的冲突与调和[J].学前教育研究,2021(08):12-24.在课程建设中也是如此,如果您去访谈教师课程的开展要不要尊重幼儿的兴趣、要不要体现幼儿主体性,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告诉您是需要的。但是等您去一线场域观察课程实施时,您不难发现很多教师“言行不一”,幼儿兴趣爱好被忽视、被漠视的现象较为普遍。教育督导对教师不仅要“察其言”,更要“观其行”。“说着容易,做着难”,课程建设中教师对幼儿兴趣的认可、支持,不仅体现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表达上,更要付诸课程各个环节的实际行动中。

生成式探究性主题课程就是要努力做到充分地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尽量把课程的决定权、选择权交给幼儿。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确切地说是要求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倾听幼儿心声,走近幼儿,寻找幼儿感兴趣的点,进而依据幼儿的兴趣开展活动。另一方面,我们主张教师多与幼儿谈话,问问幼儿对什么感兴趣,问问幼儿想知道什么、想做什么,由幼儿来决定当下以及近期的课程活动是什么、怎么做。所以,在生成式探究性主题课程里,幼儿是课程的主人,教师更多的是追随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提供支持。当然,教师作为引导者,是可以给予幼儿课程建议与适当引导的,尤其是小班,但是这个引导是基于教师对当下幼儿深入的观察与了解。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生成性引导,不过这个引导下的活动是否实施,教师还要征求、尊重幼儿的意见,由幼儿做出决定。

第二  当下性原则

生成式探究性主题课程主张课程的开展要具有时效性,要紧紧围绕幼儿当下的游戏、学习、生活,以及紧紧贴近当下的社会事件、季节气候、节日活动等,来组织开展当前的课程活动。这也是生成课程的突出的特点之一。再精彩的课程,如果违背了当下性原则,都不能称之为生成课程。生成式探究性主题课程是一种“活教育”,这个“活”也体现在课程开展让幼儿“玩在当下、学在当下”。

大约是在5月末,城区某个幼儿园某个班级在开展画油菜花的美术活动。首先,教师先呈现了几张A4纸大小的彩色打印的油菜花照片,让幼儿观察。其次,教师呈现绘画所需要的材料,并示范如何画油菜花。然后,幼儿模仿教师,按照教师刚才示范的流程作画。最后,个别幼儿做作品分享。这个活动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幼儿的绘画作品统一化,束缚了幼儿艺术创作过程中想象力的发展。

从当下性原则的角度,这个活动也被老师上“死”了。虽然教师提供了油菜花的彩色照片,但是幼儿的观察还是不充分的。在该地区,3、4月份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而教师在5月末开展此活动有些晚了。如果是3、4月份,教师可以先鼓励家长在周末带孩子郊游,郊游时家长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油菜花。然后周一幼儿来到幼儿园后先围绕油菜花展开讨论、分享,其次教师再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创作。如此,这个活动才会更有生命力,绘画出的作品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其实,5月下旬时此幼儿园园所附近依然有很多盛开的花朵,比较绚丽多姿的是蔷薇花。对于幼儿每天能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蔷薇花,教师选择视而不见,却舍近求远、费力不讨好地开展了一个偏离城市幼儿生活经验的油菜花。而且这个活动与当下开展的主题也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孤零零的一个美术活动。此举不得不让人怀疑,教师是不是从哪里抄过来的教案,直接拿过来就用了。

当下性原则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当下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这也是课程能够源源不断生成课程故事的生命力所在。某教师在开展有关水的主题活动期间,全国传遍了袁隆平爷爷去世的噩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古典名句经久流传。幼儿园课程建设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反之,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应该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这位教师没有让幼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引导幼儿了解袁隆平爷爷的伟大贡献,以及表达对袁隆平爷爷的缅怀、悼念。在了解袁隆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时,“水稻”有关的活动有机地融入进了水的主题活动里,此外还进一步延伸出“理想”、“节约粮食”等相关活动。

第三  生活性原则

陈鹤琴指出“课程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目前的生活,至于将来生活的帮助还在其次。”(陈鹤琴.陈鹤琴教育箴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6.这句话既指出了幼儿园课程开展应该遵循的当下性原则,又指出了幼儿园课程应该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而且重点是当下的生活。“一日生活皆教育”,大家对这句话更是耳熟能详。贴近生活的教育,对幼儿而言是有用的,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能够积极参与进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想让幼儿园课程变成一潭死水,我们就要抛弃固定的教材、教案,积极主动地带领幼儿从周围的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让生活中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课程建设中。

关于生活化原则有个值得警惕与思考的问题,这里的生活到底是谁的生活?比如某个小县城的一位教师给幼儿讲交通工具“地铁”。虽然老师描绘很详细,尽管地铁也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观摩课时不难发现幼儿对地铁的兴趣不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地铁脱离了幼儿的生活,这个小县城根本没有地铁,几乎没有幼儿乘坐过地铁。同样是一模一样的活动,如果放在地铁系统发达的城市,这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所呈现的景象可能就会不一样了。所以,课程生活化里的生活是指幼儿的生活,重点是幼儿平时能够接触到、感受到的生活。再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对于成人而言挣钱是重要的生活内容,但是对于幼儿而言不是,幼儿的生活更关注一袋糖果、一集动画片。所以生活化原则不仅仅是呈现生活的内容,更要关注呈现谁的生活内容。教师需要换位思考,抛弃成人的视角,以幼儿的立场来开展课程。

课程生活化不是绝对地说一些遥远的内容就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这个要看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接触到、感受到。比如,国家举办奥运会、发射载人航天飞船,大街小巷举国关注,即便是一些偏远城市,甚至是乡村,如果一些幼儿自己能在生活中也注意到这些事情,比如从爸爸妈妈那里听到的等,教师是完全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开展“奥运会”、“宇航员”等相关主题活动,只是这种主题活动以了解相关知识和开展一些模拟性游戏活动为主。

再回到上述“地铁”的活动。如果是十一长假结束后,有幼儿兴奋地讲自己外出旅游时坐了地铁,引起其他一些小朋友的兴趣与好奇。即便是在偏远乡村,教师也是可以开展“地铁”这个教学活动的。上一段提到的“地铁”活动之所以受到冷遇,那是因为那个活动是教师按照教材实施的,当时的班级里没有幼儿有乘坐过地铁的相关经历,当时的场景也没有幼儿对地铁产生兴趣。再直白一些,这个活动是成人强加给幼儿的“生活”,不是源自幼儿自己的生活。再比如,幼儿园某班教师按照教材、教案给幼儿讲解“两点之间直接距离最短”的知识,虽然PPT呈现的是小动物的行走路线,看起来课程内容很直观,也能吸引幼儿的关注,但是这个知识点并不是幼儿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是幼儿的生活,而是成人强加给幼儿的“生活”知识。不是说这些知识本身不重要,而是说知识在恰当的时候学习才是适宜的。

第四  操作性原则

生成式探究性主题课程主张要尽量多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操作即是让幼儿“做中学”。提到“做中学”,大家自然会想到杜威、陈鹤琴等人。杜威指出传统教育是“听中学”,改良后的教育应该是“做中学”。陈鹤琴更为直白地指出“儿童看见一件新的东西,一定要用手去摸,或是亲手去做,如此得到的经验,能够格外的长久保持。所以用眼看要比用耳听好,用手做比用眼看更好。故我们的教学,要多用手做,多用眼看,而少用耳听……”。陈鹤琴举例说“不看花卉,不能欣赏花卉的美丽,不听音乐,不能欣赏音乐的感染力,不尝甜酸苦辣,哪会知道甜酸苦辣的味儿呢?不是骈手胝足,哪会知道‘粒粒皆辛苦’呢!”操作是幼儿获得直接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操作在不同的背景下体现出迥然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与教育方式。一种比较常见的操作是在教师预设好的情境中使用限定的材料进行操作。比如,幼儿园开展全园性的“南瓜”主题活动,每个班级都分发了南瓜。教师组织了一节数学活动观摩课。首先,教师组织幼儿点数班级里的幼儿人数(18人);然后,幼儿各自点数各自盒子里的玩具数量,盒子里的玩具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数量一样;其次,教师组织幼儿分享点数的方法;最后,教师鼓励幼儿点数教室内准备好的一堆南瓜的数量。这里面的教学充分地使用到了操作性原则,但是幼儿并不喜欢这个活动,整体兴致不高。旁观者感觉幼儿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操作不是幼儿积极主动、自愿自发的操作,在生成式探究性主题课程里是不被提倡的,幼儿是被动性操作,更像是完成作业。

生成式探究性主题课程所主张的操作是幼儿积极主动、自愿、自发的操作。幼儿园开展“秋收”的活动,鼓励幼儿从家里带来一些蔬菜、水果来园。这些东西拿到班级后放置在自然角,教师问幼儿怎么处理这些蔬菜、水果呢?有幼儿提议腌制咸菜。因为快要过冬了,当地一些老人在家也在腌制咸菜,部分幼儿接触过。此提议得到了很多幼儿的赞同。第二天,教师请来了班级一位幼儿的奶奶,其有着丰富的腌制咸菜的经验。奶奶用班级里现有的材料,带着幼儿一起腌制了咸菜。幼儿有洗菜的,有切菜的,等等。虽然白萝卜丁切的歪歪扭扭、大小不一,但是幼儿切的不亦乐乎。腌制的白菜、萝卜等后来就放在了自然角附近了。小朋友没事时,会去自然角观察下腌制的咸菜。第三天,有几位小朋友惊奇地发现自己腌制的咸菜越来越少,而且增加了很多水。这些活动就属于自愿、自发的操作。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有着更积极的投入,以及更持久的探究性活动。

第五  直观性原则

生成式探究性主题课程主张幼儿园课程的开展应遵循直观性原则,尽量给幼儿提供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果有些活动没法提供实物,也要尽量多提供一些视频、图片以便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提供实物,教师就应该优先使用实物。即,能用真的实物就用真的实物,在有实物的基础上,模型、教具等可以作为补充。实物可以让幼儿观察的更全面、更细致、更持久,能够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

次去幼儿园观摩教学活动,教师组织了一个“菊花”的科学活动。教师提前认真备课,画了不少菊花(包括菊花的根、茎、叶等)。能看得出来,老师备课时付出了很多精力,其美术功底也是不错的。教师给幼儿讲解菊花的外形、根部特点等。尽管教师付出了很多,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活动前,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我们看到幼儿园附近有卖菊花的,也很便宜。评课时,我们建议教师在此活动中可以直接拿来一盆菊花,因为菊花并不难买、也不贵。用真实的菊花开展活动,幼儿看到的是鲜活的菊花、多角度的菊花,不仅能看,还能闻一闻、摸一摸,后续可以放在植物角持续观察、种植。

第六  丰富性原则

生成式探究性主题课程的载体是主题课程。独木不成林,如果单一的小活动是一棵树,那主题课程就是一片小树林。主题课程下属的活动要具备丰富性原则,能有持续挖掘的课程资源以及系列性深入探究的活动。在初期选择主题方向时,我们建议教师多思考这个主题的丰富性。教师先“头脑风暴”自行预设下围绕此主题方向能否开展出不低于5个的小活动,如果能预设出很多小活动,这个主题方向就有能成为真正主题的可能性,经过幼儿讨论后一般可以扩展出更多的小活动,内容会更加丰富。如果连5个小活动都预设不出来,这个主题方向下可挖掘的课程资源就不够丰富,难以成为一个主题。

如果生成的活动只是一个或者少量几个小活动,还不足以构成主题课程,类似这样的生成课程我们也是允许开展的。这样的活动,我们会鼓励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多与幼儿讨论,多观察、倾听幼儿,尽可能去生成更多的活动。比如原本只是一个小活动“捡银杏果”,但是幼儿对银杏果臭臭的味道产生了强烈的关注,并引发了系列讨论,榴莲臭臭的、臭豆腐臭臭的、狗屎臭臭的等,进而生成了一个“臭臭的”主题活动。

第七  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教结合,教即教育,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不能忘记的。幼儿园的教不同于中小学的正规教学,幼儿园的教更多是在游戏中、生活中实现的,所以学前教育课程领域多提倡“课程游戏化”、“游戏课程化”、“课程生活化”等,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理念是在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

生成式探究性主题课程不会刻意追求吸人眼球的活动,更不倡导故意追求所谓的课程特色,我们坚守在日常的点点滴滴生活中踏踏实实地做好课程,让朴实无华的课程真切地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鼓励教师要做到经常性反思:活动在知识上让幼儿知道了什么、技能上让幼儿会做了什么、情感上让幼儿体验了什么。有关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目标,一般也会融合在课程故事里。课程不仅仅是停留在活动热热闹闹的表面,活动的背后要蕴含教育的价值,要对幼儿的快乐成长有意义。当然,我们不会功利地催熟幼儿的成长,我们的见解是教师不能消极地等待幼儿的成长。我们的策略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在幼儿发展区内有效地引导幼儿成长。也可以形容为“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幼儿慢慢地成长”。

第八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课程与教学,不被预定的狭窄目标所局限,不被固定的活动内容与流程所束缚,不被单一的教学方法与任务所困顿,更不能被僵化死板的评价所压制。开放性原则要求,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处于动态、弹性、灵动、探索、多元、包容、整体的状态。

开放性原则下,每次活动开展的目标是宽泛的,是可以调整、增加、删减的,而不是为了预设的目标而显得过于僵化。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很多活动可以根据课程与教学的当下情况往后延缓。教师不必非要坚持在某个时间段去完成某件事情,教师可以放慢教育的脚步与节奏,不然课程与教学势必会变得高控与高结构化。教师改变预定的任务计划,不是指没有活动任务,而是跟随幼儿的兴趣随时调整活动任务。即便课程计划转变,但是幼儿依然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游戏、活动状态。比如,根据主题课程计划,今天上午的活动是教师先带领幼儿分组然后一起去户外进行比赛类体育游戏,但是在室内分组的过程中幼儿遇到一些争执。教师的做法是直接帮助幼儿分组。虽然这样做可以快速地解决分组争执问题,但是幼儿以后再遇到分组的活动还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幼儿没有学会如何选组长、如何明确各自的职责等。如果不是特别必须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把户外活动的任务往后放一放,先带领幼儿研究下如何分组,分组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很棒的生成性活动。教师需要做到课程与教学的灵活调整,而不是被固定活动内容与流程所束缚。

开放性原则下,课程与教学中所使用的教与学的方法是开放的、多元的,而不是封闭的、单一的,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不应该用自己预设的单一方法来限定活动目标所实现的路径。比如,教师活动计划是带领幼儿认识“对称”,活动流程是让幼儿先观察一体机上呈现的天安门城楼图片,引出“对称”的概念,然后给每位幼儿发一张半页A4纸大小的天安门简图,让幼儿想一想如何更快地剪出天安门图形。有幼儿说“认真地剪,不能被打扰,就能很快地剪出来”,还有幼儿说“拿着刀,沿着线条刻出来”,后来也有幼儿说折叠后用对称的方法剪,因此教师就顺势发下操作单,让幼儿用对称折叠的方法去剪。

我们给教师的建议是:首先教师可以先用天安门图片让幼儿了解对称的概念与特点,其次让幼儿在班级里、在幼儿园内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将之记录下来后小组分享、集体分享,然后让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对称”的认识,可以将看到的对称东西画一画、捏一捏、拼一拼等,比如用积木搭建一个对称的“城堡”等。教师按照我们的计划重新组织活动后,幼儿发现班级里与幼儿园里对称的东西很多,幼儿在寻找、记录以及后续多元表征的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主动学习状态。如此,幼儿学习的方式与路径就变得多元化、趣味化、生活化、实用化。至于教师之前准备的用来剪的图片,可以放到最后的巩固环节使用,甚至只放在区域活动中即可。如果前面环节,幼儿对“对称”概念有了充分的认知,统一性剪图片环节都可以省略不要。教师要用更加开放的方式来组织活动,而非用传统的单一、集体性教学方法来组织活动。

第九  游戏性原则

游戏性大家都熟知,不再赘述。

第十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之前要慎重思考下这个活动能否合适、是否可行教师要综合考虑以下问题:活动的目标是否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没有太难或者太易;幼儿是否对活动内容感兴趣,是否符合当下的情形,是否贴近幼儿当下的生活;教学的方法有无体现操作性,是教师安排的被动性操作还是幼儿自发主动的操作;活动过程中游戏的比重多不多;教学材料有无体现直观性原则,能否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主题包含的内容是否丰富,有无可以持续挖掘、探究的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课程实施后对幼儿的发展有何助益,能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活动的开展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以及信息的支持。教师要通盘考虑上述要点,进而衡量课程开展的可行性。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戳我试试

【深度教研】生成课程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深度教研】生成课程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深度教研】生成课程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深度教研】生成课程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深度教研】生成课程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优师教研" data-alias="PreschoolTT" data-signature="优师教研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为区域政府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持;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研究学前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专业成长。" data-from="2" data-index="0" data-origin_num="86" data-isban="0" data-weuitheme="light" data-weui-theme="light" data-is_biz_ban="0">


推荐阅读:

【深度教研】生成课程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01


【深度教研】生成课程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华爱华:幼儿的游戏意愿与教师的介入意图

欧赛萍:幼儿游戏评价可视化的内涵与路径

原晋霞: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朱家雄:什么样的园长才是好园长?

黄小莲: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故事讲述——课程故事、学习故事、游戏故事

胡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

贺蓉: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七连问”

武建芬:幼儿园特级教师到底“特”在何处?

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


     【深度教研】生成课程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深度教研】生成课程开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