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老物件
一张张老照片
都是打开记忆阀门的钥匙
它们
讲述生活的变迁
讲述时代的发展
讲述着沧海桑田
如果不能
让这些沉睡的“旧物”
成为“活”的教育
那么历史将仅仅成为历史
“项目缘起”
孩子们看到表演区的恐龙服,讨论起了恐龙灭绝的事情。
卢嘉琪:“什么是灭绝?”
卓建宏:“就是消失了!”
陈可馨:“就是没有了!”
卢俊杰:“没有保护他们都死掉了!”
吴老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以前有现在没有,
或者即将消失?”
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家庭成员调查”
采访一下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了解那些即将消失的“宝物”
左右滑动查看幼儿调查表
幼儿分享调查结果
教师反思与总结:
大部分幼儿都能准确说出调查的物品名称、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幼儿对表格内容表现出“毫不知情”的情况,并没能很好理解物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建立班级幼儿的共同经验,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触摸到这些具有年代感的物品,我们决定进行一次实地参访,分组前往珠海市博物馆、北山旧物仓。
“实地参访”
珠海市博物馆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北山旧物仓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幼儿参访记录|
|
|
|
|
|参访后回顾、讨论|
我们要怎么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宝物”?
在幼儿园举办一场旧物展!
驱动性问题提出
如何举办一场旧物展?
“我们的计划”
关于选址
原定展出地点为班级教室 ,午餐后散步时经过陶泥坊,孩子们纷纷建议把旧物展选址定在这里,原因是这里场地大,而且有桌椅可以休息。
“旧物收集”
确定旧物展的计划后,小朋友开始回家搜罗各种各样的旧物件带到班里。
中B迷你博物馆
“一个子弹壳的故事”
雅茹带来了一个子弹壳,孩子们对这个子弹壳充满好奇,纷纷追问关于子弹壳的由来。
你爸爸以前是军人吗?这个子弹壳是不是打坏人的时候留下的?
我也不知道,是在抽屉里找到的。
我们帮忙电联了雅茹妈妈,雅茹妈妈也表示并不知情。孩子们纷纷讨论起来,并将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创编了一个个有趣的“子弹壳的故事”。
|
|
|
|
如何保护收集来的旧物?
用这么多的旧物举办一次展出,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而且很多都是易碎品,我们要如何保护这些收集来的旧物?
教师反思与总结:
经过讨论后,幼儿一致认为做一个玻璃罩子保护旧物是最合适的方法,这样既可以让别人走近观察旧物,也能避免旧物受到破坏。但是最终因经费不足、工程浩大,我们只能放弃这个方法,转而选择最为简单也有效的方式——在旧物展中安排安保人员和警戒线。
“旧物统计”
收集来的旧物种类很多,为了清点班级旧物的数量,孩子们提出可以记录下来。我们引导孩子使用统计表的方式进行记录。
在这一次统计中,我们能发现孩子们在上学期项目活动“唐渔”中绘制渔网的经验得到了迁移,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独立完成表格的绘制。
第一次统计
问题一:不理解统计表的统计内容 |
问题二:统计物与数量无法对应 |
问题三:统计物与数量填写位置杂乱 |
问题四:表格绘制过密,内容无法填进去 |
教师支持:
1.帮助幼儿了解统计表的规范要求。
2.缩小统计范围,先以同个展柜进行统计。
3.出示数字卡以及对应的点数卡片,作为参照。
第二次统计
|
|
|
|
问题:基本能做到数量与物品的对应,
但是没有预先确定好表格行、列的多少。
教师支持:
1.预先确定需要统计多少个物品,由此来确定“列”数。
2.按不同小组划分展柜,完成所有旧物统计。
第三次统计
|
|
|
|
教师反思与总结:
通过第一次统计可以看出,幼儿无法理解统计表中物品和数量的相对应关系,在每一次的统计后,幼儿互相对比发现问题,教师也及时提供相应支持,幼儿在一次次的修正调整后,能够绘制出一个简单但是较为完整、规范的旧物统计表。
“旧物展岗位安排”
幼儿计划
孩子们根据实地参访的相关经验,利用网络图进行记录,确定旧物展需要的工作人员有哪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结合展出场地(陶泥坊),确定每个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和负责的区域,再次进行计划。
第一次岗位选择
在确定了人员计划后,我们共同商议旧物展的人员分工安排,一共分为三组,大家轮流将自己的号数贴到想担任的岗位列表下进行统计。
教师反思与总结:
通过幼儿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任务比较重的岗位如讲解员、清洁员选择的人比较少。于是我们决定让幼儿在深入了解各岗位职责之后再进行选择。
第二次岗位选择
在岗位体验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担任讲解员的乐趣,有孩子提出想要更换岗位,于是我们重新进行了一次岗位选择。
教师反思与总结:
在选择岗位上,幼儿深知担任讲解员是一个“沉重”的任务,大多数幼儿都选择了避开它,只有2名幼儿能够主动挑战。在进行过几天的岗位试炼后,幼儿渐渐发现讲解员所能收获的成就感,在第二次岗位选择中,“讲解员”反而成为了最抢手的岗位。
“岗位培训”
确定了每个人的岗位,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了练习(讲解稿练习、如何使用温度枪、保安礼貌用语、如何售卖门票、商品等)。其中,问题最大的依然是我们的讲解员,我们发现讲解员每一次都是随机讲解,断断续续,影响观众体验感。于是我们结合全班的力量,共同帮助讲解员制作讲解稿。
图丨分工完成旧物讲解稿
教师反思与总结:
幼儿在吃完水果、午餐或喝完水后,都主动提出要练习讲解稿,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虽然幼儿看不懂字,但是能够看着图片进行旧物讲解,在遇到瓶颈时,其他幼儿能主动提醒、帮助。“练习讲解稿”这一重任,已经不仅仅是讲解员的任务,班级幼儿之间掀起了一股“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浪潮。
幼儿自发进行岗位练习
“如何轮岗?”
孩子们期待的赶集会即将来临,
我们的旧物展也将在这天举行!
我们的讨论
我们去赶集!让第一组的小朋友
去看着旧物仓。
你愿意放弃赶集,去帮大家守着旧物仓吗?
我……
我们轮流去吧。
怎么轮流?
用大喇叭喊他们回来。
敲乐器,他们听到声音就回来。
在地上放一些食物把他诱惑过来。
我们一起排除了一些不可行的方法,
最后幼儿选出三个最可行的方案进行外出实验。
实验不同方法传递声音的效果
孩子们携带好实验工具,分成两组。男生组去到陶泥坊负责发出“轮岗信号”。女生组依次去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负责记录是否能成功接收到“轮岗信号”。
实验组
实验方法一:
用大喇叭喊
实验方法二:
敲大鼓
实验方法三:
集体呐喊
记录组
移动在中庭、爬笼、大滑梯等三个位置,测试声音传递效果
幼儿进行轮岗实验
亲子讨论解决方法
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所有方法传递“轮岗信号”的效果都不理想。我们决定向“智者”取经,回家请求爸爸妈妈的帮助。
调整:结合家庭讨论后的方法,我们最终决定采用移动式、敲锣的方式,在最后一次轮岗实验中,邀请了中D班的小朋友充当参观者,幼儿发现原先计划的人员不够,于是我们将原先划分的3组合并为2组。
“我们的旧物仓”
忙忙碌碌了一学期,
属于我们中B班的旧物仓
终于在赶集会这一天如约开启!
我们设计的门票
我们的工作
|
售卖门票
|
盖纪念章
|
|
|
测量体温
|
观展指引
|
|
|
讲解旧物
|
答疑解惑
|
|
|
售卖零食
|
发出“轮岗”信号
|
|
中B旧物展视频
教师反思与总结:
活动当天旧物展的位置不在赶集区域,一开始人流较少。幼儿通过主动拉客、大声叫卖,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当天一共卖出70多张门票。
在展出期间,幼儿真正体会到了“人间冷暖”。有认真聆听文明观展的“参访者”,也有不少破坏旧物的“捣蛋鬼”,班级幼儿把随机应变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不断想办法现场调整解决问题。
而且当天太阳毒辣,阳光直射在眼睛上,但是所有幼儿都坚持到了轮岗时间 。有的幼儿因为顶岗的人没有回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器以载道,物以传情”借助举办旧物展这一契机,孩子们从了解什么是旧物,到了解每一件旧物背后的故事,再到从零开始策划一场旧物展,每一次体验都是最真实、直接、个人的,也是最为深刻、无法取代的。
一开始我们也曾担心过中班幼儿对不属于这个年代的“旧物”是否感兴趣?是否能理解这些旧物背后的意义?随着项目逐渐深入,我们看见了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痕迹,那些我们不知道如何向传递给幼儿的“情感”,也在多样的探究实践中逐渐生发。
旧物之所以可爱
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
它们保留着旧日的痕迹和温度
时间过得越久
反而越有生机
责编 | 田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