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换季时节,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等致病菌易趁虚而入、侵袭人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幼儿园、学校,有限的教室空间,加之小朋友们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弱,都极易造成病原的传播。
三、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7月和9~12月为高发期。由于它传染性强、隐性感染者多、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常产生暴发或流行现象。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防控建议:
1.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接种EV71 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适用于6月龄~5岁的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的同时也可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2.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关注孩子体温变化,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体温有没有变化,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四、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临床特征,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常见,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且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
防控建议:
1.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3.避免与流腮病人接触;避免在流腮流行期间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流腮病人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勤洗手、常通风、多锻炼、打疫苗。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多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尽量不要去人多密集且空气不流通的区域,如须前往,最好佩戴口罩。此外,做好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增强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撰稿:陈博
校稿:李芳
制作:王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