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园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等,本文以教育观念现代化与教育装备现代化为着眼点,选择混龄体能活动进行研究。湖北工业大学幼儿园的混龄体能活动是一种由投掷力量游戏区、攀爬平衡区、定向越野区等10个运动游戏区域组成的低结构户外体育活动,涵盖走、跑、跳、钻、爬、投、推、拉、滚、攀等多种基本动作,全方位促进幼儿力量、耐力、速度、平衡、协调、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提升。根据区域范围大小,每一个区域由3~7名教师负责观察和指导。全园幼儿完成热身活动后,自由选择游戏区域。教师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同时,根据预设的观察目标开展观察与指导活动。本文依托湖北工业大学幼儿园承担的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幼儿园混龄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研究》,重点阐述该课题研究中教师在观察与指导方面的受益与转变。
该研究以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能活动为载体,以教育现代化理念为指导,利用华为智能手环、大数据扫码跟踪系统、定向越野电子设备、智能手机等现代化手段,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等就“幼儿园混龄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进行研究,通过“问题—计划—实施—反思”的循环研究模式,在教师研究幼儿、自我研究以及管理者研究教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升园所混龄活动的质量。
一、教师观察能力的转变
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混龄体能活动特有的组织形式决定了教师需要获得更为全面科学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课题开展至今,湖北工业大学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制订的观察目标更聚焦、观察内容更精准、观察执行力更强。
(一)观察目标的改变:由迷茫到聚焦
在开展课题研究前,针对观察目标这一因素进行的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在课题开展前带着明确目标观察的频率较低,主要以非结构式的观察为主。这种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对比结构式观察,其结构性更低、计划性更弱,对科学研究的支持相对较低。课题开展初期,教师在制订观察目标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知道要观察什么,二是虽然观察前制订了目标,但是在户外混龄活动中实施观察时,观察目标容易因幼儿的其他行为而转移,导致有目的的观察行为不持久。正如研讨中有教师反映:“我没有看到这个点”“我不知道观察什么”。
在班级教师探索实践、年级组讨论总结、园级教研分享的过程中,以及在姜瑛俐、张莉两位专家的引领下,经过多轮实践—研讨—再实践,幼儿园研制出了观察研究活动流程、教师观察与分析指标、各区域核心体能行为表现,帮助教师厘清了观察方案、教师观察与指导记录表、观察方案总结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教师观察与分析指标、各区域核心体能行为表现等工具开展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制订的观察目标越来越明确,实践中能够聚焦观察目标开展观察与指导,教师们能够紧紧围绕本区域“体能”这一观察主线及“运动兴趣”“社会性发展”等观察辅线,结合本游戏区幼儿的游戏状态制订观察目标,在混龄活动中聚焦目标开展重点观察。例如,负责定向越野区的教师观察发现: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他们已经非常熟悉户外越野地图(打卡点标旗位于户外跑道的四角,地图中只标记需要打卡的4个点标旗的位置),该类型的地图无法提升幼儿的运动量,因此,针对观察中的这一问题,教师们提升越野地图的难度。下一轮的户外混龄活动中重点关注难度升级的越野地图与幼儿运动量之间的关系。
(二)观察内容的改变:由模糊到精准
课题开展初期,教师观察主观性较明显,偏好观察较好的游戏状态;随意性强,易受幼儿实际游戏情况影响而转移,拍摄到的游戏行为与观察点关联性不大;观察对象选择随机性大,不利于对比分析,拍摄视频多且长,缺少有价值信息等,获得的信息主观而片面,不利于了解真实的幼儿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正是由于教师观察目标不聚焦导致观察内容模糊,所以出现即使确定了运动兴趣、社会交往等观察维度,但是却不知道观察幼儿的哪些具体行为表现来反映其运动兴趣、社会交往等维度的现状。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提供结构化的观察工具帮助教师逐步建立了结构化观察的意识,目的性、计划性更强了。教师已经意识到,要根据游戏的实施现状与推进情况确定有衔接的观察目标;要深度剖析观察维度,根据观察维度内容聚焦具体的观察点。教师们在实践中发现,如若选择幼儿的运动兴趣作为观察维度,那么更详细的观察点可以是“幼儿的表情与对话”“幼儿反复游戏的次数及游戏持续时间”“幼儿是否有中途放弃情况”“来区域游戏的人数”等。
在观察对象的选择上,教师们也有所改变,一方面,从最开始的以群体观察为主过渡到根据实际需要,将群体观察与个体观察相结合;另一方面,也从先前的单纯关注某一年龄段的幼儿转变为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兴趣和需要。比如,旱地冰球区是一个高结构的游戏,有着较强的游戏规则,此类竞争性的游戏适合大班幼儿,中小班幼儿难以融入游戏。负责该区的老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考虑到幼儿以模仿为主的学习特点,在旱地冰球游戏旁另投放一套游戏材料,不设规则,供中小班幼儿自主游戏。
观察目的、观察维度、观察点的明确与聚焦,也让教师们有目的地选择观察工具,借助现代化设备开展观察与指导。比如借助华为运动手环作为数据监测的智能工具,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率监测数据,评价幼儿在本次游戏中的体能是否达标,再结合“步频”“速度”“距离”以及追踪拍摄的幼儿运动视频,分析幼儿的体能行为表现,综合考量本区域对幼儿体能发展是否有促进,进而反思本区域的游戏设置是否合理,对区域设置改进有科学依据。
(三)观察过程的转变:从无序到有序
结构式观察的专业性决定了开展科学的观察必须有科学的过程,才能确保获得的信息客观准确。当教师置身于纷繁复杂的混龄体能活动现场时,面对一群忙碌的幼儿时,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课题伊始之际,教师对此感到茫然无序。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通过一轮轮的行动研究,幼儿园形成了一套科学有序,适宜于园所户外混龄体能活动特点的“五步走”观察研究活动流程,流程的制订既保证了观察过程的科学性,也有效促进了教师观察指导能力的提升,教师的观察过程也变得有条不紊。
二、教师指导能力的转变
调查报告显示,幼儿园教师在课题开展之前,观察指导方式以显性指导为主;在介入指导的时机上,多数教师认为当户外活动中出现不安全倾向、幼儿主动寻求帮助、幼儿出现纠纷无法自行解决、兴趣消失或游戏停滞时,会对活动进行介入指导,但极少关注到幼儿“无混龄互动行为时”“发现幼儿关键动作最近发展区时”“幼儿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时”等隐含幼儿发展需求的行为表现。在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究时间及与幼儿在游戏中的沟通指导方面比较薄弱,这说明教师在指导方面尊重幼儿主动性,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还有待加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持续的实践反思与教研分享,教师们在指导能力上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
(一)指导主体的改变:由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们逐渐发现,游戏中需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幼儿的视角调整与指导游戏,儿童的游戏需要儿童参与、设计与调整。比如,组织游戏时,需要提前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与幼儿协商如何划分场地,由幼儿决定材料的投放。当发现来此游戏的幼儿因不熟悉游戏规则而放弃游戏时,教师调动熟悉游戏规则的幼儿用绘画“我会这样玩”的方式记录规则。比如,球区的旱地冰球游戏是个高结构的游戏,规则较为复杂。为了让混龄活动中来此游戏的幼儿尽快熟知规则,一方面,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根据旱地冰球运动的规则制订了适合幼儿游戏的规则,并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规则,供其他幼儿查看;另一方面,引导熟悉规则的幼儿主动担任裁判,帮助游戏中的幼儿强化规则。
(二)介入方式的改变:由垂直介入多转变为平行介入、交叉介入为主
课题前期对幼儿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现状调查显示,户外混龄活动中,43.75%的教师都选择垂直介入的方式,通过多次观察与指导实践,教师们逐渐意识到过多的垂直介入会干预幼儿的游戏,需要减少垂直介入指导,多运用平行与交叉式介入,给予幼儿更多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在引导幼儿使用规范动作游戏时,教师可采取平行介入的方法,辅以动作指导。但当幼儿在游戏中反复违反游戏规则、出现不安全行为时,教师则可采取垂直介入。
(三)指导的关注点转变: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与需求
初始的户外混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及游戏调整多面向某一年龄段(所在年龄班),较少关注其他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求。前期对幼儿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现状调查发现:多数教师认为,当户外活动中出现不安全倾向、幼儿主动寻求帮助、幼儿出现纠纷无法自行解决、兴趣消失或游戏停滞时会对活动进行介入指导,但是当出现无混龄互动行为时,没有教师选择会介入指导,说明教师在开展指导时,并没有关注混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游戏的设置与调整要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比如,原始的上肢力量区设置的是闯关游戏,幼儿必须一关一关地过才能到达终点,这对于低龄幼儿以及不熟悉规则的幼儿来说较难,因此难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也引发不了混龄游戏。负责该区域的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经过讨论,一致决定降低该区游戏的结构性,给予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将原本闯关游戏拆分为单独的游戏区,来此游戏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比如,飞跃电网(投高)直冲云霄投篮、拉锁等。后期,教师又对区域游戏做出了进一步调整:利用红楼天井北面空余空间设置“自主探索区域”,通过“植物大战僵尸”“捕鱼大作战”“大力投手”三个游戏,提高空间的利用率,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探索的空间。另外,为了促进混龄游戏,教师们有意识地投放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供幼儿选择。
(四)指导策略提炼的改变:由简单的做法白描转变为有意识的提炼
课题研究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教师的观察记录表中的“指导策略”一栏只是描述了做法,没有提炼与分类。经过研讨,各游戏区域按照以教师为媒介、以幼儿为媒介等分类方法对各观察维度的指导策略进行有意识提炼梳理。比如,以教师为媒介的指导策略有:采取交叉介入法,作为游戏中的一个角色进入游戏,与幼儿进行互动,帮助幼儿快速进入游戏,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以材料为媒介的策略有:投放不同难易程度的游戏材料及低结构材料,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需要,增强幼儿游戏兴趣;区域内设置清晰、醒目的游戏玩法图,吸引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部分教师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炼出了指导策略。
另外,通过实践、反思和研讨中,部分教师也逐渐明晰以下两点:其一,逐渐有意识地将还未实践的指导策略应用在下一次的观察与指导中,并作为观察内容之一,以验证其是否有效。其二,提炼的策略需是经过实践验证切实可行的。
三、结语
观察儿童,进而开展适宜性指导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更是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户外混龄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是直观的、真实的、可观察的,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其采用合适的观察方式与指导策略,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幼儿园使用的华为智能手环、大数据扫码跟踪系统等现代化手段为教师开展观察与指导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