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毕业季,家长就会因为幼小衔接问题而陷入焦虑,孩子还有几个月就上小学了,跟不上小学的生活节奏怎么办?别人家孩子都去上幼小衔接班了,我要不要也报?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高,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很多。
而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也就是幼儿园需要弱化学科衔接。而很多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习拼音、文字、数学相关的知识,甚至会以孩子会背多少古诗,拼音会不会拼读,数学十以内的加减法会不会这些标准来衡量老师是否是负责任的好老师。那么究竟何为科学幼小衔接?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幼小衔接这件事儿?
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小衔接不是翻山越岭,而是自然过渡。从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两方面进行了规范。一些专家解读指导意见时提出了全程准备和全面准备,全程准备这也就意味着幼小准备其实从孩子步入幼儿园的已经开始了,贯穿三年,重点在大班,兼顾全面性整体感的同时,又有需要有侧重点。全面准备就是指幼小衔接是一个全方位的准备,不是片面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生活自理能、同伴交往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等等。
但很多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入学准备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的拼音、算术、识字等看得见的知识的准备,忽视看不见的情感态度、社会性、学习品质上的准备。而学习品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其重要性却不亚于具体的知识技能。王振宇教授曾说过:“通过教学向儿童传授的知识叫显性知识,教学不可能传授隐性知识(也叫默会知识),隐性知识本质上就是学习品质,它支撑日后显性知识的学习、吸收、创新的源泉。”
对于幼小衔接,家长会有未知适应的焦虑,孩子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面临的不仅是学习环境、方法、内容、强度等方面的变化,还面临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小学是更正式的社会团体,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会更高。但幼小衔接绝对不等于知识的衔接,华爱华教授曾说,超前让幼儿付出更大的意志、努力,去学习以后轻而易举就能学会的知识。当幼儿不易理解超越他们年龄的知识时,特别是成人因孩子理解和接受很慢而发出叹息或责怪时,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这种“习得性愚笨”一旦产生,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会懒得动脑,轻言放弃。
很多专家也强调,幼小衔接更多的是家长的心理衔接,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家长势必会把幼小衔接的焦虑推向孩子,牺牲孩子的童年快乐,让孩子浸泡在各种学科知识衔接中。面对家长的焦虑,教师可以做好几下几点沟通:
要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先处理情绪,幼儿园实现“去小学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面对家长的焦虑,老师一定是先去同理并认可家长的教育焦虑,而不是直接忽略或否定家长的情绪。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家长更加焦虑,不会改变家长对于“小学化”的选择。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跟家长沟通:“轩轩妈妈,你的感受我特别能理解,孩子的每一次新环境的适应都会面临很多的挑战,特别是小学跟幼儿园的学习方式还不一样,这就难免让您会比较担心。”所有有效沟通的前提都在于情绪被看到并认同到,后续教师再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等方式向家长渗透幼小衔接的科学性。
教师需要跟家长澄清孩子在幼儿园不等于 “零准备入学”。比如前阅读识字,前书写不仅仅指系统“教“儿童抄写、摹写,但是渗透到孩子的一日常规和游戏过程中,幼儿园为孩子创设了丰富的前读写环境,提供大量的精细动作操作机会,区角投放各种书写材料,比如蜡笔,马克笔,粉笔,不同类型的纸,笔记本等让孩子随意涂画,孩子们在玩黏土、剪纸等做手工的过程中精细动作得以发展,为后续的握笔控笔打下基础。同时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绘本,区角使用图文结合的标识等都是文字经验的渗透。
家长之所以担心幼儿园都是玩,因为家长看不懂游戏背后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但游戏带给孩子们的发展却是多元的,教师可以把游戏带给孩子们的价值放大,帮助家长明确学龄前儿童成长的重要关注点,切忌窄化成长。
以家长特别关心的数学能力为例:孩子们在种植区里用卷尺测量着自己种植的植物茎秆的高度,通过一个月的观察和测量以及记录,发现茎秆可以长高3-5厘米,在此基础上,小朋友们还想到,除了茎秆可以测量,还主动测量植物叶面的宽度,观察一个月叶面可以长大多少。这过程中比较与测量、数与数数的发展都蕴含其中。
再以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为例,很多家长从小就把孩子圈养在自己觉得安全的环境里,为他挡去一切危险的可能。孩子们抗挫折能力就特别弱,例如:学骑自行车摔倒了,破皮了,那就放弃不学了;后面就变成做一道数学题,太难了,不愿再次思考就放弃了。
而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中会更加的投入和专注,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会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战胜困难和挫折。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利用积木、纸板搭建高架桥,但是因为积木高度不一,纸板相对柔软,桥面容易倒塌,幼儿便经过一次次尝试、改进方案,一个多月的“高架桥”游戏,不仅让孩子搭成了“最长的桥”还收获了战胜困难的成功感。同时对于数目的多少、大小、对称、数量的关系、平衡以及分组、排列、比较等数学概念都会得到发展。
再比如孩子们在幼儿园玩“结婚“的游戏,孩子们把方巾放在头上扮演新娘,他们自己设计流程,自己协商分工,自己创作材料,还自己制作了邀请函与收礼薄,在游戏中,孩子的语言表达、同伴交往、想象力、创造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情绪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些关键素质虽然不能让孩子在课堂听写得满分,也不能让口算变得更快,但它是孩子学业发展需要的基础底层能力。
有些家长持续焦虑幼小衔接,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的发展现状一无所知,且不知道可以怎样帮助孩子,教师在邀请家长参与衔接时,可以给予家长一些具体建议,让他们有所行动,有所控制感。
以家长最在意的文字和数学经验为例,让家长理解并非正式的正襟危坐教才是学习,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渗透在日常互动中,比如培养孩子数感这件事,不是一定要通过做数学算术题,家长带孩子坐电梯时可通过看楼层上升的数字认识数字,比较数大小、带孩子坐地铁时通过数一数一共有几站来感知数字等等,而孩子认字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利用各种识字软件,或识字卡片,生活里的公交站台广告牌,各种交通指示路牌,甚至梯子上的“小心地滑”,禁止践踏草坪、洗头台的“洗搓冲捧擦“都是很好的渗透文字经验的机会。
幼小衔接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追求短期的“快速高效”,而应当给儿童适应期,为他们创造学习与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捕捉教育契机支持儿童发展,鼓励儿童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自主积累各种经验、提升学习能力。
在幼小衔接的具体行动中,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科学认知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除了坚持以儿童为本,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外,还需要以良好的沟通方式赢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只有当我们协助家长做好了科学衔接的心理建设,如此才能和家长一起共同引领孩子平缓过渡到新的教育与学习环境,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优师教研" data-alias="PreschoolTT" data-signature="优师教研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为区域政府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持;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研究学前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专业成长。" data-from="2" data-is_biz_ban="0" data-origin_num="88" data-isban="0" data-biz_account_status="0" data-index="0">
推荐阅读: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