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氛围感是绿色
空气里都是春天的味道
一脚迈进舒服的季节
吹着青草香的微风
拾起懒惰的节奏,开启一个肆意的春天
2023年4月6日,在户外艺术项目组领衔人邵华老师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相聚东陈镇丁北幼儿园,开展第七次研讨活动。
1
创意游戏
“布”亦乐乎
活动伊始,项目组成员齐聚塑胶场地,利用身边常见的布、围巾以及自然物等辅助材料,趣玩艺术。老师们从儿童视角,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艺术畅想。在体验中不断丰富自身经验,拓宽老师们的创作思路,发现艺术的无限可能性,成为有准备的老师。
2
游戏观摩
遇见艺术
走进游戏现场,小、中、大班幼儿分别沉浸在各自的艺术创作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布、线作为创作的基础材料,融合各种自然物等辅助材料,在塑胶场地上大胆想象、恣意创作。
走进游戏现场,小、中、大班幼儿分别沉浸在各自的艺术创作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布、线作为创作的基础材料,融合各种自然物等辅助材料,在塑胶场地上大胆想象、恣意创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3
案例分享
蓄力提升
范海燕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案例《艺“塑”造型》,具体阐述了小班幼儿在塑胶场地上的四次创作活动。从第一次的“造型初探”到第四次的“房子里的故事”,孩子们利用“布”或“围巾”本身的形态或落下来的样态去进行联想,融合木片、树枝、树叶、瓶盖等辅助材料让作品更生动形象,最终孩子们将艺术作品与游戏融合。一次次的创作升华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创作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发展。
程佳佳老师分享了案例《百变造型》。案例中基于孩子们对造型的喜爱,结合塑胶场地本身的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的幼儿艺术创作活动。幼儿在“百变造型”“好玩的造型”“下雨天的小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展了探索能力、想象能力与创作能力,并且通过辅助性自然材料的添加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
丁湘老师基于“塑胶场地上有什么?”和大班的孩子们一起展开了探讨。塑胶场地上的圈圈、房子等线条图案引发了孩子们的创想,以毛线为基本材料,创生出了户外艺术游戏《圆圈变变变》《楼房里的人们》。在进行游戏分享环节,幼儿对自身的作品的介绍总是滔滔不绝,沉浸式的专注创作提高了幼儿的创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分享结束后,项目领衔人邵华老师对本次的汇报作出了针对性的点评。小班案例《艺“塑”造型》展示的是一个深入、持续、有层次的渐进过程,教师能基于幼儿创作兴趣,不断调整材料投放,反思每一次的创作活动,避免幼儿出现创作“瓶颈”。
4
工作部署
把脉引领
在本次活动的尾声,邵华老师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细致的部署。
1.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自由、自主的创作环境,观察幼儿游戏、注重幼儿创作过程中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形成游戏案例,发现课程生发的探究点。
2.继续完善并调整《游戏指导手册》,合并同一场地的创作活动。对上一学年开展的各个场地艺术活动继续复盘,调整材料投放与创作指导,围绕同一场地,同种材料,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创作,形成系统的艺术创作活动。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通过本次活动,项目组成员相互学习,深入思考,让成长可见。相信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老师们会带着新的思考再出发,在户外艺术之路上步履不停。